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基層干部左右人心向背

王喜平

2014年08月08日14:5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誰離人民最近,誰就和人民最親。拋卻心理距離不談,基層干部由於天然的與人民群眾有著最廣泛、最直接的聯系,理所當然成為距離群眾最近的干部。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熟知中國行政管理體制的人都知道,“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干部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執行者、落實者,他們是溝通政府和群眾的橋梁,也是人民群眾了解黨政干部的窗口。作為普通群眾,無論是工人、農民、商人還是學生都來源於基層,也離不開基層,在婚喪嫁娶、教育醫療、衣食住行等方面或多或少要和基層干部打交道。他們最初認識的國家干部往往是基層干部,最初對國家干部的印象也來源於基層干部。

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政干部也被冠以“人民公仆”。在接觸上層干部有限的情況下,基層干部的服務意識就體現了黨政干部的服務意識,基層干部的形象就代表了黨政干部的形象。“人民公仆”能不能深入人心,關鍵在於基層干部能不能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能不能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公仆形象。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從事關生死存亡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從中央政治局帶頭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全黨上下都在大力踐行群眾路線。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由於基層干部中存在著由來以久的“吃拿卡要”的現象,這些被人們形象的總結為“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服務窗口不服務,便民大廳不便民”的不良行為,凡此種種已成為影響基層干部甚至整個黨政干部形象的絆腳石,成為保持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攔路虎。在中央屢出重拳保持反腐高壓態勢的情況下,打“老虎” 固然提神振氣,拍“蒼蠅”可能更加大快人心,因為“老虎”固然可恨,但其行為不易被普通群眾所察覺,而“蒼蠅”不同,劣跡雖小,卻是基層群眾的切膚之痛。

當然,個別現象並不代表普遍現象,少數害群之馬也不能遮掩整個基層干部群體的光芒。事實上,基層干部從來不缺少先進典型,也從來不缺少堪當大任的棟梁之才,一大批卓越的黨政領導都是從基層腳踏實地一步步走來。基層干部職務雖然低,但品格不低,他們大多擔任科級以下的職務,但從來都任勞任怨,他們有的數十年如一日,服務在遠離城市的山村,堅守著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裡”。他們為人大氣,但不氣大,雖然常常成為群眾的出氣筒,但從不計較群眾言語上的得失,多少鄰裡糾紛、社會矛盾都被他們巧妙化解。他們敢於擔當,也善於擔當,基層干部大多是“萬金油”,什麼事情都要懂,什麼工作都要會,面對急難險重的工作大都勇挑重擔,奮勇向前。正是基層干部默默無聞的奉獻,才夯實了共和國這座大廈的基礎。也正是有基層干部甘當人梯,才有了上層建筑的穩如盤石。

實踐証明,凡是基層干部形象好的地方就是民意評價高的地方。“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作為聯系人民群眾的排頭兵,基層干部作為不作為,清廉不清廉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對整個黨政干部群體的整體評價,左右著人民群眾的人心向背。

基層不牢,地動山搖。越是清楚自己在保持黨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中的重要作用,基層干部越要學習焦裕祿同志“心中裝著全體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懷,越要著力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如果我們的基層干部心中始終裝著人民群眾,工作都是為了人民群眾,那麼,我們的基層干部就不僅是距離群眾最近的人,更是人民群眾名符其實的親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權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