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華平
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13歲就死了爹,沒有共產黨,我永遠是個石匠,更不可能讀書當干部,共產黨的恩情永遠報不完。
——楊善洲
楊善洲,一個農家子弟,靠讀書有了工作,靠奮斗當上了地委書記。當領導期間,總是牽挂著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把國家和群眾的利益看得最大,把家庭和個人的利益看得最小。退休后,他主動放棄到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回到家鄉植樹造林,造福農民群眾。楊老書記的一生始終保持著農民情結,在用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報答著共產黨的恩情。學習楊善洲老書記的精神,他的農民情結和群眾情懷始終在感染著我,打動著我… …
我們現在的基層干部,大部分都是農民的子女,即使這一代不是,但倒推三代則基本上都是農民。農民的子女小時候基本上都是放牛娃、撿糞童,對農民群眾的生活是有深刻體會的。當了干部以后不應該忘本,否則就不可能“執政為民”。徹底散失了農民情結合群眾情懷的干部不可能“為人民服務”,有的甚至還貪污腐化,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我只是在盡一名黨員的職責,隻要活著,我就有義務和責任幫助群眾辦實事。”楊善洲老書記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我們基層干部學習他的精神,就是要象他那樣時刻保持農民情結,
經常想著群眾、了解群眾、服務群眾,把為民辦事作為一種習慣。
一要走進群眾知民情。基層干部要象楊老書記那樣,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路線,把調查研究的對象重點放在廣大群眾,堅持多到基層,從辦公室裡出去多走走,從文山會海中抽身多轉轉。到基層要有犀利的洞察力,善於與群眾打交道,從群眾的言談舉止中體察民情,了解群眾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為中尋找根源,思索改進措施,不斷提高根據實際情況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要問計群眾解民憂。實踐証明:基層干部與群眾的心靠得有多近,老百姓對黨的感情就有多深。我們基層干部和楊老書記一樣,都是來自農民,工作中要堅持從群眾實際利益出發,以群眾所需、所急、所盼為主線,深入現實生活與群眾打成一片,去認真體驗老百姓的喜怒哀樂,從認識到實踐多走幾個回合,與群眾多交交心,把老百姓的所想、所憂、所盼搞准,真正理出思路、把握規律、解決問題、理順情緒。
三要服務群眾辦實事。俗話說:“磨破嘴皮子,不如干出個樣子。”作為基層干部,說十句好話也不如為群眾做一件實事來得實惠,所以要用心想事、用心謀事、用心干事,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從能夠辦得到的事情做起,逐步解決好老百姓飲水難、上學難、看病貴等問題,著力抓好安全生產、社會保障、社會治安等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工作,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以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的同時,樹立好基層干部的良好形象。
相關專題 |
· “我看基層干部”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