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軍簡介
2002年,父親生意失敗后,欠下22.4萬元外債,這對於當時普通居民家庭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但張彥軍暗自下定決心:“即使拼了命,也要把債還清,這一代還不清,下一代接著還。”
張彥軍找到所有債權人,在父親的欠條上補簽上自己的名字,並承諾一定還清欠款。從此,張彥軍踏上了艱辛的打工還債之路。整整6年,張彥軍將每天的收入一點一點地攢起來,每攢夠一筆,就立刻還給債主。在此期間,張彥軍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飯菜,也沒有給自己和妻子添過一件像樣的衣服,最終還清了父親所欠的債務。
張彥軍“誠信如山、一諾千金”的品質,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敬。2008年光榮入黨,2011年高票當選為雙河社區黨支部書記。當選后,張彥軍時刻提醒自己,自己是黨支部書記,說出來的話、辦出來的事,就代表黨的形象,隻有誠實做事群眾才會認可你,社區才會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四處奔波,協調資金,兌現了上任時解決水稻田排灌和居民出行難的承諾。
張彥軍的誠信做事贏得了廣大居民的稱贊和認可,先后獲得2012年項裡街道“優秀黨務工作者”、2013年宿城區“十佳杰出青年”、2013年度“感動宿遷”十大人物、2013年度“宿遷市優秀青年”、2014年“江蘇好青年”等榮譽稱號。
替父還債 誠信做人
當年父親生意失敗后,20余張欠條堆在我的面前,我暗自下定決心:“即使拼了命,也要把債還清,這一代還不清,下一代接著還。”
早在1998年之前,我的家庭還算富裕,但在之后4年間,由於父親經營的企業失敗,欠下了22.4萬元外債。這筆虧空對於當時普通居民家庭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我們全家陷入了困境。
我是兄妹二人,那時妹妹正在南京上學。年老的父親將一沓賬單擺在當時隻有19歲的我面前。面對如此巨大的債務,對於剛剛出校門不久的我來說,簡直就像一座大山壓在心頭。經過一夜冥思苦想,我義無返顧地承擔起了還債的責任。“父債子還”是天經地義的事。就這樣,我找到所有債權人,在父親的欠條上補簽上自己的名字,並承諾一定還清欠款。從此,我踏上了艱辛的打工還債之路。我到山東當過建筑工人,把自己吊在28層高樓的鋼筋上冒著生命危險安裝玻璃幕牆,又蝸居在上海開車送貨,由於掙錢不多,我最后選擇到南京修車補胎。6年,整整6年,我將每天的收入一點一點地攢起來,每攢夠一筆,就立刻還給債主。在此期間,我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飯菜,也沒有給自己和妻子添過一件像樣的衣服,最終還清了父親所欠的債務。
我“誠信如山、一諾千金”的品質,贏得了大家的認可和尊敬。2008年光榮入黨,2011年高票當選為雙河社區黨支部書記。雙河社區7年換了8任書記,所以,我更是時刻提醒自己,我是黨支部書記,在社區我說出來的話、辦出來的事,就代表黨的形象,隻有誠實做事群眾才會認可你,我們的社區才會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為兌現上任時解決水稻田排灌和居民出行難的承諾,我四處奔波,找相關部門協調資金,修建了劉橋渡水橋,解決了劉橋、油坊、公管3個居民小組300余畝稻田用水難問題。我又協調幫扶資金120余萬元,為壩窩、張廟、小庄、紀橋、堤北鋪設水泥道路10余公裡,讓居民徹底告別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的出行難問題。
我的誠信做事贏得了廣大居民的稱贊和認可,先后獲得2012年項裡街道“優秀黨務工作者”、2013年宿城區“十佳杰出青年”、2013年度“感動宿遷”十大人物、2013年度“宿遷市優秀青年”、2014年“江蘇好青年”等榮譽稱號。
相關專題 |
· 百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