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標事跡簡介
2013年2月11日(大年初二)中午時分,東方市感城鎮感北村村民楊標剛吃完年飯,突然聽到鄰居胡家山夫婦大喊:“快來人啊!救命啊!......快來救命啊!......”聽到這急切的絕望的呼喊聲,他不顧一切地以最快的速度向胡家沖去。原來是鄰居胡家山的23歲兒子胡少雲因與家人發生矛盾,一時沖動,從外面買回一桶汽油,把自己和妻子、兒子反鎖在自家二樓的臥房裡,正想用汽油焚燒。胡家山夫婦倆不敢靠近,希望楊標等能勸說兒子不要干傻事。楊標聽后,二話不說,便沖上二樓。他一邊勸說,一邊撞門﹔房門撞開后,眼前的情形把他都驚呆了。胡少雲已經在房間裡洒滿了汽油,而此時的胡少雲情緒異常激動,他手舉著打火機,威脅勸說的人不要靠近。楊標此時若是置之不理,迅速逃離便可安然無恙,但他坦然面對,並沒有畏縮,還繼續勸說胡少雲把火機放下。胡少雲不聽勸說,點燃了打火機,房間瞬時成了一片火海,楊標也成了“火人”。楊標不顧個人安危,硬是用帶著火的身體砸破房間的玻璃窗戶,才使得火勢隨著風向轉出屋外﹔當楊標自己最后踉踉蹌蹌的走出來的時候,身上的衣服還燃著火!人,己經燒得面目全非,血跡模糊,慘不忍睹!楊標等被送到省187醫院救治。楊標全身90%燒傷,燒傷深度60%。
楊標這位來之感恩平原的青年人,長期受到感恩文化的教訓熏陶,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出了當代“鄉村道德好青年”的正義之舉,他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見義勇為行為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發揚,從而一起“踐行核心價值觀,攜手共筑中國夢”。
楊標主要事跡
2013年2月11日(大年初二)中午時分,東方市感城鎮感北村村民楊標剛吃完年飯,正和家人一起享受春節美好時光,突然聽到鄰居胡家山夫婦大喊:“快來人啊!救命啊!......快來救命啊!......”聽到這急切的絕望的呼喊聲,他不顧一切地以最快的速度向胡家沖去。原來是鄰居胡家山的23歲兒子胡少雲因與家人發生矛盾,一時沖動,從外面買回一桶汽油,把自己和妻子、兒子反鎖在自家二樓的臥房裡,正想用汽油焚燒。胡家山夫婦倆不敢靠近,希望楊標等能勸說兒子不要干傻事。楊標聽后,二話不說,便沖上二樓。他一邊勸說,一邊撞門﹔房門撞開后,眼前的情形把他都驚呆了。原來,胡少雲已經在房間裡洒滿了汽油,濃烈刺鼻的汽油味正迎面扑來,而此時的胡少雲情緒異常激動,他手舉著打火機,威脅勸說的人不要靠近。楊標此時若是置之不理,迅速逃離便可安然無恙,但他坦然面對,並沒有畏縮,還繼續試圖勸說胡少雲把火機放下,不要干傻事,有什麼事好好說。胡少雲非但不聽勸說,手指一劃,點燃打火機… …隻聽“扑哧”一聲,房間裡瞬時成了一片火海,楊標身上也已是熊熊烈火,成了“火人”。此時,對消防知識有些了解的楊標,依然放棄了逃生的機會,不顧個人安危,硬是用帶著火的身體砸破房間的玻璃窗戶,才使得火勢隨著風向轉出屋外﹔就在這時,“轟”的一聲巨響,一股夾著煙火的氣浪向楊標襲來,強大的沖擊力撞落了窗戶上的玻璃,一股濃煙沖出窗外,沖上樓頂… …當楊標自己最后踉踉蹌蹌的走出來的時候,身上的衣服還燃著火!人,己經燒得面目全非,血跡模糊:被燒焦了的頭發還在頭頂上冒著發臭的黑煙﹔燒爛的皮就像是被撕了的碎布片一般成片成片地剝開,在胸前、在后背、在手臂上、在臉上挂著、挂著……此景觸目驚心、慘不忍睹!楊標等被送到省187醫院救治。燒傷科主任周金武醫生介紹說,楊標全身90%燒傷,燒傷深度60%,生命危在旦夕!事件發生后,東方市副市長李良海和感城鎮委書記陳永發連夜趕赴海口,看望、慰問傷者,並積極籌措救助款。目前,楊標仍在救治中……。
楊標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新時代公民的使命!用鮮血乃至生命譜寫了一曲動人心魄的正氣歌!!憑著果敢,憑著機智,憑著見義勇為、舍己救人的偉大精神支撐,他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普通人的人性光輝,讓我們在和平年代,再次目睹了平凡人的壯舉﹔一個誠實質朴的漢子,以一個平凡的偉大的靈魂,在烈火中展現了“俠義大者”的英雄氣概!面對這個“俠義大者”,任何的語言都是蒼白的,任何豪言壯語都詮釋不了的。在危險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選擇,因為這瞬間舉動源自內心品質,一個英雄的真正品質!這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扶危濟困、助人為樂的傳統美德,體現了舍己救人、勇於獻身的高尚情操。他面對危險,不顧個人安危的行為,彰顯了一名新時代公民的英雄本色﹔他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見義勇為、救急救難的精神本質!他的行為,獲得了廣大群眾的普遍贊譽,同時也在群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他的行為,為我們的黨員、干部、群眾都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在我們心中豎起了一面光輝的旗幟。他是弘揚正氣的楷模,是廣大人民群眾學習的榜樣!
楊標這位來之感恩平原的青年人,長期受到感恩文化的教訓熏陶,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出了當代“鄉村道德好青年”的正義之舉,他奮不顧身、舍己救人的見義勇為行為值得我們敬佩,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發揚,從而一起“踐性核心價值觀,攜手共筑中國夢”。
相關專題 |
· 百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