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11年9月,習近平同志參加全國老干部工作先進表彰大會時就明確提出了“探索創新離退休干部黨支部設置方式、活動方式和活動內容”的要求。2013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通知,再次要求“打破單位、行業、地域界限,試行黨員組織關系一方隸屬、參加多重組織生活模式”。這是黨中央在經濟社會深入改革發展、黨員流動性不斷增大的今天,就加強對黨員的教育管理所作出的重大決策。在廣東省委組織部、省直機關工委的領導下,在省委老干部局的具體指導和大力支持下,廣東省老干部大學校(中心)黨總支一班人通過認真學習黨的十八大關於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自身工作實際,率先探索創新“非隸屬黨員多重組織生活”的黨建工作模式。
黨建與組織創新結合會怎樣?
離退休黨員干部:有了新的精神樂園
我國於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 2013年老年人口已達2.02億人,老齡化水平為14.8%,老年人已成為社會中的重要群體。目前,全國離退休干部中的黨員已佔黨員總數的1/8,超過1000萬名﹔在廣東省的94.41萬多離退休干部中,黨員達58.99萬名。不少離退休老黨員雖然組織隸屬關系在原單位,但退下來以后一般回原單位的次數不多。與此不同的是,近年來老年人對精神生活的需求卻大大增強,各地老干部(老年人)大學或活動中心普遍出現了學位難求、報名火爆的現象。這些積極主動到老干部(老年人)大學或活動中心來學習、活動的老年人中,有不少是共產黨員。這些黨員志趣相投,閱歷需求相近,交往頻繁,每周至少1-2次相聚在一個班級或團隊,少則半年、多則十余年,逐漸形成了一個相處時間較長、聯系更為密切、活動更有規律的老黨員群體。廣東省老干部大學敏銳地把握住了這一黨建工作創新的切入點,自覺樹立大黨建思想,將非隸屬關系黨員的管理納入工作視野,主動抓好非隸屬關系黨員的組織設置與組織生活開展,確保每位黨員無論到哪裡,都可以歸屬到一個基層黨組織參加組織活動,並著力在四個方面狠下功夫:
一是認真抓好組織建設,夯實黨組織根基。廣東省老干部大學(中心)於2012年5月開始,在已有的181個教學班(約10000余名學員)和26個活動團隊(共計12000余參與活動人次)中逐步全部建立了臨時黨支部,使6000余名老黨員都有了新的歸屬,黨組織覆蓋率達100%。同時,力求堅持黨建工作與團隊管理工作一起抓,各個臨時黨支部的負責人一般由教學班與活動團隊的負責人擔任,組織這些黨組織關系非隸屬的老黨員開展多重組織生活,切實做到老黨員的多重組織生活不漏一個班(團隊)、不漏一名黨員。通過發揮臨時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老黨員的骨干帶頭作用,進一步促進了老干部大學(中心)教學與各類文體活動生動、活潑、順利開展。
二是健全制度建設,規范黨支部日常運作。廣東省老干部大學(中心)黨總支非常重視非隸屬關系黨員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制定出台了《加強臨時黨支部建設工作辦法》、《臨時黨支部基本職責》、《議事規則》等制度,以制度來規范臨時黨支部的各項工作開展,使各臨時黨支部的運作有章可依、有規可循,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優勢與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真正實現了“哪裡有黨員,哪裡就有黨組織﹔哪裡有黨組織,哪裡就有健全的組織生活”。
三是把准老黨員思想脈搏,創新政治工作途徑。老干部大學(中心)黨總支牢牢抓住思想政治教育不放鬆,組織臨時黨支部書記參加培訓,由黨總支書記、教學工作人員、臨時黨支部書記代表講黨課、介紹經驗,組織各臨時黨支部書記座談交流談體會,讓老黨員們深刻理解加強臨時黨支部建設、開展非隸屬關系黨員多重組織生活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增強使命感、責任感,提高新形勢下發揮老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的工作水平。黨總支還為每個臨時黨支部訂閱黨建刊物,在圖書室和學校大堂設立讀報學習角,為老黨員提供學習活動園地。同時,通過在各個臨時黨支部開展“一對一”結對幫扶和“五必訪兩服務”(黨支部在老年人出現嚴重思想問題時必訪﹔出現家庭糾紛時必訪﹔生病住院時必訪﹔發生事故后必訪﹔有特殊困難時必訪﹔對長期居家或生病的老年人,要上門看望慰問﹔老年人有臨時困難或急事需幫助,要上門服務)等活動,創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徑和關懷幫扶機制,掌握黨員近期思想動態,及時解決困擾老干部的思想問題與學習難題,帶動全班(團隊)老年人共同進步。校黨組織以春風化雨的親情服務,及時為老年人做好心理疏導,排憂解難,讓他們始終感覺到時時處於組織關懷之下,生活在晚年幸福之中。
