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

【誠實守信】李彪事跡

2015年03月18日19: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李彪事跡

現在,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東辛屯“手擀面村”可謂聲名鵲起、美名遠揚,提起村裡的大學生村官李彪,大家都連連豎起大拇指,說他功不可沒。那麼,他究竟做了什麼?我們來聽聽周圍的人對他的評價。

一、村支書的“大軍師”

“李彪這小伙子,別看30歲出頭,但是非常成熟穩重,干事兒思路特別清晰,有頭腦,有見識,敢創新,為更好地推動我們‘手擀面村’的發展提供了不少好點子,他就是我工作上的‘大軍師’!”村黨支部書記楊光這樣評價道。

說到“軍師”角色,就要提到東辛屯引入陝西手工挂面的事。東辛屯的手擀面是村裡民俗旅游的招牌,但時間一長回頭客逐漸變少,有的民俗接待戶們還打起退堂鼓,村干部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但又沒看出其中端倪。經過四五天在民俗戶裡的蹲點調查,李彪終於得到答案:面條花樣少,吃的次數多就膩煩了。通過調查,他向楊光書記提出去陝西把手工挂面引到東辛屯來的大膽建議。

在陝西那幾天,李彪和村書記為了省錢住在當地簡陋的民居裡,晚上經常被凍醒。白天李彪和其他人走村串戶詳細記錄山西挂面的制作工序和注意事項,記了滿滿一本的筆記,手指凍得紅腫也毫無怨言。李彪沒有讓大家失望,通過與外來面條品種的“嫁接”,東辛屯村的手擀面又火了,不少游客慕名來參觀品嘗帶有陝西挂面口感的手擀面,連連稱:新鮮又好吃!

二、村民的“好哥們”

在東辛屯村最初發展民俗旅游接待的時候,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李彪和村裡的干部一塊,前期做了大量艱難的准備工作。村民們對民俗旅游接待不認可不理解,好多人不配合。當時村裡要對主街道進行規劃布置,一戶村民堆放的柴草嚴重影響了街道環境治理,村“兩委”干部苦口婆心多次上門勸導無果。眼看工期臨近,李彪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每天到村民家中跟他聊天,了解他家的困難,並幫助解決,給他們家孩子補補課、跟男主人拉拉家常等,看似平常的舉動,正是這種真誠打動了周邊的人。最終這戶人家主動清理了堆在外面的柴草,還跟李彪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哥們。

三、大學生村官的“好榜樣”

另一名大學生村官寶靜說:“李彪是我們村官的榜樣,我跟他同在東辛屯任職,我親眼看到了他為村裡發展做出的貢獻,看到了他無私的付出,看到了他每天的工作成效。毫不夸張地說,他是我們的領航燈。”說到奉獻和付出,李彪常常閉口不答,但是村裡人都知道,本來他可以離開東辛屯有更好的出路,本來他可以騰出更多精力經營自己的旅行社,本來他可以周末休息在家陪老婆孩子,但是李彪從沒有任何怨言,相反為了更好地服務東辛屯,更好地發展民俗旅游,李彪從自己經營的旅行社調動了一輛免費吃面大班車,周末義務接送游客到東辛屯吃面游玩,不要村裡任何報酬!

四、妻子眼中的“大忙人”

李彪的妻子李利利這樣評價自己的丈夫:“他是一個大忙人,十天半個月也見不到他一兩回,每次回到家都晚上九點以后,回來后還常常琢磨村裡那點兒事兒。我家孩子出生時候正趕上村裡忙,他回來照顧我兩個小時就走了。但是作為妻子我理解他。”說到這件事兒,李彪也總是心存愧疚,經常說,等以后不那麼忙了,要彌補妻子,多陪陪孩子照顧家裡。但是說了很多次,一次也沒有實現。“村民更需要我們,村裡發展離不開我們”,他常用這句話搪塞妻子,其實他也常常想孩子,抽空時候會拿出手機看看自己孩子的照片。

在李彪身上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沒有榮耀顯赫的成績,有的只是平凡的點點滴滴,但是正是這些平凡事情積攢,成就了赫赫有名的東辛屯村,不到一年時間,這裡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普通小村子,一躍成為京南民俗旅游熱點,日均接待游客300至1000多人次,每戶月均純收入6000至20000元﹔並解決了本村“40后”、“50后”100多人就業。李彪說:村庄的發展見証了我的成長歷程,看到現在的東辛屯村,我覺得無論是跑堂打雜還是出謀劃策都值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