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如果你被他感動,就會由衷向他看齊

曾建三問——解碼一位組工干部“三嚴三實”的人生圖譜

記者 時聖宇

2014年09月23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曾建到用工企業調研。
  圖②:曾建帶隊赴廈門大學招賢引才。
  圖③:曾建帶隊到扶貧村開展結對幫扶。
  圖④:曾建到扶貧點調研。
  資料圖片

 

  8月的井岡大地依然熱氣騰騰,當把步子堅實地踩在這片紅色土地的那一刻,革命先輩創事業的一幕幕仿佛閃現眼前……

  這一次來,不是為了參觀革命聖地,而是來認識一位已經“走了”的人——曾建,江西吉安市委組織部原副部長,市人社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原黨委書記、第一副院長。因積勞成疾,於今年2月23日,他不幸病逝,享年58歲。

  他的事跡經過媒體報道后在廣大干部群眾中掀起廣泛的討論:百姓為什麼會認可他是“三嚴三實”的好干部?他為什麼能做到“三嚴三實”?曾建的事跡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來,對活動有著什麼樣的啟示意義?要解答這些問題,還是得從曾建身上尋找源頭…… 

  ——編 者

         

  百姓為什麼認可他的事跡體現了“三嚴三實”?

  “三嚴三實”,整句話不過24個字,但一些干部卻離它很遠,甚至倒在了黨紀國法面前﹔也有不少干部自認為已經做到了,但是老百姓卻不認可。而曾建,既沒豪言壯語,亦無英雄壯舉,但在群眾心底,他付出的,是大愛。

  是否清廉,是百姓對領導干部的第一印象評價,也是百姓口碑中好官壞官的首要區分。在這一點上,曾建做到了清清白白。

  曾建先后在多個單位和地方擔任主要領導,始終做到公私分明、堅持原則。

  他和身邊的每個工作人員都有個“約法三章”:不准去任何娛樂場所﹔不准收受土特產品﹔不准打著他的旗號搞特殊化。每次下基層調研到群眾家吃飯,曾建都主動交納伙食費。

  對親人,他異常嚴苛。妻子去峽江縣看他,曾建讓她坐公共客車再轉人力三輪來,不准接送﹔得知一位親戚要到老家遂川縣當縣長,曾建連忙趕回老家召集全家開會,要求不許找親戚辦任何私事。

  “好在曾建不在老家遂川縣當領導,否則家人都要搬離遂川呢!”老家的親屬說。

  曾建兄妹四人,他是老大,有誰會想到這位管干部、管崗位的領導,弟弟妹妹中卻有兩人下崗多年,大妹靠擺地攤賣菜為生,弟弟靠當保安為生。每逢有親戚為孩子工作的事找到曾建,他都毅然拒絕:“你去看看,我妹妹還在市場賣菜呢!”漸漸的,就沒有親戚托他辦事了。

  “我現在雖然有點權,但不是給自己用,是用來給百姓做事的 。”曾建時常教育身邊人,要管住自己,做個清清白白的人。

  清廉的曾建讓干部群眾催生了內心的欽佩﹔為民的曾建讓老百姓從心底記住了他。

  2004年,曾建赴萬寶水庫庫區的老屋場村調研,先乘船,再步行3公裡。當鄉鎮干部向村民介紹他就是縣委副書記時,村民們都不敢相信,這個風塵仆仆的平常人居然是縣裡來的“大人物”。曾建在老屋場村連住了兩個晚上,走遍庫區8個自然村,當得知村民進出全靠船,容易發生翻船事故,他返城后立即召集相關部門,由縣財政撥出專款修建了新碼頭和防護設施,並修通了一條公路。

  路修通了,一位七旬老人背著一籮筐桔子來到縣委,在大門口守了整整一天,原來是想將村裡的第一茬桔子送給曾書記。曾建妻子回憶,這個細節讓曾建感動了許久。

  峽江縣的干部群眾至今仍清晰地記得2006年6月的那一幕:當得知曾建將前往市裡赴任,百姓自發買來鞭炮沿街送行,感謝他為當地做的一切。

  曾建的所作所為之所以獲得一方百姓的認可,就是因為他把群眾的利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他的所想、所思、所念,無一不與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

  他為什麼能做到“三嚴三實”?

