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

【創業創優】張昭源事跡

2015年03月18日18:5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張昭源事跡簡介

張昭源是清華大學碩士畢業生。在校期間,他表現優異,是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公共演講比賽冠軍,獲得清華大學創新精神一等獎學金、“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畢業后,他主動申請到重慶偏遠的區縣工作。他將現代科技知識和經營理念帶進了鄉村,為農村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2013年,張昭源通過人才引進來到長壽區,向組織申請到村工作,當選為龍河鎮保合村黨支部書記。作為北方人,他能很快熟悉地方文化習俗,講一口流利的重慶話,和群眾打成一片。針對村裡柑橘滯銷問題,他帶領村裡的年輕人搞起了電子商務銷售平台,通過淘寶、京東等電商平台,幫助群眾銷售柑橘6萬公斤,得到群眾一致點贊。他還搭建了有機農產品銷售平台,建立朋友圈,定期到村採購農產品,群眾的土雞蛋、蔬菜等等都賣了好價錢。

村裡的留守兒童周末沒人管,他就創辦了區裡第一個農村市民學校,開設國學講堂和科學講堂,讓農村的孩子開闊了眼界。他親自擔任了60%的授課任務,還動員區裡的清華、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學選調生擔任志願者,讓更多的年輕人傳遞正能量。除此之外,他還經常發動村裡的黨員參加志願服務和義務勞動,營造村裡的和諧氛圍。

經過一年半的時間,保合村摘掉了外界評價的“告狀村”的帽子。

張昭源主要事跡

2011年,張昭源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既沒有留在北京,也沒有回到老家,而是選擇了到重慶做一名選調生。在大學,張昭源是學校的知名主持人,又是體育代表隊大隊長,校隊十項全能運動員,在很多人看來,他可以在北京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但他最終選擇了到重慶最偏遠的巫山縣工作,在山裡一呆就是兩年。他認為,人的成長和樹木是一樣的,隻有向下扎根,才長得高,長得壯,不可逆生長。

2013年,張昭源通過人才引進來到長壽區,並向組織申請到村工作,在換屆的時候當選為龍河鎮保合村黨支部書記。在充分調研過后,他發現農村最需要的不僅是經濟的快速增長,還迫切需要提升村民素質,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適應城鎮化、市場化帶來的變化。在推進黨務、村務各項工作運轉的同時,他開辦了保合村市民學校。

為了吸引孩子,他想了很多辦法。一方面精心設計課程,開辦了國學講堂和科學講堂,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表現,從家長要求孩子來,變為孩子每天都要來﹔另一方打造強大的師資力量,動員在長壽工作的清華、北大、同濟、南開大學的選調生來給孩子們講課。授課地點雖然在保合村,卻時不時有其他村、長壽,甚至是重慶的家長帶著孩子過來。

他授課的方式很多樣,除了自己講,還讓孩子們講。例如,在《弟子規》的講授中,他就請孩子們分享平時的所做,對照書本審視自己的行為。他還自己出資把孩子們帶到重慶去開眼界,到科技館去參觀學習。他說:“那天中午請孩子們吃飯,5個孩子吃了4斤牛肉,有個孩子說這是他這輩子吃得最痛快的一次,我想,我們能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這些,還需要不斷努力。”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責任意識,他讓孩子們擔任市民學校的管理員,孩子們有負責圖書借閱的,有負責衛生清潔的,有負責電腦的,三個多月的學習,看著孩子們能夠見到長輩就問好,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公交車上不吃零食,上扶梯靠右站立,張昭源高興極了。

保合村市民學校,是張昭源作為支部書記治理鄉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是給孩子們辦教育,凝聚人心。二是通過補充家庭教育影響一代人。三是為農民市民化提供思想保障。四是以市民學校為切入點聯通正民心、啟民智、促民行多個鄉村治理思路。他說:“無論我走到哪裡,我會記得孩子們,會記得這個村,因為我是這所學校的校長,有沉甸甸的責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趙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