四是推進黨群活動一體化,開拓開放式、互動式學習活動。老干部大學(中心)黨總支用心打造老年人健康快樂的精神家園,探索創新臨時黨支部的活動方式,根據形式靈活、重在實效的原則開展開放式、互動式的黨生活。在組織在職黨員活動時,非隸屬的老黨員能參加的,一並組織參加﹔在組織黨員活動時,非黨員能參加的,一並組織參加。如組織在職黨員、臨時黨支部老黨員和非黨員觀看《戰時省委》、《蘇聯亡黨亡國20年祭》等影視片,把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宣傳教育結合起來,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又如,老干部大學組織開展了以“黨的光輝照我心”為主題的2013年校園文化節,舉辦了書畫詩詞攝影展、學員藝術作品成果展與歌唱、舞蹈、太極、器樂等6場專場展演以及健康快樂老壽星評選頒獎等系列活動。各教學班臨時黨支部的老黨員帶頭響應,積極行動,帶動了13000余名老年人參加。老黨員、老干部們以最好的技藝、最高的水准、最棒的精神狀態參與為黨和祖國獻禮的活動,不僅展示了老干部大學(中心)“健康快樂”的理念與豐碩教學成果,更展現了新時代老年人熱愛黨和祖國、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大家普遍認為,之所以能成功地開展這些活動,同各教學班、活動團隊臨時黨支部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主導作用分不開。一位老同志在乘電梯時,曾情不自禁地對老干大學工作人員說:“這裡就是我精神上的養老院,我已經離不開了!”
幸福理念與服務大眾結合會怎樣?
離退休黨員干部:共建和諧社會勁頭更大了
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轉型期,人們正處在由“單位人”向“社會人”的轉變過程中,離退休干部群體更是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個體身體狀況不一、居住分散、思想多元、訴求增多。特別是由於老干部們曾有過的特殊社會地位,使得他們對精神生活有著更高的追求。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身體逐漸衰弱,社會交往越來越少,加之家庭的小型化,生活日益孤獨、寂寞,有的人時常涌現自憐自怨、過分敏感等消極情緒,精神慰藉需求在一部分老同志中顯得尤為突出。現實情況正是如此,一方面老同志渴求晚年幸福的願望越來越強烈,希望社會與組織能給予更多的精神慰藉與溫暖﹔另一方面他們為國家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發揮作用的願望也與日俱增,渴望組織提供施展平台,繼續發揮余熱。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不少老同志對新生事物乃至現代科學技術興趣濃厚,渴望接受新知識、新技術,跟上時代發展步伐。正是老同志這種高需求與高期盼,激發了省委老干局率先探索建立單位、老干部大學、社區三位一體的推動黨建服務管理創新模式的積極性,力求發揮老干部大學在推進共產黨人堅定理想信念方面的陣地作用。
廣東省老干部大學通過探索創新黨員多重組織生活模式,注重發揮老黨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作用,為老年人回饋社會、服務社會搭建了“老有所為”的大平台,促使他們充分認識到服務社會大眾與提升自身幸福指數的一致性,從而積極投身社會公益事業,弘揚社會主義時代主旋律,為家庭、社區、社會建設發揮余熱,傳遞正能量,增強歸屬感。正如有的老黨員慷慨自豪之言,“沒想到我在這裡又找到了組織!”這些老黨員在新的大家庭裡感受著黨組織的溫暖,不斷汲取新知識、新思想,自覺發揮黨員表率作用,爭當“活雷鋒” 或“義務調解員”。每當看到有的老同志有情緒鬧矛盾,黨員就會上前調解﹔碰到一些老同志對改革不適應、不理解,黨員就積極去做思想工作﹔遇到身邊的老同志有困難,黨員就會主動關心援助﹔班(隊)裡的事務,黨員搶先分擔,以主人翁的姿態為大家排憂解難……一位年近90高齡的老學員感慨地說:“班上有了黨組織就是不一樣,每當需要幫助時,總有黨員及時出現在身旁,令我感到很幸福!”老同志的家屬子女們也紛紛說,老人家在老干部大學黨支部過組織生活比過去在單位上班時還要開心、積極,把父母送到老干部大學我們最放心!
