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足鐵路公益:節假日旅客志願服務
1998年加入鐵路青年志願者協會,每年利用休息時間和志願者伙伴們參加客運志願服務。2003年,他主動報名參加了抗擊“非典”志願服務,數十個日日夜夜堅守在一線。十六年來,他個人為廣大旅客提供了三千零六十個小時的志願服務。
在鐵路志願活動中,他積極創新公益理念,主動送服務上門,籌劃開展了“鐵路連萬家,服務你我他”志願服務進社區活動,讓老百姓不出家門,就能掌握鐵路出行資訊,現已惠及連雲港市大部分社區和大學城大部分高校,發放出行資料五千多份。
2.打造公益平台:創辦當地首家正規化民間社團
2011年,在上海鐵路局各級團委和連雲港文明辦等單位指導下,李春筍帶領一群志同道合的志願者發起並創辦了連雲港市正德志願者服務中心,並於2014年5月28日成為連雲港市唯一一個注冊的市級民間公益NGO。“厚德善行”的公益理念,專業社工培訓,善款透明、活動項目化等陽光化運作方式,開啟了連雲港市民間公益正規化之先河。在他的帶領下,正德公益現已打造成一個在上海鐵路局、連雲港市乃至江蘇省充滿影響力的公益團體。
3.公益助學:為了失依學生,他付出一切
在農村,有這麼一群孩子,父母重病、過世,甚至被母親棄養,面臨失學,他們比留守兒童過的更艱難。2011年,李春筍帶領志願者伙伴策劃並組織了“愛心直通車”助學項目,並配套了“心靈之約”心理輔導項目,讓這些孩子全面成長。在他的號召下,上海、蘇州等地的愛心企業家、利群陽光助學基金等紛紛為連雲港的失依學子提供各類資助,並在東海地區配套了“情暖東海”助學扶貧項目,讓一些貧困家庭陸續脫貧。下屬子項目“青少年親子沙龍”與連雲港市外國語學校合作,開展活動二十多次,創建了“江蘇省周恩來班”。在他和志願者伙伴的努力下,項目累計開展活動一百多次,成功持續為兩百六十余名失依學生提供了溫暖、貼心的幫助,募集助學善款三十余萬元,物資一千六百多件,四十九名受助的失依學生順利進入大學,
4.公益救助:相信我,辦法總比困難多
2013年4月,東海縣三個孩子在模仿“灰太狼與喜洋洋”游戲中,兩名被嚴重燒傷,生命垂危。李春筍帶領志願者們發起救助,在連雲港地區與兄弟團隊攜手為兩個孩子募捐了52萬善款,成功地為兩個孩子挽回生命。
2013年高考后的第十一天,李春筍接到剛參加高考完的高三學生龍豪的電話,電話裡龍豪說,天使哥哥,我父親昨天被大卡車撞了,當時就走了。龍豪的父親是殘疾人,母親兩年前查出患有腫瘤,因家庭貧困一直拖著。李春筍在電話裡對他說:“豪豪,不要著急,大家會幫你的。相信我,辦法總比困難多!”在他的帶領下,救助活動啟動,市中醫院名醫堂專家成功為龍豪母親治愈康復,姐弟二人順利進入大學學習。
5.志願互助:你是我的兄弟
2012年年底,正德大學生志願者劉金龍突患格林巴利綜合症,如不及時救治將面臨癱瘓,劉金龍家貧困,根本拿不出救命錢。李春筍連夜寫好救助劉金龍的倡議書“為我們的志願者兄弟祈福”,向各公益組織發起救助倡議。一個月后,劉金龍順利康復出院,剩余的三萬多元善款被他轉捐給失依學生,這個救助活動成為連雲港市第一個完整的救助案例。
堅持,堅守,是李春筍和他的志願者伙伴的公益信念。期間,李春筍被江蘇團省委授予優秀志願者稱號。在他的帶領下,王冬山等志願者獲得省、市優秀志願者稱號,喬以紅等被授予全國鐵路“優秀青年志願者”稱號,正德社團先后被全國鐵團等授予“青年志願者先進集體”、“優秀公益組織”、“扶貧開發幫扶工作先進單位”,實施的“愛心直通車”等項目獲得江蘇省一等獎、優秀獎。
公益之路,猶如兩條鐵路鋼軌伸向遠方,連著千家萬戶,相信李春筍和他的公益同仁們會一直走下去。
相關專題 |
· 百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