福建省東山縣到處傳頌著老書記谷文昌的動人事跡。
谷文昌1915年10月出生於河南省林縣(今林州市),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5月隨軍渡海解放東山島,先后擔任東山縣城關區委書記、縣委組織部長、縣長、縣委書記。1964年調任省林業廳副廳長。“文革”期間下放寧化縣農村勞動,1972年后曾任龍溪行署林業局局長、農辦主任、副專員。
面對多災多難的群眾,谷文昌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做夢也在想著戰勝風沙,根治旱澇,讓人民過上好日子。他走遍了東山的大小山頭,把一個個風口的風力,一座座沙丘的位置詳細記錄下來。他走村串戶,和村干部、老農民促膝長談,制定了“筑堤攔沙、種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
在東山縣委、縣政府統一指揮下,千萬人上陣,花了幾十萬個勞動日,在風口地帶筑起了兩米高十米寬的攔沙堤39條。但是,僅僅過了一年,無情的風沙就摧垮了長堤。植樹造林先后種過十多個樹種,幾十萬株苗木,一次也沒有成功,災荒和貧困依然籠罩著東山。谷文昌和縣委的同志一道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重新制訂方案。1958年東山縣委向全縣軍民發出號召:“上戰禿頭山,下戰飛沙灘,綠化全海島,建設新東山”。谷文昌親任指揮,縣直機關干部、駐軍、工人、農民、店員、學生,突擊種下了1000多萬株木麻黃、黑鬆、相思樹等幼苗。但是由於持續一個多月的低溫,成活的樹苗寥寥無幾,東山的綠色之夢再一次被擊碎。
“不制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失敗和挫折,沒有壓垮谷文昌。東山縣委組成了由領導干部、林業技術員、老農三結合的試驗小組,谷文昌親任組長。他們在飛沙灘上,“旬旬種樹”,定時觀察氣候、濕度、風向、風力對新種植木麻黃回青、成活的影響,又種下20畝豐產試驗林,終於摸清了木麻黃的生長習性,總結出了種植技術要點,並通過多種方式讓廣大干部群眾掌握。
14個春秋的拼搏奮戰,谷文昌和縣委一班人帶領全縣軍民植樹造林防治風沙,打水井、建水庫抗旱排澇,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鹽田……從根本上改變了東山舊貌,把一個荒島變成了寶島。
東山縣處處留下了谷文昌的足跡。他經常卷起褲腿與百姓一起犁田、打石頭,干得一身泥水滿身汗。干部群眾找他反映問題,哪怕是三更半夜他都不煩。他嚴於律己,調省城工作時,隻帶走兩隻皮箱、幾麻袋雜物。群眾送他一張木麻黃飯桌,他硬是退了回去。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因病去世。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強烈要求下,1986年,東山縣委決定將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當年他親手建起的赤山林場。1999年,全縣各界捐資修建了谷文昌事跡展覽館及谷文昌公園。2004年2月谷文昌紀念館建成,被命名為“福建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福建省首批黨史教育基地”。至今,每逢清明、春節等尊老敬宗的傳統節日,當地群眾都“先祭谷公,后祭祖宗”,帶著朴素的感情到碑前緬懷帶領他們戰勝貧困的谷書記。(據新華社福州5月19日電 記者沈汝發)
(原載於《人民日報》2011年5月31日第5版)
相關專題 |
· “四有”書記谷文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