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躍 陳軍
棱角分明而黝黑的臉龐,炯炯有神的眼神。2014年6月3日,他已超過退休年齡124天,然而,在他的案頭還摞著一堆工作清單:督導郭垱、大廟兩村和鄉農業、文體兩個中心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准備區老促會關於失地情況調研計劃﹔做好人大代表小組活動安排﹔城際鐵路和吳楚大道協調工作正在進行……他就是湖北省鄂州市蒲團鄉老促會會長汪祖凡。
老汪擔任鄉干部25年來,先后任鄉城建辦主任、鄉土地城建所長、鄉計生辦主任、鄉綜治辦主任、鄉人大副主席和鄉老促會會長等職。1998年初他任鄉土地城建所長時,身兼小廟村黨支部書記、鄉綜治辦主任等職,他把鋪蓋搬到辦公室一“住”就是20多天,家裡的農活全甩給妻子一人。一次,正值盛夏時節妻子在田裡勞動突然暈倒,村民發現后當即扶到樹蔭下休息,他得知后急匆匆趕到現場,待妻子稍有好轉他又匆匆忙忙村裡趕。他說:“我忙於工作,寧可愧對家人,但我不能愧對平凡的崗位,鄉裡工作多,人手少,隻能一人頂幾個人用”。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要針”。鄉干部這根“針”時刻與群眾打交道,要有一顆細心。擔任3年鄉計生辦主任,本子記了11本,計生戶困難情況、子女就學、老人身體狀況如何、房子是否漏雨、果樹什麼時候挂果等等,都得心中有數,這樣說話就能說到點子上,工作就能做到關鍵處。有位計生戶子女讀初中因離家遠需要在學校住讀,老汪搬來自家床鋪,又買來新棉被送到學校,還幫助這名學生交了半年伙食費。做人要心貼心,才能感動人。老汪的行動在計生戶中傳為佳話,他無論走到哪戶做工作效果一定好。
近年來,汪祖凡除分管人大和鄉老促會工作之外,還肩負城際鐵路、漢鄂高速和吳楚大道的協調重擔。從2009年開始,汪祖凡吃住在工地,為項目建設默默地做著協調。在漢鄂高速建設過程中,部分農戶不配合,汪祖凡就跟群眾反復講政策做工作,有一次為處理一戶精養魚池的問題,他連續30多次上門,一個月內終於做通了農戶的思想工作。正因為這樣能拼願做的精神勁,他協助該鄉黨委不折不扣地完成了漢鄂高速480畝征地,7戶拆遷,300多座祖墳山搬移的任務,保証了項目順利施工。從2012年6月起,他又開始長期駐扎在吳楚大疺協調指揮部,現已基本完成吳楚大道的760畝征地任務。
鄉干部要敢於擔當,否則,你難以做好一件事。每項具體工作,你既要拿出方案,更要仔細操作,一步一個腳印。2011年,他作為小廟村駐村工作組組長,跑遍了村裡的每家每戶,借助市區幫扶單位,全鄉第一座磚混結構的文化活動中心在小廟村定居點拔地而起。他集中鄉人大代表議案,配合有關部門爭取大廟橋改造工程,並擔任該橋建設項目負責人。建橋期間,他蹲察在工地,同監理人員一起查建筑材料和施工質量,並組織鄉人大代表進行視察,確保該橋建成“民心橋”。這年年終考核時,在經過群眾民主測評、考核領導小組打分后,他以高票當選為年終優秀工作人員,但在考核領導小組會議上,他硬是將自己的優秀名額讓給了別人,他說:“鄉干部中其他的同志更辛苦,付出的勞動更多,榮譽應給他們”。一走進蒲團鄉辦公大廳,你就會看到有一塊“蒲團鄉黨員干部公開承諾書公示欄”大版面,你會看到汪祖凡承諾書中有這樣一段話“關心弱勢群體,為幫扶對象捐助500元,解決生活困難”。他是這樣承諾的,也是這樣做的,2011年開始,他將小廟村一位二級殘疾村民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每年他都要到他家去幾趟,送去自己的慰問金,了解她們家的生產生活中的困難。今年更是早早的去了,送去了自己500元的捐助款。擔任鄉老促會長兩年間,創新工作方式,先后開展訪老干部、老村民、老黨員活動,聯合鄉文化、農業等部門成立老年文化活動基地和老年種植基地,引導“五老”當科技致富的“老把式”。
在他身后,我們看到他走過的腳印,這些腳印印襯出他的辛勞和汗水,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一種平凡和忠誠,這種忠誠創造出不平凡的業績,在他的身前,我們看到一種希望,這種希望寄托著蒲團鄉工作輝煌的明天。
相關專題 |
· “我看基層干部”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