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至誠至愛之心,捧出至珍禮物。危難關頭,獻出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重來的生命。沒有血緣,無關親情,隻有無言的壯舉,令人敬仰,讓人動容,推送他到高尚的頂峰。
今年34歲的馬曉峰是鞍山車務段鞍山西站的客運值班員。早在2004年馬曉峰在大連鐵道學院讀書時,他便開始義務獻血。2010年初春的一天,途經鞍山站的列車送下一位危重病兒童,急救過程中,患兒出現失血過多的情況,馬曉峰挺身而出,毫不猶豫地捐獻了1個單位的血小板。手術順利完成,患兒重獲新生。馬曉峰略顯蒼白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也是從那一次他知道了血小板的重要性,他自願成為鞍山市血庫血小板定期捐獻者。無論身在何處,隻要血站有需要,一個電話馬曉峰便立即趕到。
2011年准備第二天結婚的馬曉峰突然接到血站電話。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和阻攔,打車趕到血站,為患了白血病的孕婦捐獻了1個單位的血小板。
2013年7月2日下午,一位農民工不慎從高處墜落,內臟破裂,急需大量AB型血小板。馬曉峰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趕到鞍山市血站,無償捐獻了1個單位血小板。因病人失血嚴重,馬曉峰又堅持捐獻了一個單位的血小板,農民工兄弟脫離生命危險。可短短3個小時內捐獻2個單位的血小板,馬曉峰體力已經嚴重透支,當人們向他表示感謝時,馬曉峰不好意思地說:“這是我應該做的,隻要能讓垂危的生命轉危為安,我付出再多也值得。”
捐獻血小板不同於普通的獻血,一次抽出一定量的血液送入離心機,高速分離留下血小板,剩余血液回流血管,需要循環5次左右才能採集到所需要的200ml(1個單位)血小板,歷時一個半小時左右,抽血量達800多ml。從2010年至今,馬曉峰已累計捐獻的血小板達30個單位,相當於正常人體內總血量的4倍。
2012年馬曉峰來到鞍山西站“開荒”,在這個遠離市區車站,他每天5點鐘就要走出家門,自帶午飯,換乘兩次公交車,再步行30分鐘才能到達。即便這樣他沒叫過一聲苦,在車站最需要人手的時候,他無償幫班累計獻工3000余小時,相當於多干了一年的工作﹔去年除夕之夜,他和同事在寒冷的北風中沿線除雪,沒有親人的陪伴,沒有春晚的歡愉,隻有雪落無聲、情堅不移。
這些年來,他時時處處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工作時,服務旅客送溫暖﹔休息時,他深入社區、福利院開展志願服務,自掏腰包為弱勢群體解難,用行動詮釋了人間大愛。
作為車站“郭明義愛心服務崗”值班員,馬曉峰對旅客的問詢有問必答、有訴必應、有難必幫,把旅客當成自己的親人,立足崗位學雷鋒做好事,他做了多少為旅客排憂解難的事他自己也說不清。
2013年5月6日下午,正在候車室門前巡視的馬曉峰看見一位中年男子急匆匆地向他走來,眼神驚恐無助。馬曉峰連忙上前詢問,得知該男子是福建人,被傳銷組織騙到鞍山,身份証、錢和行李都被傳銷人員扣押,現在雖然逃離出來,但身無分文。馬曉峰一邊安慰該男子,一邊詢問他下一步的打算。得知他要投奔沈陽的親屬后,立即替他買了當天到沈陽的G8057次車票,並積極與公安部門聯系,找回行李和錢物。當踏上回鄉之路時,這名男子緊緊握住馬曉峰的雙手,眼中滿含熱淚,不停地說“太謝謝你啦,你就是活‘雷鋒’”。
2013年1月15日,旅客安忠志乘坐D8057次列車到鞍山西站下車時,不慎將裝有3萬元現金的手包遺失在3車4D座位后的網兜裡,旅客一下子慌了神,隨車跑動大聲呼喊自己東西還在車上,馬曉峰發現以后立即上前將旅客抱住,問明緣由以后,他馬上通過客運段排班室聯系到列車長,很快地幫旅客找到手包,此時距離列車開車不過5分鐘,最后通過D8066次列車將手包送回。旅客拿到手包之后感動得當場拿出2000元對馬曉峰表示感謝,馬曉峰微笑著婉言謝絕。
馬曉峰為旅客做了很多好事,旅客經常留言稱贊他,說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幸福觀,他這樣解釋道:“在我們這個崗位上每天都會遇到這樣的事,幫助別人其實就是在幫自己,為旅客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看著旅客滿意地招招手離開是非常快樂和幸福的。”
相關專題 |
· 百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