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用嚴格的考評促落實

——大慶市讓胡路區銀浪社區推行“網格化管理”掠影

庄振文 見習記者 任紅禧

2014年08月12日14:2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不想活了……”2013年6月的一天中午,銀浪社區物探居委會第2網格員高艷霞正在加班錄入民情電子日記,突然接到一個帶著哭腔、沒頭沒尾的電話。

沒有姓名,不知住址,沒說詳情,這匆匆挂斷的電話到底是誰打來的?

“是不是‘格’裡的居民?”高艷霞趕緊翻查轄區內的居民信息。果不其然,電話機主正是2棟一位寡居的老大姐。她火速趕到現場,將已經吞服一盒安眠藥的求助者送進鑽井醫院。經搶救,輕生者脫離危險。

事后得知,這位老大姐因兒子的事業不順而一時想不開,服藥后又非常后悔,卻不敢告訴家人。之所以在緊要關頭第一個想到高艷霞,老大姐說,這源於半個月前高艷霞說的一句話:“我是咱們小區的網格員,以后有啥事盡管找我。”當時,高艷霞入戶走訪,臨走撂下了這句話以及一張留有聯系方式的便民服務卡。

2013年3月,在市、區兩級組織部門的指導下,銀浪社區作為試點單位開始探索“網格化管理”的工作模式,將8個居委會的1.7萬戶居民、894戶企事業單位,按每格300戶左右的規模劃分為60個網格,由社工擔任網格員。

實行網格化管理,目的就是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的問題,而服務是否全面、到位、及時、貼心,無疑是重要的考量標准。作為老區,銀浪社區的情況比較特殊:僅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就有近5000人。社區給每名網格員配備了一部“小靈通”,並將印有姓名、電話的便民服務卡發放到所有居民家中,一個電話便能隨叫隨到。

所以,這才有了本文開頭的那個故事。

“過去,我們‘坐班’,各管一攤,等著居民來辦業務。但是,很多老人辦事要麼不知道該找誰,要麼行動不便,常常出現老人需要辦理的業務被落下的情況。為了消除服務上的盲區,我們現在主動上門問詢、代辦業務,居民都說好。”銀浪社區銀浪居委會第4網格員劉振華感慨道。

“信任不會存在於‘生人’社會之中,隻可能存在於‘熟人’社會。”銀浪居民區黨支部書記趙雅珍說。

對於這句話,居民張玉蘭感觸頗深。她告訴記者:“以前社工坐在屋裡辦業務,跟我們沒啥感情可言。現在他們主動上門服務,不僅從過去的陌生人變成了熟人,甚至感覺像親人。”

“以前是‘等事’,現在則是出去‘找事’,服務更及時、貼心。”物探居民區黨支部書記李海濤這樣描述社區從“被動服務”到“主動服務”的轉變。

截至2014年5月底,銀浪社區共代辦各類事項1.3萬件,獲得了群眾的認可和稱贊。居民王淑華用自編自唱的快板表達大伙兒的心聲:“網格入戶就是好,辦事不用把路跑。上門細致又周到,和諧社區無限好!”

變坐等為上門,變偶爾為經常,變冷漠為貼心,服務的效果毋庸置疑。但是,社區工作人員從過去的“一崗專職”變為“多職多責”,擔子變重了,如何確保“主動服務”不因難度增大而走形?如何保証新舉措落實到位?

在讓胡路區委組織部副部長於志軍看來,嚴格的考評機制是銀浪社區確保服務實效的關鍵。實踐中,網格員不僅要將每天代辦事項如實錄入電子日志,還要給群眾留下備份。銀浪社區黨工委則對入戶走訪、代辦事項、群眾滿意度等項目進行量化,經過加權處理得出分數、排出名次,每季度考核一次,按排名對網格員及其單位予以獎罰。

在2014年第一季度的居委會排名中,僅得51分的發展居委會從分數上看可能排在倒數第一名,可實際結果卻是名列優秀,因為他們的工作量雖然相對較少,但全是“實事”﹔而另有四個得分相對較高的居委會卻被打入“不合格”之列,“備注欄”中給出的原因很明確:經抽查,代辦事項中存在不屬實情況。真實性,在銀浪社區考評中佔有“一票否決”的地位。

“要做就做實,弄虛的等於沒干。”在銀浪社區黨工委書記黃鐵軍眼裡,落實新舉措,唯有“嚴”與“實”。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