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軍事跡簡介
李軍出生在湖北省利川縣一個貧困山村家庭。從小學開始,李軍成績始終保持班上第一名。初二時,他還獲得了全國英語競賽二等獎,這是他所在的三教寺中學有史以來獲得的最高獎項。后來兩度因病錯失關鍵考試,從初中肄業、高中四度輟學,到打工3年准備自考,再到成為在校博士生,27歲的李軍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磨礪。2013年,人民網以《巴山兒郎,筑夢他鄉》為題報道李軍的先進事跡,﹔2014年,考博成功,實現了從農民工到博士的轉變,接受中國新聞網、長江日報、知音雜志、武漢教育電視台的採訪。2015年1月6日,中國青年報以《李軍:從漂泊的農民工到在校博士生》為題,在頭版頭條對李軍事跡進行大篇幅報道。
從漂泊的農民工到在校博士生
自考尋夢,京城搭橋,武昌筑夢,羊城圓夢,巴山歸夢。七年尋夢於他鄉,為了圓夢,多年未能與家人團聚。雖是在讀博士,六年前還是一個初中未畢業的小伙子!
初三那年,由於家境窘困,營養不良,突然生病,在人民醫院住院一個月,給父母帶來巨大生活壓力。本來可以考上當地一所重點高中,落下學業后初中讀了兩年回家種地了。
后來他看到同學門讀高中,心裡非常羨慕。於是單獨前去柏楊三中向田校長求情,再加上2002年獲得全國英語競賽二等獎,學校特招錄取。他一邊讀書,一邊周末去附近中小學賣一些文具用品,一個星期可以賺二十來元。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李軍都伸出大方地伸出援助之手。
就讀高中期間,由於家庭貧寒,加上弟弟妹妹還在繼續讀書,母親風濕病重,連續幾年天災,家境更加淒涼,多次輟學。
2007年轉眼間高中即將畢業,本來考上淮北師范大學。但是由於家境原因,考慮到弟弟妹妹讀書,另外為了幫助高中失去父親的同學圓她的大學夢。他想著就讀一個三年大學,為父母減輕負擔。可是入學后聽說沒有學籍檔案,是傳銷式的招生騙局。最后因交不起學費,還被學校開除了。成了一名北漂工人。
2008年他觸到自考,白天在工廠干活,晚上回來在宿舍看書。每通過一門自考,他都會看到一點希望。一輛破單車,幾件單薄的衣服,曾經凍暈倒在路邊,幾個上學的孩子把他救回去了。晚上沒有暖氣,但還要拿著電筒裹著被子繼續看書。疲憊的時候吃辣椒,他的信念是:隻有讀書才有出路,隻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一次,干完工作的李軍偷偷看書,被主管抓了個正著。主管一把扯過他的書,輕蔑地說“認命吧,天生就是干苦力的命。”最終,廠裡以“不務正業”將他開除。之后,李軍先后從事了賣豬肉、保安、搬運工幾個工種,但無論怎樣艱苦,他都堅持學習。
2009年,自考專科畢業,一邊工作一邊攻讀本科。2010年,自考本科畢業,從專科到本科,前后僅用兩年左右拿到畢業証。2010年,開始備考研究生,寄宿在高中班主任家裡,每天負責吃住,滿懷信心參加考試,可不幸再次降臨,突發感冒高燒,未能完成專業課考試。
2011年南下廣州,一張車票,一個行李,一個書包,一個人開始了南漂生活。剛開始住在東莞的朋友的宿舍,但每天一大早要去廣州找工作。一個月工作都沒著落,他幾乎接近崩潰。有時候太晚趕不上回東莞的車,和一些流浪人員睡在地下通道。后因害怕死在異地家人不知,開始多了一個心眼,找一些有攝像頭的地方睡覺。
后來幾經周折,幸運女神開始眷顧他,在蘿崗區育才學校教書。可上班不到一個周,厄運再次降臨,他惡性發燒超過40度。“那一次,我以為我要死了,幸好妹妹救了我。”李軍的妹妹及時為他寄來了300元錢,在一家私人診所打了兩針,休養幾天后,生命力頑強的李軍康復了。他白天上班,空閑之余珍惜所有的時間,備考2012年碩士研究生。
2011年七月,幸運女神再次降臨。他去了一所高職高專任教,有更多的時間學習和備考研究生。任教期間,他當選教職工黨支部書記,曾學院學生處總負責人,同時兼任黨辦主任和黨校主任,學院黨委委員。
2011年4月,他妹妹隨后去了廣州,是一個高中沒有畢業的打工妹,在哥哥的引導下,妹妹一邊工作,一般讀書,報讀了廣播電視大學專本科。現在在一所幼兒園當園長。
2012年5月,他的第一個好消息就是考研成功,他完成了父親的心願,同時實現了自己多年的夢想。他這一刻,喜極而泣。2012年6月,他以黨辦主任身份出席廣東省民辦高校黨務干部培訓班。前往汶川地震災區,看望和慰問災區群眾。
他先后接受各大報社、電視的採訪。2012年,接受恩施晚報、北京考試報、自考網的採訪﹔2013年,人民網以《巴山兒郎,筑夢他鄉》為題報道李軍的先進事跡﹔2014年,考博成功,實現了從農民工到博士的轉變,接受中國新聞網、長江日報、知音雜志、武漢教育電視台的採訪。2015年1月6日,中國青年報以《李軍:從漂泊的農民工到在校博士生》為題,在頭版頭條對李軍事跡進行大篇幅報道。
在日記中寫道:待博士畢業后,回到夢想起源的巴山深處,回到父母身旁,為更多巴山兒女搭建知識的橋梁,共同分享沉澱已久的書香,同更多的伙伴一起共建美好山鄉。
相關專題 |
· 百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