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全國百名“向上向善好青年”推選活動

【創業創優】王瑋事跡

2015年03月18日09:5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王瑋簡介

王瑋出生於定襄縣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從小就喜歡音樂的他,在高考失利后,揣著自己的夢想、借來的1萬元錢,還有自己手工制作的吉他效果器遠去北京闖蕩。屢受打擊,身無分文的他用堅持和精湛的手藝,最終贏得了當紅的搖滾樂手的肯定,給他的事業和生活帶來了新的轉機,在北京音樂圈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崔健、汪峰、許巍、謝天笑、夜叉等樂隊都成為了王瑋效果器的用戶。2006年,王瑋在北京昌平有了自己第一家效果器小工廠,正式命名“biyang”,成為當時國內唯一自主研發的吉他效果器,贏得了大量國外訂單。

2012年,王瑋離開家鄉的第10個年頭,他放棄了北京的都市生活,回到了朝思夜想的家鄉,在距縣城4公裡的南王鄉,修建了工廠和佔地450平米、美國鄉村風格的LIVEHOUSE——“牧馬河畔”,和周邊喜歡音樂的朋友一起彈琴,唱歌。現在王瑋的“比洋”電聲效果器,年產3萬多塊,90%以上銷往歐美,除了質量、技術好外,價位較國外品牌便宜30%,僅美國就有4家公司在做代理。

對金錢並沒有狂熱的追求的王瑋,接下的夢想就是不斷提高產品質量,讓更多熱愛音樂的孩子,用上價格並不貴的高檔效果器,接近自己的音樂夢想。而他和他的伙伴,將繼續在“牧馬河畔”過著屬於自己的鄉村音樂生活。

比洋電聲樂器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瑋

音樂夢想成就創業青春

定襄縣位於山西省北中部,三面群山環抱,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鍛壓業。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這個“中國鍛造之鄉”,同時生產著全國首個自主品牌效果器。少污染重科技的“比洋”電聲效果器,年產3萬多塊,90%以上銷往歐美。

除了質量、技術外,國內人力成本較低,效果器價位較國外品牌便宜30%左右,有著超高的性價比,僅美國就有4家公司在做“比洋”電聲效果器的代理。出生於1982年的定襄小伙王瑋就是這鄉間“洋玩意”的締造者。

上中學就開始琢磨自制效果器

王瑋出生於定襄縣南王鄉趙村的一戶普通農民家庭,從小就喜歡音樂的他,在定襄中學讀書期間與幾名愛好者,共同組建了“青紗帳樂隊”。由於經濟困難,樂隊沒有錢買好的效果器,王瑋四處查找資料,嘗試自己動手修理效果器,甚至自己做一塊效果器。2000年定襄中學元旦聯歡會,青紗帳樂隊帶著王瑋自制的效果器,進行了第一場正式演出,在當時仍以秧歌、二人轉、大合唱為主的縣城,搖滾樂的出現馬上一炮走紅,得到了一致好評。

高考失利 遠走北京

高考成績不太理想的王瑋既沒有升學,也沒有復讀,而是選擇了在當地人看來非常瘋狂的決定,他要放棄上大學,去北京闖蕩。

“青春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情,在這個時候一個人的精力、創造力、抗擊打能力都是最強的,好多人是因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才選擇了跟別人一樣的路,重復昨天的生活,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我不后悔。”2002年初,王瑋揣著自己的夢想、借來的1萬元錢、還有自己手工制作的吉他效果器來到了北京。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來到北京后,王瑋才真正體會到了這句話的含義。由於沒有熟人,也沒有詳細的推廣計劃,王瑋隻能徒步穿梭於北京的大街小巷,向琴行推銷自己的產品。在一次一次無情的拒絕后,王瑋身無分文,住在“音樂村”靠著幫別人修樂器糊口。“聽說你會修琴,可以幫我看看嗎?”當時正火的舌頭樂隊吉他手李紅軍為王瑋的事業帶來了新的轉機。修好琴以后,王瑋邀請對方嘗試了自己制作的效果器,李紅軍對王瑋的產品贊不絕口。

“就是那次偶然的接觸,讓我徹底改變了思路,為什麼不能通過向樂手推銷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呢?”

堅持理想 事業開始起步

調整思路之后,王瑋開始與越來越多的樂手接觸,邀請他們試用自己的效果器,獨特的音色得到了絕大多數樂手的青睞。

王瑋開始借錢、貸款,大批量生產自己的效果器。2004年,王瑋開始參加北京、上海等地的樂器展,參加展會后王瑋才知道,原來自己的產品是當時國內唯一自主研發的吉他效果器。這一點讓王瑋無比自豪,同時他暗下決心,一定要提高性能,跟外國產品比一比。

經過不斷的琢磨,王瑋的效果器各方面水平不斷提高,在北京音樂圈的名氣也越來越大。崔健、汪峰、許巍、謝天笑、夜叉等樂隊都成為了王瑋效果器的用戶。之后的樂器展上,王瑋的產品不斷得到業內人士肯定,並有多國客戶當場下單。2006年,王瑋在北京昌平有了自己的第一家效果器小工廠,效果器正式命名“biyang”。

回到家鄉 與大伙一同追逐音樂夢想

2012年,王瑋離開家鄉的第10個年頭,事業蒸蒸日上,但他總想著一個地方,那裡有曾經一起玩樂隊的小伙伴,還有急需新鮮空氣刺激的文化氛圍。王瑋放棄了北京的都市生活,回到了自己朝思夜想的家鄉,在距離縣城4公裡的南王鄉,修建了自己工廠。

整齊的廠房背后,還有一座目前山西最大,佔地450平米,有著美國鄉村風格的LIVEHOUSE——“牧馬河畔”,為了完成兒時的夢想,小伙伴們甚至在大房子門前挖出一個1000平米的魚塘。“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大家可以經常聚在一起,聊天,彈琴,唱歌。”為了豐富周圍鄉親們的文化生活,王瑋自己出錢,搭建了12mX6m的電影屏幕,每逢節假日都會邀請大家來免費觀看。

對於現在的生活,王瑋非常快樂,對金錢他並沒有狂熱的追求,接下來要做就是進一步做好自己的產品質量,讓更多熱愛音樂的孩子,用上價格並不貴的高檔效果器,接近自己的音樂夢想。他和他的伙伴繼續在“牧馬河畔”享受音樂鄉村生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