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80后”移民干部彭斌

張昱煜

2014年08月18日14:0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夜深了,在移民點忙碌了一天的彭斌,怎麼也合不上眼,半夜兩點,他還有個給移民搬家的任務哩。

彭斌是江西省吉水縣水田鄉司法所所長,“80”后年輕干部。峽江水利樞紐工程,是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重點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中國建設的大型水利工程項目。大壩位於贛江中游峽江老縣城巴邱鎮上游4公裡處,是贛江上的一座大型控制性水利樞紐工程,為中國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之一。吉水縣水田鄉移民任務最重,全鄉有3000多戶要移民。彭斌走到窗戶邊,外面還是漆黑一片,他把充好電的手機拿上,找出手電筒,急匆匆地趕向10公裡外的移民家中。

在吉水,搬家有個風俗,半夜搬家,其中有個程序叫“過火”,他們在老房子裡炒好菜,搬到新家吃,距離近的,就燃上香燭,把一盆木炭火傳到新家,距離遠的,就端上火爐,一路護衛到新家,有“香火不斷,代代興旺”的意思。“過火”的時候,是怕被外人看到的。

彭斌和鄉裡的移民干部江建國把重重的櫃子搬下樓,在轉樓梯口的時候,手一滑,彭斌用胸一抵,可他哪裡知道,這一抵,第八根肋骨骨折了。

那一晚,他們幫10多戶人家搬家,沒時間考慮自己的傷痛,那一晚,老表們從老家搬到新家,家家都開心,那一晚,他深一腳,淺一腳,到底走了多少路,路邊的野花和小草一定記住了匆匆的腳印。

彭斌,個子瘦下,戴副眼鏡,文文氣氣,一副書生模樣。我好奇,就是他,這個“80后”移民干部,他負責的三個移民村,都是最棘手的村子,移民們對資產處置方面不太滿意,500多人的外遷任務,有外遷的,有后靠的,可后來工作搬遷進度確是最快的。

移民工作有多難,有多累,我們跟著彭斌所長才半天時間,就深深體會到了。他笑著說:“兩眼一睜,忙到熄燈,一個電話,他就要騎上摩托車,奔赴移民現場,在移民點,最能鍛煉人,我們身上不離四件寶:筆記本,筆,尺子,計算器,走到哪裡,移民補償有異議的,馬上可以給他們算清楚,算明白。不光學會了放線、抹灰、拆牆,搬家,還學會了調解村民糾紛。”他輕鬆地說著移民的小故事。

一個移民家庭,就是一個矛盾點,一個移民村子,就是一個矛盾漩渦。每一個移民,都要用不同的“鑰匙”開。彭斌的這把“鑰匙”特別好使,靠的是他對移民的感情,把移民當成是自己的親人,把移民的事,當成自家的事,他把工作生活形象地比喻為“五加二“白加黑”。 他的摩托車格言是:走遍千山萬水,吃盡千辛萬苦﹔走進千家萬戶,說盡千言萬語,他的摩托車端詳著他清秀的臉龐,這位平平常常的“80后”干部,干著天下最難的移民工作,當他一腳的黃泥巴,出現在我面前時,我有點心疼他了。

一個電話,我和彭斌一起來到陂頭村高團生家,高團生在廣東惠州打拼20多年,這電話,是他做起了三層新房,特意感謝彭斌到他家吃頓便飯的。因為移民,他們早已成了好朋友,忘年交。他86歲的老父親,提起小彭,豎起了大拇指,說他是騎摩托車的“草帽”干部。高團生身有感觸地說:“沒有好的移民政策,他們村不會有這麼大變化,沒有好的移民干部,移民就沒有主心骨。對現在的廬陵風格的移民新村,高團生甚是滿意。他說:“原先從廣東開私家車回來,路不好,開不進村,現在,可以開到自己的家門口。”彭斌坐在木凳子上,問高團生還有什麼難題,蒼蠅爬到他臉上,他也顧不上拍打。

彭斌家在 ,如果不是在鄉鎮工作,此刻,他也許在舒適的辦公室上班,也許,他和朋友度假休閑,也許,他抱著一歲零四個月的女兒,與妻子在公園散步,……現在,他是一個移民干部,他要傾聽來自最基層的移民聲音。鄉長謝慶璽戲稱他是“狗不叫干部”。他嘿嘿一笑。真的,來安置點的次數太多了,不光村民把他當親人,連村子裡的狗,都認得了這位憨厚小伙子。

鄉村的六月,是希望的季節,一排排移民新村,就是一個靚麗的風景線,一張張滿意的笑臉,就是最生動的表情,一丘丘庄稼,就是有最豐盈的層次。與彭斌揮手告別時,望著他遠去的身影,我心裡微微一疼,這個“80后”,不一般。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