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
習近平主席在《擺脫貧困》一書中提到干部的基本功是要密切聯系群眾,為群眾辦實事,要扎扎實實,堅持不懈,久久為功。越是有培養前途的年輕干部,越應該到艱苦環境中,放在改革和發展的第一線接受實踐歷練,而基層和艱苦地方則是他們成長的沃土。那麼我們如何在廣闊的基層開創一番事業呢?
立身以立學為先。現代社會瞬息萬變,如果不加強學習,就不能突破自身的能力局限和知識局限,很快就會被社會淘汰。因此,我們要加強學習、學用結合。習近平主席曾指出,干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我們要抱著如飢似渴、虛懷若谷的態度,要學習政治理論、政策法規和一些業務知識,更要學習一些先進的思想和經驗,來不斷充實我們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努力以“親民”贏得人心。長期處於基層一線的同志,天天和百姓在一起,隨著國家的農業稅的取消,教育管理農民的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常常會有干部抱怨基層工作不好搞,導致干群矛盾時有發生。說到底是我們沒有真正把自己融入農民朋友當中去,當我們為群眾解決一些農業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多為他們宣傳和講解一些農村惠農政策,多說農家話,多進農家門,多走鄉間路,農民朋友們才能在心裡把我們視為他們的“貼心人”。
心不動於微利之誘,目不炫於五色之惑。基層工作瑣碎,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線,面對工作任務重,工作量大,我們會有心裡的落差,但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我們要耐得住寂寞,守的住清貧,做到──廉不言貧,勤不道苦。要像泉水一樣清澈,不伸長手,嘴不饞,腳不走邪路,本本分分做事,扎扎實實工作,種好反腐倡廉的“責任田”,才能讓百姓“信得過,忘不了”。
心裡要有一杆秤,即如何謀劃工作。做好各項工作都需要一個好的謀劃,這既考量我們的能力也直接決定工作落實的實際效果。要做到“眼高手低”,這說明做事的態度,謀劃工作的典范,謀劃工作的時候要全局胸有成竹,視野寬闊,立意高遠。我們要吃透弄痛本職工作,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利民之事,絲發必興,歷民之事,毫末必去。
我們要砍掉“惰性腳”。一個是“等”。隨著中央八項規定的出台,對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各方面有了更嚴格的要求,使得一些基層干部則以此為借口,宣稱“干事難免犯錯,不如不干事”,抱著“不求過的硬,隻求過去”的態度,為官不作為,當太平官:另一個是“靠”,平平安安佔位子,忙忙碌碌裝樣子,屁屁沓沓混日子,年年如此老樣子。自己不作為,上級安排的事,容易的、對自己有益就做,有困難的就拖,推諉。我們要砍掉這樣的“惰性腳”要以“無功就是過,庸碌就是錯”時時警惕自己。為官避事平生恥,習近平一再強調“三嚴三實”,要早謀劃,早作為。
大樹扎根於沃土,高樓立足於基石。作為一名基層干部,我們要在基層廣沃的土壤中,茁壯成長,真正為群眾謀幸福,使他們早日實現致富夢。
相關專題 |
· “我看基層干部”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