在老干部大學(中心)內,學校工作人員積極引導老黨員、老干部,力求發揮其在組織、人才、經驗、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協助學校(中心)做好服務管理,起到骨干作用。面向社會,老干部大學經常組織班級和團隊的老黨員去幫助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到社區、企業、監獄、高校、幼兒園等地方單位演出演講,舉辦為市民群眾寫春聯等活動,使他們走近群眾,投身公益,以自身的示范效應,推動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參與和諧社會與幸福廣東的建設。試以相關工作被譽為全國京劇票界典范的老干部大學(中心)鬆友京劇社為例,自臨時黨支部成立以來,已成功地舉辦了兩次以“弘揚傳統文化純公益性質”的京劇折子戲專場演出,大力弘揚國粹,傳播中華文明。在沒有任何上級撥款贊助的情況下,發揮黨員的模范作用,所花費的近三萬元資金全部由黨員帶頭捐助。同時,還組織送戲到佛山市,與三水區老干部京劇社聯歡,獲得當地群眾的好評,有關新聞經中國京劇藝術網等媒體報道后,在京劇票友界引起強烈反響。目前,他們正在積極創排預計年底演出的以“中國夢”為主題的京歌。在老干大學(中心)黨總支的號召下,不少老黨員、老干部都熱衷於參與社會公益活動,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帶回原所在單位或社區,有的還主動請纓擔當義務醫療、技術顧問,或發揮專長加入志願者組織,在義工崗位上繼續發揮余熱。正是通過老干部大學創新的非隸屬關系黨員多重組織生活黨建工作模式,讓老黨員將自己所追求的晚年幸福進一步融入到服務社會與服務大眾之中去。
黨建與提升素質結合會怎樣?
離退休黨員干部: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新成果
廣東省老干部大學在探索創新非隸屬關系黨員多重組織生活黨建工作模式的同時,認真組織在職黨員開展“學習優秀老黨員、繼承革命好傳統”活動。校(中心)領導班子成員重點抓2個示范性強的老干部教學班級(活動團隊)臨時黨支部,3個在職黨員黨支部聯系2-3個系列的臨時黨支部,每名黨員挂鉤5-10個臨時黨支部,使39名在職黨員與207個教學班級、活動團隊的臨時黨支部全部挂鉤結成對子,實現了在職黨員人人參與黨建工作,個個做兼職黨務工作者,在實踐中不斷地提升個人的綜合素質。在職黨員深入到各臨時黨支部,一方面身臨其境地發現發掘老黨員的先進事跡和優良傳統,耳聞目睹地了解臨時黨支部所發揮的戰斗堡壘作用﹔另一方面仔細傾聽老黨員的心聲與需求,征求他們對學校(中心)工作以及在職黨員的意見建議。特別是在於2013年7月開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這一黨建工作新模式進一步促使在職黨員對照老黨員的優秀品質,自覺剖析思想,開展自查自糾,改進工作作風,增強黨性修養,優化思想素質。這種老黨員與在職黨員之間互幫、互學、互進,全面提升了老干大學(中心)實現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得到大家普遍肯定,有力地促進了在職黨員接“地氣”,強“底氣”。
老干部大學(中心)自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更加注重把群眾路線貫穿於服務老干部的全部活動之中,努力打造為更多老同志提供優質服務的工作氛圍。首先,領導班子團結奮進,高度重視在切實轉變工作作風、不斷提升服務老干部的能力上狠下苦功。針對老干部大學“入學難”這一在全國都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挖掘學位潛力,擴大辦學規模。在廣泛調研基礎上,從2013年秋季學期起調整上課時段,實行半天A、B段制,即每間課室上、下午都安排2個教學時段。僅此一項,課室利用率就提高了1倍,學位數增加到10000多個,較上一學期增加了52%,已是2011年初的3倍。同時,老干部大學改革招生報名方式,採用計算機拿號、抽簽,並以公告公示的方式分配學位,既解決了老同志長時間排隊報名之苦,又力求做到教育公平。與此同時,老干大學(中心)積極主動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牽頭全省74所老干部(老年)大學成立省老年大學協會,組織召開了廣東省首次老年教育理論研討會,搭建起推動全省老年教育交流的新平台,有力地促進了我省老年教育的發展。其次,注重激發各科室黨員的工作活力和先進性,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如辦公室在主要業務窗口開展微笑服務活動時,倡導做到“六個提升”即:提升服務環境、提升服務形象、提升服務流程、提升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標准、提升服務效率﹔教學教研科結合2013年秋季學期實行AB兩段制上課模式及課程設置情況,從教師授課的角度出發,開展教師培訓互動,倡導全心全意為老同志服務的意識﹔文藝活動科組織文藝團隊到省育才幼兒園開展“夕陽送暖”慰問活動﹔體育活動科組織中醫老專家、教授來校(中心)為老同志義診等等。
(廣東省基層黨建雲平台 崔懷峰 謝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