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正峰
群眾心中有怨氣,有話找不到人說,有苦找不到人訴,對於那些貧困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群體,因為平時缺少關愛,心中沒有“主心骨”,越想越不是滋味,就會產生過急、過偏的念頭,造成小事變大事,小問題變成大問題,矛盾突出、群體上訪、事件頻發顯然就不是偶然。
我個人認為,隻要我們的黨員干部能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走基層、訪農戶做到“上心”,群眾心中才有你。黨員干部隻有真正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家中,問民情、訪民意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群眾心裡才有你。二是訪貧困、問冷暖做到“貼心”,群眾才能記心裡。黨員干部隻有與困難群眾“結窮親”,訪貧困、問冷暖,把困難群眾當親人、把困難群眾的事當家事,幫助困難群眾和貧困家庭解決實際困難,群眾才能把我們的黨員干部記在心裡。三是拉家常、談思路做到“真心”,群眾才能講真話。黨員干部隻有與群眾背靠背、拉家常、擺家事,聽聽群眾疾苦,摸摸群眾實情,與群眾“心與心溝通、面對面的交談”,群眾才能和你說真心話。四是化民怨、解民憂做到“熱心”,群眾才能不空心。黨員干部隻有直面矛盾,直面問題,敢於向前,敢於擔當,及時化解群眾積怨,解決群眾之憂,做到群眾滿意,群眾心裡不空、沒有怨氣,氣就順了,人心齊了,發展道路就更加寬廣。
事實証明,隻要我們的黨員干部經常到群眾家中“嘮家常”,走進空巢老人家中“說說話”,為困難群眾“解愁事”,到矛盾突出點上“講講事”,到農村小路“踏踏青”,到田間地頭“座一座”,真正沉下基層,知民冷暖,解民之困,化民之憂,做到“上心、貼心、真心、熱心”,群眾心中不空,心窩子裡熱了,干群關系不緊張了,大家都滿意了,心就會往一處想,勁就會往一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就會越來越近。
相關專題 |
· “我看基層干部”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