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村官二字的分量

付瑩瑩

2015年02月26日09: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要建設新農村、鋪就小康路,必須樹立農民精神,引導廣大農民弘揚“正能量”,在和諧發展中樹立共同目標,形成共同追求。

為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和大學生村官隊伍建設,2014年,中央組織部、農業部聯合舉辦30期大學生村官示范培訓班。我作為昌圖縣的一名大學生村官,有幸到農業部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基地——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周台子村參加了培訓。正是這次培訓使感悟到村官二字的分量。

周台子村位於承德市灤平縣張百灣鎮。20世紀90年代以來,周台子村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目標要求,艱苦奮斗,創業創新,擺脫貧困,步入小康,初步實現了農村工業化、環境公園化、住宅樓房化、農村城鎮化,走在了全市農村最前列,堪稱“承德第一村”。周台子村曾獲得過“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文明村鎮”等表彰。

時光飛逝,在周台子村的7天培訓結束了。從農民精神的培養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保障﹔從一村一品的發展到農業創業興業案例的分析﹔從周台子村艱苦奮斗的心路歷程到優秀村官前輩的經驗傳授﹔從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創建與運營到強農惠農政策的解讀﹔從影片觀看、現場觀摩到小組討論交流,這些學習內容都使我受益匪淺,為我成為優秀的村官提供了新的啟發和思路。

要培養和樹立農民精神。農民精神是農民共同追求的行為方式、價值取向和集體人格,是農村發展的精神動力。有了共同的追求,大家的力量才能凝聚到一起,形成前進的巨大動力。周台子村的發展歷程正是農民精神的最佳體現,正是因為他們有勤勞協作、不怕吃苦、埋頭苦干、甘於奉獻的農民精神,在國家級勞動模范范振喜的帶領下,樹立了共同追求的集體目標,才有了今天翻天覆地的變化。因此,要建設新農村、鋪就小康路,必須樹立農民精神,引導廣大農民弘揚正能量,在和諧發展中樹立共同目標,形成共同追求,傳播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講誠信、講責任、講奉獻,爭當新時期新農民。

要堅持因地制宜科學發展。思路決定出路。實踐証明,農村要想發展、群眾要想致富,必須解放思想總開關,做足發展大文章,走一條宜村宜農的特色產業之路。作為大學生村官,接受新事物、新觀念較快,在做足做活農村經濟發展上,我們不能僅僅局限於傳統農業發展模式,還要打破傳統“小農”思想,跳出定向思維框架,上接天線精通政策,下接地氣盤活資源,充分利用強農惠農政策,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結合農業發展實際和市場需求,勇於帶領農民尋找新項目,發展“一村一品”等特色產業,找出一條適合當地產業發展的新路子,把“優勢”變為“特色”,變成品牌,形成品牌經濟。

要甘於付出無私奉獻。這次培訓給我留下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周台子村黨支部書記范振喜的先進事跡。在觀看以他為原型拍攝的黨的十八大獻禮影片《咱們是親人》時,我曾幾度流下了感動的淚水。范振喜自1987年擔任周台子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幾經生死,先后患白血病、心肌梗死、腦梗塞、干眼病等多種疾病,但他始終以富民強村為畢生的追求,20多年來帶病堅持艱苦創業,把周台子村由集體欠債8萬元、人均收入不足400元的后進村,變成了年產值4億元、集體可支配收入20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1.3萬元的富裕村。他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的宗旨,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身邊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從他的身上,我們大學生村官更應該看到閃光點,學會共產黨員應有的擔當精神,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守土擔責,在農村這片廣闊天地上有所作為。要把自己真正融入到農村,視農民如親人,把青春和激情放在為村民謀福祉上。

(作者系遼寧省昌圖縣雙廟子鎮大學生村官、建國村黨支部副書記) 

《刊授黨校》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