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珍同志簡介
羅珍,女,1978年 3月出生,日喀則市桑珠孜區一中教師,1997年9月-1998年7月年在西藏大學英語預科班學習﹔1998年9月-2001年7月年就讀與西藏大學英語(師資)系﹔2001年8月至今在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第一中學工作。
羅珍同志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時刻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地反對分裂。
從事教育工作以來,羅珍老師愛生如子,敬業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著熱血和青春,成為了學生可敬的師長、知心的朋友,慈愛的親人。她工作認真負責、教學成績突出、師德無私高尚,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和嘉獎:2002年被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育專業委員會授予“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獎”、2008年榮獲桑珠孜區(當時為日喀則市)初中統考英語成績三等獎、2009年被評為校級“先進工作者”,2010年在“國培計劃”西藏中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訓中成績突出,被授予“優秀學員”、2014年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
心系教育生為本,情注雪域化英才
——日喀則市桑珠孜區第一中學愛崗敬業好青年羅珍同志先進事跡
羅珍同志從事教育工作以來,心系學生,不忘使命,在平凡的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耕耘、無私奉獻著熱血和青春,成為了學生可敬的師長、知心的朋友,慈愛的親人。她工作認真負責、教學成績突出、師德無私高尚,多次受到上級領導的肯定和嘉獎。
一、立場堅定,以德樹人
羅珍同志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認真學習並自覺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教育政策方針,時刻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地反對分裂。
羅珍老師深知要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觀,要想讓孩子們成為民族柱石、祖國棟梁,就必須有德才兼備的師長。因此,羅珍老師努力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廣泛涉獵各個學科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素養,成為了一名政治頭腦清醒、業務水平過硬、堪為典范楷模的合格教師。她撰寫的論文《淺談班主任工作》、《談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先后被《日喀則教育》、《科學教育研究》等教科研學術期刊收錄出版。她用陽光積極的生活態度,潤物無聲的身教言傳影響了一批又一批學子,塑造著更多可愛的生命。
二、愛生如子,敬業奉獻
(一)、無私關愛殘疾學生
所有的一中人都知道,在羅珍老師班裡有兩名品學兼優卻家境不濟、雙目幾近失明的孩子—米珍和晉巴。為了能讓她們自強不息、快樂成長,羅珍老師付出了太多太多,她照顧她們的日常生活,輔導她們的學習作業,關愛她們的一點一滴。不僅如此,羅珍老師每年都要抽空前往日喀則市桑珠孜區邊雄鄉,為那裡的盲童獻愛心、送溫暖、當義工,播撒下無數愛的種子和希望。
(二)耐心幫助學困生和貧困生
在教學過程中,從備課、上課到釋疑解惑羅珍老師總是首先考慮學困生,她想盡各種方法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信心,看到他們進步就無比開懷,得知他們成長便特別欣慰。她愛生如子,常與學生談心,當得知有的學生因為家庭經濟狀況不好而無法安心學習時,她常常徹夜難眠,一直要把這些孩子的困難解決了才安心。09級的普布就是其中的一位,自從有了羅珍老師的幫助,他不再因為家庭原因影響學業,成績不斷提升,性格日益開朗,他常說羅珍老師就是他的媽媽,是他和同學們的好媽媽。
三、授業傳道,全面發展
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羅珍老師清醒的意識到,當代中學生應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綜合素質的新時代青年。因此她不僅重視學生德育和智育,還特別關注學生的愛好與特長,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班級教學活動,以多姿多彩的課內外活動提升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與審美情操。
為響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的號召,羅珍老師根據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大,思想負擔重的特點,每學期在所帶班級中開展各種英語興趣活動(如英語角、英語單詞記憶競賽、英語短語大比拼等),極大地促進了學生英語成績與英語綜合水平的提升。
隨著一系列素質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增強,2002年她所帶班級內的巴桑普尺和邊瓊兩位同學在該年度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中各自獲得了三等獎。
四、成績喜人,精神可嘉
三尺講台洒深情,十余青春為學生!十三年默默奉獻,十三年辛勤耕耘,十三年碩果累累!羅珍老師取的了驕人的成績:2002年被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外語教育研究中心和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育專業委員會授予“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優秀輔導教師獎”、2008年榮獲桑珠孜區(當時為日喀則市)初中統考英語成績三等獎、2009年被評為校級“先進工作者”,2010年在“國培計劃”西藏中學英語骨干教師培訓中成績突出,被授予“優秀學員”、2014年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
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其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其生命在於創新。羅珍老師以奉獻、求真、創新的精神踐行了偉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履行著一個人民教師的崇高職責,完成著一個教育工作者的神聖使命,奏響了一曲愛崗敬業的華彩樂章。
相關專題 |
· 百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