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事跡材料
他誠實守信,品德高尚,始終以“無愧於父母、無愧於他人”作為自己人生座右銘,用信守不渝的實際行動詮釋了“誠信”二字的深刻內涵。2006年,楊林的父親為營救一名12歲的落水女孩不幸犧牲,在給家人帶來無比沉痛打擊的同時,也留給家裡32張共計17萬元的欠條。作為家中長子,楊林和弟弟楊苗在悲痛中毅然決定,不能因為父親的離開而拖欠債務,失信他人,於是便把父親生前寫下的欠條名字全部改成楊林自己的名字,並立下誓言:“無論用10年還是20年,都要把債務還清。”
8年來,楊林省吃儉用,辛苦度日,從沒有買過一件新衣,沒有吃過一頓飽飯,甚至連自己的終身大事也從不在乎,他除了悉心照顧家中老母親、看管果園和農田外,還外出兼職打了多份零工補貼家用、償還債務。“最困難的時候,連糧食和化肥都沒錢買,隻能先賒著。”面對這一切的變故,楊林從未退縮,他深知農民掙錢的不易,哪怕自己苦一點、累一點也不能失信於人。就這樣,他執著的堅守著誠信的底線,在2014年年底將欠債17萬多元全部還清。
他於2014年先后獲“感動寧夏”提名獎、第五屆銀川市“青年五四獎章”,同年被銀川市委、市政府評為“最美銀川人”。
替父還債的好青年
2006年,寧夏永寧縣勝利鄉楊顯村56歲的村民楊志明為營救一名12歲落水女孩,縱身跳入渠中,他幾次將女孩高高托出水面,終因水流湍急,力氣耗盡,最后兩人一起被滾滾渠水卷走。楊志明后被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老楊見義勇為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同時也給家裡留下了32張共計17萬元的債務。原本日子就過得緊巴巴,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不僅給楊家人帶來無比沉痛的打擊,同時也使家裡的生活變得異常艱難。
當大伙知道楊志明離世的消息后,都擔心借出的錢會沒有著落,於是紛紛到楊家討債。此時楊志明的長子楊林,和弟弟楊苗商量后決定,不能因為父親的離開而拖欠債務,而是要代替父親償還所欠債務。於是楊林把父親生前寫的欠條名字改成自己的,保証讓大伙放心,一定償還所有債務。但對於楊林的承諾,很多人給予相信,卻也有債主嗤之以鼻,直接開走了那時家中唯一的一輛四輪車,還有的干脆拉走了家中的豬作為抵債。
為了還債,楊林開始努力打拼。平日裡除了照看家中果園和農田外,還多打了幾份零工。一年雖隻有兩萬多元的收入,但他全部攢下,用來還債,從不舍得亂花一分錢。“最困難的時候,連糧食和化肥都沒錢買,隻能先賒著。”面對這一切變故,從未想過退縮的楊林發誓:“無論用10年還是20年,都要把債還清。”
那時,打聽到做鋼材搬運工工資高,楊林就不分冬夏經常到銀川鋼材市場干苦力。夏天氣溫很高,一根根鋼材好像剛從火爐裡拿出來一樣,燙的讓人無法靠近,可楊林舍不得買手套,就直接上手搬運,把雙手燙的鮮血直流,好心的同事給的手套戴上后很快又和肉粘在一起······就這樣日復一日,最終楊林的手上磨出了一層又一層厚厚的老繭,他的母親看后經常暗自流淚。因為楊林在鋼材市場做事麻利,為人實誠,所以很多人都願意找他,在這期間,他有好幾次因為趕工出現意外受傷,其中兩次被鋼材砸傷,需要縫針包扎,但為了省錢,他咬牙自己簡單處理了一下傷口繼續干活。平時,搬運工作非常辛苦,楊林的衣服幾乎每天都沒干過,但是他隻要想到家裡的經濟壓力,就又繼續埋頭苦干,努力打拼。
因為家中的變故,導致楊林的婚事也一直受到影響。在農村,30多歲的大齡青年一直沒有娶媳婦是很少見的,而且年齡大了不太容易找到合適的對象,有時周圍還會出現流言蜚語。看著已過而立之年的楊林依然為還債而疲勞奔波,無論是母親和同村長輩都心疼無比,四處托人給楊林找對象。“認識了幾個女孩子,但說到結婚都要樓房和豐厚的彩禮,我實在給不了。”肩上的壓力,讓楊林的婚事一耽擱就是多年,這讓年邁多病的母親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但楊林卻從無怨言,每當手頭稍微寬裕時,他就立馬償還欠款,並為母親治病。他經常說:“我自己苦一點、累一點都無所謂,但是,做人不能讓別人信不過。”楊林自己也是農民,深知農民掙錢的不易,所以努力想盡快還清債務,完成父親生前未完成的事情。就這樣堅持了8年,楊林兩兄弟終於還清了父親生前所欠的所有債務。
由於勤懇踏實,楊林還被選為村委會報賬員,負責統計以及村財務報賬等事務。此外,經家人牽線搭橋,35歲的他也終於解決了自己的婚姻大事。在結婚宴席上,楊林曾經的戰友都紛紛前來祝賀,其中一個戰友拉著他的手說:“真佩服你!在部隊時你是優秀的士兵,是我們心裡尊敬的老班長,你為這個家付出的太多了,我們都看在眼裡,今天你終於成家了,我們為你感到高興。”
楊林替父還債的行為,不僅感動了同村的村民,更是打動了全社會,他誠實守信的表現,正是當代人們最需要學習、需要鼓勵的,也正因為如此,他成為了城市中誠實守信的楷模,先后獲得過“感動寧夏”提名獎、第五屆銀川市“青年五四獎章”,同年被銀川市委、市政府評為“最美銀川人”。
相關專題 |
· 百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