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基層干部的“五多五少”

賴賦春

2014年08月12日15:0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基層干部的作風,代表著干部隊伍的形象,體現著黨風政風。一個地方能否實踐行群眾路線,反對“四風”,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成在干部作風,敗也在干部作風。無數的事實說明,群眾觀、事業觀和政績觀集中反映在干部作風上,基層干部反對“四風”就要做到“五多五少”:

一要多逛市場少坐會場,實現抓工作由形式主義向務實主義轉變。群眾說的“泡一年會場不如跑一時市場”,非常形象地說明了逛市場比坐會場更為重要,也更為有效。市場,一頭連著生產者,一頭連著消費者,是經濟發展、民生就業的晴雨表,是股市、樓市、車市、糧市、菜市的風向標。多逛市場,基層干部就能做到“五體投地”,實地掌握市場最新信息、實地了解決策效應情況、實地體會群眾就業各種困難、實地把握經濟脈搏、實地抓住發展先機,成為市場的“明白人”和發展的“引路人”,從根本上避免形式主義,杜絕犯“拍腦袋”和“瞎指揮”的嚴重錯誤,真正做到務實開展工作,實現創新發展、率先發展和為民發展。開會是傳達精神、統一思想、布置工作的必要手段,但坐多了會場,就會步入“領導就是開會”和“以會議落實會議”的誤區,沉在“文山會海”之中而難以自拔,容易導致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盛行,甚至會形成“傳遞式工作”模式,導致“上面怎麼指下面就怎麼拜”,工作嚴重缺乏創新性。

二要多跑腿少動嘴,實現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轉變。俗話說“人民心中有杆秤”。群眾評價一個干部是好是壞,並不看他的權力有多大,而是看重他對群眾服務好不好。“動嘴”是下命令,“跑腿”是搞服務。從動嘴轉向跑腿,標志著執政理念由“官本位”向“民本位”根本改變。“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但長期以來,極個別干部沒有擺正與人民的位子,習慣於凡事“動動嘴”,愛當“指揮家”,總是向群眾“發號施令”和“指手畫腳”,結果號召沒人聽,指揮沒人動,工作沒人抓。在新時期新階段,基層干部要做到多跑腿少動嘴,既要當好“指揮員”,更要當好“戰斗員”,要自覺實踐行“三嚴三實”要求,以示范和服務為主要手段,干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始終做到真心替群眾著想,熱心為群眾辦事,貼心幫群眾解難,全心帶群眾致富。

三要多進農家少住酒家,實現由奢靡之風向艱苦奮斗轉變。是多進農家還是多住酒家,表面上是干部去的地方不同,實質上是干部的宗旨意識不同。干部進農家,是政策信息進農家、科技法律進農家、先進文化進農家、黨的溫暖進農家、文明新風進農家的基礎和關鍵。能做到多進農家,就意味干部心中裝著群眾,不會嫌貧愛富,能與群眾坐在“一條板凳”上,能與群眾始終保持“魚水關系”,能與群眾做到同心協力推進改革、發展和穩定各項工作,能堅持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常住酒家,自然會遠離群眾,與老板客商走得很近很近,把為老表謀利變成了為老板謀利,背離了為群眾謀利益的方向。

四要多做調查少搞檢查,實現由被動應付向主動謀劃轉變。自從毛澤東同志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這個著名論斷后,調查研究就成了我黨的優良作風。調查與檢查,雖隻有一字之差,但內涵區別甚大。調查,是工作做在前頭,問題發現在前頭,措施安排在前頭,牢牢把握了主動權,是各地做到謀事要實、創業要實的重要手段。而檢查,則是工作的后道工序,處於被動地位,工作失誤隻能“亡羊補牢”,有的甚至造成“無法彌補”的后果,讓地方背上“沉重的包袱”。檢查搞多了,勢必會導致一個地方陷入“搞評比、亂發展、瞎折騰”的境地,步入“以形式主義反對形式主義的怪圈”。

五要多聞民聲少聽歌聲,實現由隨意盲目決策向科學民主決策轉變。古語說得好,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眾所周知,在任何時候,民聲不僅理應成為基層干部最要關注、最該傾聽的聲音,而且也應成為基層干部了解情況、科學決策的重要依據。沒有最基層群眾的聲音,各級領導就不可能做到科學謀劃、為民執政。長期以來,每當上級領導下基層,下面的干部早已將農民或者當事人給更換了,選好了一些會說話的、會拍馬屁的人在那裡做秀,給上級領導說些像歌聲一樣好聽的空話好話,結果是最終沒有真正聽到老百姓的心聲,導致產生許多“隨意決策、盲目決策”的事情,嚴重傷害了群眾的感情和利益。當前各級干部要多聽聽“原生態”的民聲,並要樂於聽,真心聽,使之成為一種常態,雖然有的民聲比較尖銳刺耳,但這對於改進作風、做好工作大有裨益,有利於實現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權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