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基層干部的付出,群眾可懂?

幸享華

2014年08月12日14:3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基層干部的工作任務越來越重,改革發展穩定的任務,社會管理、群眾工作的任務都較過去更為繁重。所謂“上面一根針,下面千條線”,上級安排的每項工作最終都要由基層干部去落實。同時,一個現實的問題是,不少基層干部反映,做了很多工作,但群眾依然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

對於這樣的問題,基層干部當然有很多苦惱。干部付出了辛勤勞動,完成了很多急難險重的任務,群眾不但不說好,反而喝倒彩,不買賬,這是很尷尬的。不過,現實社會中確實普遍存在,這就值得思考了。

基層干部的付出,群眾不懂,作為干部自身起碼應當有四重追問。

首先,要問是否符合群眾意願。如果基層干部所做的,不是群眾所急、所想、所盼的,群眾不會滿意。當前,基層干部所做的很多工作,更多的是來源於上級的工作安排部署,較少考慮群眾的需求。這就使干部和群眾之間往往難以找到利益上的共同點,難以形成思想上的共識。如: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內蒙古清水河縣計劃斥資60多億元建新城,但用地違規、資金不繼,一場歷時10年的造新城運動,結果是留下一堆爛尾樓。不把資金用於促進發展、改善民生,而熱衷造城,群眾會滿意嗎?

其次,要問工作做好沒有。這些年,中央加大了惠農強農的支持力度,一批又一批民生工程在各地持續建設中。建成的水土保持項目、文化衛生項目等,對促進鄉村公共服務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遺憾的是,由於監管不力,有的民生工程質量差,不能使用,或使用不久后就再難使用。這樣的民生工程,徒有其名卻形同虛設,群眾對干部的工作也不會滿意。

再其次,要問與群眾是否有充分溝通。客觀地講,現在交通通訊較過去更發達了,但基層干部組織群眾的手段和能力日漸弱化。大部分青壯年均外出務工,留在家裡的多是老弱幼小的人員,村社要召開一個代表會議都難。基層干部在開展工作時,征求群眾意見普遍不充分,不到位。這就使有的工作開展起來,群眾不了解、不理解,產生抵觸情緒。基層干部可能花了大量精力開展工作,但群眾並不認可。

最后,要問工作作風怎樣。基層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確有部分基層干部利用手中的權力,謀取個人私利。有的開展工作不能做到公平公開公正,一有機會就吃拿卡要,甚至違法犯罪。有的村干部長期霸據一方,形成地方勢力,在辦理低保政策落實、救災救濟物資發送上獨斷專行、優親厚友,村民往往怨聲載道。這樣的基層干部,有的也為群眾做了一些工作,但群眾還有很多不滿意的地方。

基層干部所做的工作,群眾是否會滿意,關鍵在是否站在群眾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在作決策、提思路、抓落實時,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關注群眾呼聲,體現群眾意願,才能得到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隻有這樣,基層干部的付出,群眾才會懂。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權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