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14日08:3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縣委書記雖是“芝麻官”,卻身挑“千鈞擔”,官不大但責任大。在縣(區)委書記工作中,我反復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如何當好縣委書記。這次來中央黨校,我深入系統地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重溫了總書記在蘭考縣委常委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上的重要講話,深化了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第一,做政治堅定的“明白人”。縣委書記是黨在一個縣的代表,是黨的形象的化身,必須絕對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做到在黨為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不折不扣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特別是在一些大是大非和重大問題上,必須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態度鮮明。如果態度含糊,左右搖擺,甚至說不該說的話,做不該做的事,那就不配做一名縣委書記。
第二,做綠色發展的“鋪路石”。由於縣情不同,每個縣的發展要求不同,但隻要確定了發展戰略,就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每一任縣委書記都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為縣域持續發展鋪路奠基。這些年來,我們堅定不移推進縣域綠色發展,無論是發展良好時期,還是困難階段都沒有動搖過。我們立足蓮都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特點和良好的自然稟賦,嚴格守住生態功能區紅線,實現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美的良性循環﹔持續推進“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把農村建得美麗、和諧。我們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業,活躍縣域經濟,增加了農民收入。
第三,做體察民情的“大腳板”。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講:“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在鬆陽工作期間,我跑遍全縣401個村,80%的村不少於5次,每年還帶頭聯系一個村,走訪所有農戶,與農民兄弟交朋友。到蓮都工作后,要求鄉鎮干部“駐村聯心”,每周駐村不能少於三天兩夜(見鋪蓋、見床、見人)﹔“手繪民情地圖”,掌握農民家庭情況、親戚關系、性格特征、經濟收入以及村庄風俗、發展規劃、主導產業、困難群體等等。10年來,我的切身體會是:有了成百上千雙“大腳板”,深入群眾,服務群眾,就能更好地推動發展、促進和諧。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當“首長”,聽聽匯報、作作指示,是當不好縣委書記的。
第四,做地方團隊的“領頭雁”。縣委書記是縣委班子的班長,既要把好“方向盤”,還要做好“排頭兵”。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就要求我們,要拎著“烏紗帽”為民干事,不能捂著“烏紗帽”為己做官﹔懂團結是真聰明,會團結是真本領。我牢記這些話,認真貫徹民主集中制,把團結干事放在班子建設的首要位置,把有作為、敢擔當、敢碰硬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標准,帶頭在縣域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第五,做作風建設的“打鐵匠”。打鐵還須自身硬。縣委書記是黨風廉政建設和作風建設的第一責任人,不僅要自覺恪守“三嚴三實”,清正廉潔,做到“自身硬”,更要敢於掄錘子、下重錘,嚴防“四風”反彈。
(作者為浙江省麗水市委常委、蓮都區委書記 摘編自作者在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會上的發言)
《 人民日報 》( 2015年01月14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