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川
當前,第二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基層扎實開展。作為一名基層干部要經常捫心自問,“時間去哪兒了”、“心思去哪兒了”、“黨性去哪兒了”。
首先,基層干部要經常自問“時間去哪兒了”?現在,不少干部將大多的時間用在交際應酬、自說自話和憑主觀願望行事上,讀書學習的時間投入更少,理論修養跟不上趟,思想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空虛感。這種狀態的干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最容易“生鏽”,最容易出問題。我們基層干部要多投入時間學習、多投入時間調研和多投入時間懇談,讓自己的思想經常得到“清掃”,境界不斷得以提升,時刻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充實。
其次,基層干部要經常自問“心思去哪兒了”?現在,群眾服務需求日益增多,對黨員干部的期盼越來越高,基層干部稍一走神,就不但干不好工作,也做不好任何事情。我們必須順應群眾願望、立足平凡崗位,把心思傾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從食品、住房、就業、醫療、上學、養老、交通等民生實事著手,一件件的去推進、去落實。當然,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獲,虛心假意、三心二意,隻會讓群眾反感,不會使群眾滿意。
再次,基層干部要經常自問“黨性去哪兒了”? 當前,少數基層干部存在黨性觀念不強,黨員意識淡化的現象,這與新形勢下建設高素質執政骨干隊伍要求極不適應。廣大黨員干部要以焦裕祿、楊善洲、鄧平壽、沈浩等最美基層干部為榜樣,走出機關、深入基層,把群眾當“家裡人”,把群眾的話當“家裡話”,把群眾的事當“家裡事”,進一步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讓黨性在基層這個“大熔爐”中得到充分鍛造。
僅僅做到三個自問還是不夠的,在回答的同時,基層干部還應該有問心無愧的勇氣和自信。仰不愧於天,俯不愧於地,對得起黨的培養,對得起人民的囑托,對得起組織的信任。隻有這樣,才能做到俯仰無愧,才能真正成為一名最美的基層干部。
相關專題 |
· “我看基層干部”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