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強簡介
張立強,男,漢族,1978年1月生,群眾,榆林廣播電視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大專學歷,靖邊縣綠源治沙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立強出生在治沙世家,母親是全國治沙勞模牛玉琴,父親因治沙積勞成疾不幸去世,他立志將一生奉獻給治沙造林事業。畢業后,他回到家鄉利用所學專業知識,在實踐中鑽研治沙育林技術,大膽提出喬、灌木和草本植物混合種植、根據地形條件種植不同樹種的沙漠育林方法,極大提高了造林效率和質量。同時,借鑒花卉營養盆栽的方法應用於苗木培養,極大地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2004年他創辦治沙公司,吸收臨近鄉鎮待業青年以擴大治沙隊伍,為鄉鎮每年穩定提供幾十個就業崗位。他帶領員工建立育苗基地,引進“太陽能光伏揚水及節水灌溉系統”,使苗圃幼苗的成活率達到92%,造林成活率達到90%。現苗圃規模已擴大至600畝,每年可出圃的樟子鬆等種苗達80萬株。張立強十幾年如一日,不管是帶領員工建設苗圃,還是規劃治沙進程,他把沙漠當成自己的家,用心用愛創造了治沙時代的新航標,在他的帶領下,毛烏素沙漠南部沙區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沙區植被的覆蓋率達到80%以上。曾獲得陝西省“保護母親河”獎、榆林市青年突擊手、第13屆陝西青年五四獎章等稱號。
扎根沙漠搞事業 治沙接力為后人——靖邊縣綠源治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立強
1978年出生在治沙世家的張立強,母親是全國有名的治沙勞模牛玉琴,父親因治沙積勞成疾不幸去世。當時隻有十歲的張立強,至今還清晰記得父親臨終前的遺言﹔“治沙造林是子孫萬代的大事,我造林,兒子造林,孫子將來也要造林。”張立強當時就下定決心學習治沙造林相關的專業知識。1994年,如願考上了陝西省林業學校,在林校學習的四年當中,他刻苦鑽研林業知識,詳細掌握適宜沙漠干旱氣候生長樹種的生長特性、土壤要求、溫度適宜度、營養比例等知識。在林業學校畢業后,他毅然接過父母親的治沙接力棒,進駐沙漠,扎根沙漠,更是以沙漠為家,用他的勤勞和汗水澆筑著沙漠裡的綠色長城。
為傳統治沙注入新鮮血液
2004年,張立強對治沙事業有了新的認識,僅憑一家人的力量已經不足以支持綠化前進的腳步,隻有將全村人甚至周邊群眾組織起來,逐漸形成治沙造林的產業鏈,這項事業的前景才更為可觀,治沙才會取得更大的成效。有了這樣的想法,張立強決定成立治沙公司,以擴大治沙隊伍。他決定創辦治沙公司,吸收全村甚至全鄉的待業青年和其他閑置勞動力為公司員工,以擴大治沙隊伍。公司成立后,他謀思路、做工作,先后將村裡70多個富裕青壯勞力吸納為公司員工,每年給予他們固定的工資和一部分靈活的工作效率提成,穩定了治沙隊伍,擴大了治沙規模,2005年,公司又承包周邊荒沙7萬畝進行治理,在沙漠中嘗試栽植常綠樹種。為使公司有穩定的發展基礎,張立強帶領公司員工在沙區平整土地,更換土壤、打機井,建立了自己的育苗基地,現在公司的苗圃規模達到600畝,每年可穩定出圃樟子鬆、沙地柏、杜鬆、側柏等常綠樹種80多萬株。這些種苗除了用來更換自己林區的一些老化樹種外,還能提供一部分種苗給周邊群眾,讓他們也參與到治沙造林中來。
改變傳統治沙的低效狀態
2009年,經過多方考察,張立強為苗圃基礎引進了一套太陽能光伏揚水和節水灌溉系統,這套設備經過一年的使用,效果十分顯著,不但能比常規農業灌溉方法節水80%,而且比平常節約勞力58%,還可以節約肥料68%,更可喜的是採用太陽能發電沒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再加上滴灌、滲灌、微噴等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使沙漠的治理真正達到了節能減排、節約水資源的目的。2011年,公司又引進了二套9.5千瓦的太陽能光伏揚水和節水灌溉系統,使600畝苗圃地都使用上環保的節水灌溉技術,苗圃地的幼苗成活率達到94%以上,大田造林成活率達到了90%以上,大大的降低了造林投資成本,極大地提高了沙漠育苗造林的成功率。不但做到了治理沙漠的節能環保,而且提高治理沙漠效率,加快治理沙漠的步伐。
自從事治沙工作以來,張立強深知,一人的治沙工作做得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荒漠化問題,他無償提供治沙技術給其他臨近治沙地區,並為其提供苗木,與大家共同進步,共同發展。如今,毛烏素沙漠南部沙區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治理,昔日荒涼的沙漠變成了綠色之洲,沙區植被的覆蓋率已達到80%以上。
相關專題 |
· 百名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