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簡介
2009年,孫濤從山西省警校畢業,考上了古縣大學生村官,任古陽鎮上辛佛村黨支部副書記。他深深地感受到群眾生活的艱辛和對致富的渴望,放棄家庭安排的安逸生活,暗下決心,要為群眾趟出一條致富路。他牽頭成立了“凱濤成強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卻經歷了女友不理解棄他而去、創業失敗、伙伴離開多重打擊。但他一次次跟自己說:“要像釘子一樣‘釘’在山上,不干出點樣子絕不罷休。”
他長期堅守大山,冬天吃冰冷的饃,喝帶冰渣的水,夏天吃發霉的饃,就著山上挖來的野菜。大年三十夜,孫濤一人在冰冷黑暗的屋子裡,沒電沒水,隻好用木柴生了火將雪化了水喝。野豬拱門、人頭蜂蟄傷、毒蛇鑽進被子、三次一氧化碳中毒,孫濤的創業伴隨著一次次的死裡逃生。孤獨更是如影隨形。山中鮮有說話的對象,孫濤甚至出現了交流障礙。很多人見了他都以為是流浪漢,衣服沒有一件是干淨、整齊的,被褥半年沒有更換過。
4年的堅守摸索,孫濤創業成功,群眾對孫濤的信任與日俱增,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孫濤對產業的前景更加充滿信心。“心若沒有夢想,到哪裡都是流浪。我要通過辛勤努力,服務群眾,讓村民過上好日子。”執著的孫濤,守著大山的寂寞繼續著他的創業宏圖。
古縣古陽鎮上辛佛村大學生村官孫濤
堅守深山 用青春引領百姓致富夢
在古縣古陽鎮上辛佛村,群眾稱孫濤為“裸官”。這是因為他的家遠在千裡之外的河南泌陽,在古縣無親無故﹔因愛情而來古縣,女友卻因他創業艱苦離他而去。為了種植花菇他幾次死裡逃生。黃天不負有心人,他的合作社一步步走上正軌,孫濤帶領百姓的致富夢也越來越近。
出師不利,咬緊牙關從頭來
2009年,孫濤從山西省警校畢業,考上了古縣大學生村官,任古陽鎮上辛佛村黨支部副書記。在工作中,他深深地感受到群眾生活的艱辛和對致富的渴望。他暗下決心,要為群眾趟出一條致富路。他發現古縣與老家的氣候相差不大。2011年春節后,他聯絡了幾名同事,專程到老家考察致富項目花菇種植,經過幾番論証,古縣試種花菇可行。
當年4月份,由孫濤牽頭的“凱濤成強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4名年輕的大學生村官開始了創業夢。合作社距縣城30公裡,坐落在一個廢棄的煤礦場,人跡罕至,墳堆相伴,住所由兩間簡易廢舊房改造而成,最初無水無電,條件十分艱苦。更讓女友難以接受的是,他不僅要拿出父母給的買房錢,還要貸款10余萬投資合作社。最終,女友離他而去。
禍不單行。2012年春,2萬多個菌棒75%的霉爛了,初次創業宣告失敗,一起創業的其他3個伙伴選擇了離開。面對30多萬元的投資和爛了一廠子的廢料,倔強的孫濤面對群山嚎啕大哭,曾站在山溝邊想往下跳……然而,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他一次次跟自己說:“要像釘子一樣‘釘’在山上,不干出點樣子絕不罷休。”他二下河南,聘請專業人員實地指導,籌措資金改進設備,一切從頭再來,2萬多袋菌棒開始煥發生機。
大年三十,一人獨自喝雪水
孫濤原本可以不用這樣辛苦,他是家裡的獨生子,父母在河南為他安排好了工作和結婚對象。他通過了河南省公安系統的筆試,但他卻放棄了面試。兩個臨汾老板投資200萬搞花菇種植,開出豐厚條件希望他去管理,也被他拒絕了。想到村民的期待,孫濤更願意守著一份艱難。
孫濤長期以來一天隻吃一頓午飯,“早上太忙了,睜開眼就要干活,晚上太累了,累得放下活就想睡覺”。冬天吃冰冷的饃,喝帶冰渣的水,夏天吃發霉的饃,就著山上挖來的野菜,是經常的事。有一年冬天特別冷,大雪封山,水管凍裂,電路故障,大年三十夜,孫濤一人在冰冷黑暗的屋子裡,沒電沒水,隻好用木柴生了火將雪化了水喝。由於長期艱苦的勞動,孫濤患了神經性耳鳴、腰椎間盤突出、右膝風濕等疾病。
合作社所在的廢棄煤礦罕有人跡,危險重重。野豬拱過他的大棚﹔人頭蜂將他蟄進了醫院﹔毒蛇幾次三番進門騷擾,一次甚至鑽進了他的被子﹔三次一氧化碳中毒,一次暈倒在大棚裡,所幸覺察及時,暈倒的剎那間頭伸出了大棚外,死裡逃生。
孤獨更是如影隨形。山中鮮有說話的對象,孫濤最長的時候半年基本沒有下過山,偶爾幾次下山買菜,也是前言不搭后語,被人認為是神經病。古縣組織部干部孫岩波長期關注孫濤,他說,第一次見到孫濤時,以為是流浪漢,衣服沒有一件是干淨、整齊的,被褥半年沒有更換過。長期沒人說話,孫濤出現了交流障礙,見生人不敢說話。
四年堅守,花菇成主導產業
4年的堅守摸索,孫濤漸漸成長為花菇專業戶,合作社兩年盈利十幾萬。“干給群眾看”的示范效應開始顯現,2014年春季,菇棚生產干菇3000公斤,10多名務工村民人均掙得近萬元工資。群眾對孫濤的信任與日俱增,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花菇種植成為村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孫濤覺得幾年來所受的苦和委屈都值了,他對產業的前景更加充滿信心。他打算對菇房進行翻新,提升產品檔次。同時,向群眾免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服務。
而孫濤也脫去了稚氣,日漸成熟。在全縣大學生村官創業協調聯系推進會上,他說道:“心若沒有夢想,到哪裡都是流浪。我要通過辛勤努力,服務群眾,讓村民過上好日子。”
相關專題 |
· 百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