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江
當前隨著農村改革持續深入實施,村級集體經營性收入明顯縮減,以及區劃調整、村組合並、班子換屆等形勢發展,農村轉型升級時期各種矛盾相互碰撞、相互交織,村干部開展工作比以往更復雜、更艱巨,尤其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村干部在基層第一線,融入群眾、面對百姓,要想干好工作,贏得群眾滿意、百姓認可,必須科學定位轉換角色,牢固樹立群眾觀,與群眾融洽魚水關系,講究工作策略,更好地推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不斷提升新農村經濟建設水平與步伐。
務實作風,棄“家長型”為“民主型”。隨著民主法制建設的進一步深入,各項政策透明度越來越高,農民參政、議政的意識越來越強,在這種新形勢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作為處在農村基層尤其是村級干部,必須切實更新思想觀念,轉變工作作風,切實做到村務、財務、黨務、政務四公開,堅持走民主監督、民主決策、民主理財的路子,隻有如此,群眾才能信服、信任,工作才能順利。
謀求方法,棄“執法型”為“服務型”。當前,由於稅費改革后,鄉村干部工作的對象、方向和重點都在變化,過去鄉村干部以向農民群眾收錢收物、催收催種為工作的重點,隨著特產稅的免征、農業稅率的下調或免收,基層群眾從“以前有求你”到“現在不理你、有事再找你”,目前鄉村干部的執法功能大大降低,已無任何調控管理職責,村干部應及時轉變角色,由執法型轉變為服務型,亟需“善作為、樂奉獻”,切實增強服務群眾自覺性、實效性。
理清思路,棄“守業型”為“發展型”。村干部主要精力——干事創業,加快發展,這既是群眾的願望,也是社會發展的根本要求。村干部在實際工作中一定要引導廣大農民把“強村富民”作為奮斗目標,把“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作為自己的責任使命,理清工作思路,明晰發展方向,積極帶領群眾立足實際夯實發展基礎,發揮資源優勢招商引資,積極尋求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增長點,以產業化思路調優特色經濟結構,用市場化理念培植壯大農村支柱產業,最終實現農民不斷增收、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集體積累逐步壯大。
勇於擔當,棄“自富型”為“帶富型”。作為基層村干部,必須充分理解群眾當初選自己當干部的初衷夙願,正確定位自己的職責,把自己放到群眾致富“領頭雁”的位置上來,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才干,積極為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積累想點子、探路子。如果單純以當干部而當干部,有能力而不去主動發揮,或在其位隻謀已政,甚至別有用心中飽私囊,最終必將失去群眾基礎。由此,作為最基層的村干部同樣要堅持以民為本的群眾觀、政績觀和發展觀,並以此作為自己的工作“標尺”,既要有致富本領、治村決心,更要有帶富能力、幫富信心。
相關專題 |
· “我看基層干部”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