  紅土地的孕育

  “曾建的出現不是一個偶然。”吉安市委書記王萍說。

  曾建的家鄉遂川相距井岡山不過100公裡,紅色的革命精神早已把這裡浸染,革命時期涌現一大批紅色干部,他們的事跡和精神一直在吉安兒女身上傳頌、傳承。聽著將軍歌,學著老前輩,曾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

  “他身上有老一輩革命者的影子,聽到曾建的每一個故事,在‘紅色故事會’中都能找得到相關的案例。”江西干部學院教師朱學冬深有感觸,“有的人認為老一輩革命者的事跡可敬但不可學,曾建用自己的行動做了証明:老一輩革命家是可學的,只是看你是不是真學,真干。”

  家風的浸染

  家風對一個人的影響是無聲無息的,卻又深入骨髓。熟悉曾建的人都說,他的崇高品格深受家風的熏陶。

  “劉樟英有個小本本,上面常記著,哪家斷了糧,哪家沒柴燒,哪裡的水庫漏了水,哪裡的道路要整修,她走到哪裡就在哪裡解決這些問題……”這段描述,摘自1980年9月《吉安通訊》的一篇文章:《我們的貼心書記——記枚江公社黨委書記劉樟英二三事》。劉樟英是曾建的母親。孝子如母,曾建在擔任峽江縣委副書記時不到兩年時間就走遍了峽江所有的行政村,6年寫了60多本民情日記。

  幾十年來,全家一直有個規矩:每年大年夜,全家人圍坐一起開家庭會,逐個匯報一年來的成績,暢談來年的打算。這看似平常的慣例,時時刻刻提醒他們不能混日子。

  曾建對自己的女兒找對象的唯一要求是:一定要找一個共產黨員。

  在曾建的遺體告別儀式上,盡管沒有父親的遺囑,但曾建的女兒、女婿的一則訃告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喪禮從簡,免收禮金!

  自身的修煉

  曾建生前有三個雅號:“曾克思”“曾夫子”“曾干部”,每一個的背后都是一個令人敬仰的曾建。

  ——信仰堅定的“曾克思”。“我沒什麼別的愛好,就是喜歡工作。”曾建常把這話挂在嘴邊。

  有老領導開玩笑評價說:“他就是個典型的職業革命家。”而很多同事則在背后叫他“曾克思”。

  ——熱愛學習的“曾夫子”。無論是曾建的辦公室還是家裡,到處都堆滿了書和報紙,上面滿是勾勾畫畫。哪怕再累,他晚上一定會抽出時間讀書和思考,“時代發展如此之快,不學習就跟不上這個時代。”為此,人們又送他一雅號:“曾夫子”。

  ——務實清廉的“曾干部”。採訪中,不少干部表示有些“怕”在曾建手下工作,不為別的,就因為曾建干工作實在,眼裡不揉沙子。

  擔任遂川縣委副書記時,曾建到一個鎮的村裡檢查煙葉生產。“煙葉開溝埋肥都做了嗎?”“已經全部到位了。”隨同的鎮村干部想蒙混過關。令大家沒想到的是,曾建穿著雨鞋直接下到田裡,彎下身子,雙手揭開地膜,扒開表土,用食指挖到煙苗的根部,仍舊沒見到一粒肥料,當即就發了火:“煙葉生產的每個環節都必須完整到位,否則質量就無法保障。這種事情怎麼能打馬虎眼?”之后,曾建又接連殺了幾個回馬槍,確保工作全部落實。

  曾建帶給人們什麼啟示?

