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石頭縫裡掘金銀——記四川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黨支部書記王家元

2014年08月15日17:2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原標題:石頭縫裡掘金銀

“有女不嫁貓咡灣,那裡隻有亂石山,土地貧瘠路難走,一天隻吃一兩餐。”這個順口溜,說的是四川省筠連縣騰達鎮春風村,因為石漠化嚴重,條件惡劣,2004年全村人均收入不到1000元。

而今走進春風村,小洋樓矗立林間,水泥路穿山越谷。山上,花木斗艷,山下,茶樹飄香。村頭有綠色企業,村中有文化廣場。2013年,全村農民純收入1.5萬元。

“亂石山變成花果山,村黨支部書記王家元功不可沒。”村民說。

2004年,在外經商多年、剛剛回到縣城創業的王家元,被村民推選春風村委會主任。對於當村官,家人都強烈反對。王家元的大哥王中元曾擔任過村委會主任,2000年因協助警方追捕逃犯被害身亡。同時,家人的意見也很實在:一個村官一年的收入是多少?你做生意一年的收入是多少?

最后,王家元和家人有了個“三年之約”——用三年時間來推動村子的經濟發展,之后繼續經商。家人沒有想到,他這一干就是10年。

王家元上任后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為村上修路。當時,春風村通向外界的隻有一條羊腸小道,離縣城僅7.5公裡,來回卻得一整天,翻山越嶺全靠步行。

要修路,資金、材料、人工都是問題。

沒有車,王家元出車﹔沒有錢,他先墊﹔沒有人力,他就和黨員干部扎在工地上﹔沒有建筑材料,他就從自己開的石料廠出。3個月后路修通了,王家元經商20年的積蓄砸光了,辛辛苦苦辦的石料廠也倒閉了。

通往外界的路修通了,王家元開始帶領大家尋找致富路。

春風村在當地被叫做貓咡灣,因為滿山都是那些刀劈斧削、隻有貓兒才能鑽進去的石縫。以前村裡嘗試引種了烤煙、辣椒等作物,都以失敗告終。如何尋找一條致富路?

“隻要選對了路子,劣勢也是優勢。”王家元從縣裡請來農業專家“把脈”,發現村裡雖然不適合種植傳統農作物,但適合種植當地的一種李子,並且岩石特有的聚熱功能可以促使糖分聚集,使李子色美味佳。

石頭上種李子?村民們頭搖得像撥浪鼓。

王家元決定和幾個黨員帶頭示范。石頭縫裡土壤太薄,他們就到幾裡外一點點地背回來,填在石縫裡﹔沒有水,他們就從很遠的地方挑水澆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種下的李子不僅獲得了豐收,還保持住了水土,使土層越來越厚、越來越肥。

“稀奇稀奇真稀奇,王家元讓石頭開花啦!”看到了種李子的好處,村民們也紛紛加入到了種樹大軍中。2007年,王家元當選為春風村黨支部書記。

“發展產業必須順應市場規律,按市場的方法辦事。”經商多年的王家元一把抓住了“牛鼻子”。針對李子產業發展壯大,但價格不穩定的問題,王家元找來黨員、村民代表和李子大戶商量,組建起了“春風村李子協會”,實行“支部+協會+果農”模式,並與果品公司簽訂訂單合同,按不低於4元/斤的保護價收購。現在,春風村的李子種植達1820畝,年產值200多萬元。

春風村海拔最高處為960米。憑借多年經商練就的敏銳嗅覺,王家元在瘠薄地上瞄到了更多商機——山頂寒冷霧多,種茶葉是個不錯的路子。他發動群眾種植茶葉,並把浙江茶商請到春風村進行茶葉深加工,茶葉面積迅速發展到2000畝。山腰上全是陡坡,種果樹、茶葉不是最佳選擇。王家元發動群眾種植桂花樹等苗木,花卉產業迅速發展到1780畝。2013年,這兩項產業年產值近800萬元。

山上有茶,山下有李,山腰有花卉。王家元又把目光盯在了漫山遍野的花朵、果實上。他策劃推出了“李花節”、“品果節”,每年引得上萬名游客前來休閑觀光。客人多了,他又開始動員村民:“客人來賞花、採摘,還要吃飯呢。為何不發展農家樂呢?賠了錢算我的,我給你兜底。”

“我們農村人賣糧食、賣蔬果,還從沒賣過飯。”朱永芬就是被動員起來的最早開辦農家樂的村民。她沒有想到,農家樂接待游客的第一天,生意十分火爆。目前,春風村農家樂已發展到48戶,2013年全村農家樂總收入達350萬元。

如今在春風村開始流傳一首新的歌謠:“貓咡灣不怕石頭多,奈何愚公多﹔這塊石頭壘梯田,那塊石頭橋上擱﹔這塊石頭筑大壩喲,那塊石頭長出金砣砣。”(孫忠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