  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進入整改落實、建章立制階段。曾建的事跡亦在此間讓人熟知。

  曾建走了,當我們為這樣一位好干部扼腕嘆息時,自當深入思考他留下了什麼?這,也是對一位好干部最好的緬懷和紀念。

  ——堅定的信念引導人生。堅定的信念是事業奮斗的永動力。曾建用一生詮釋了什麼叫做矢志不渝的共產黨人。

  就在去世前3天,面對趕來醫院看望他的市領導,曾建躺在病床上強撐著,說的還是工作,被市領導當場打斷:“你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休息!”多少年來,在這種信念的引導下,他視工作如生命,把從事的每項事業都做得風生水起。

  ——時刻把群眾放在心頭。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曾建是這樣認識的,也是這樣做的。為緩解吉安農村的師資不足、孩子上學難,曾建向省裡爭取自主招考的特殊政策,公開招聘了1000多名教師充實到農村教學點﹔社保卡下發后,曾建多次到農村去,隨機找一些群眾,問收到社保卡沒有,能不能領到錢……“我們都是普通百姓家走出來的,就該多為百姓做事。”

  每個人的工作時間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一頂草帽、一條毛巾、一雙解放鞋、一雙雨鞋,與愛下鄉的曾建常年為伴。

  ——勤政務實專業敬業。曾建的一生勤勉敬業、干工作高要求高標准。工作30多年,曾建創造了諸多“第一”:履歷上,他是原吉安地委組織員辦第一主任,吉安職業技術學院第一任黨委書記、市工信委第一任主任﹔業績上,他執筆調研的“黨員隊伍規模研究”課題,榮獲中組部調研課題評比一等獎﹔他任上實現了全市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零”的突破,在全省首創“數字就業地圖”……

  ——人有擔當品自高。橋的價值在於承載,黨員領導干部要有擔當。“為官避事平生恥。”曾建常說,“越是壓力大,我越要來。”

  今年1月28日,臘月二十八,當大家歡天喜地准備過春節時,曾建接到了一個緊急任務:兼任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第一副院長,最緊迫的任務就是為2月14日省裡評審會做准備。任職第2天,曾建就到現場投入工作﹔大年三十,他在辦公室加班……評審會前一天深夜,他還在不停練習評審所需PPT。2月14日,吉安職業技術學院以96%的高票通過評審。工作40年來,他一直這樣,在大事難事面前扛得住、拿得下。

  ——清正廉潔永葆本色。清正廉潔是共產黨員永遠的底色。“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曾建在擔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期間,每年全市各類人事招考4000多人,專業技術職稱評聘上萬人,沒有發生一起違規違紀情況﹔擔任縣級領導多年,始終嚴守組織人事紀律,沒有報銷過一分錢私賬,從不利用手中權力為親友辦私事,也沒有親友沾過他的“光”。

  曾建用自己的廉和威,堅守了黨員領導干部不容污染的清正本色。

  為開展對曾建先進事跡的學習活動,中組部7月30日下發文件,追授曾建“全國優秀組織工作干部”稱號,並在全國組織系統廣泛開展向曾建學習活動。江西省委授予曾建“龔全珍式好干部”,並組建宣講團,在全省范圍內宣講曾建的先進事跡,產生廣泛的影響,同時又使全國的組工干部和江西廣大干部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經歷了一次精神的洗禮。

  8月28日,在江西省組織人事系統學習曾建先進事跡視頻會議上,許多人或低著頭,或用手遮掩著眼睛,整個會場充滿了無聲的悲慟和真摯的淚水——為曾建惋惜,被曾建鼓舞,向曾建致敬!

  “雖然每個人的崗位不同,工作內容不同,但內在的義理卻是相通的。”江西省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徐忠說,“如果你被曾建感動了,你就會願意向他看齊。”

  《 人民日報 》( 2014年09月23日 17 版)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