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佩佩
習近平總書記在《之江新語》中這樣闡述:“‘莫道昆明池水淺’,一個干部,無論處在什麼崗位,隻要心系群眾,都可以做出一番事業來。”基層干部,“官”有多大?但仍可以干出一番事業。當干部,特別是基層干部,官職雖小,卻是直接跟人民群眾打交道的“一線干部”,他們解決的是具體瑣碎卻關乎群眾利益的事情﹔處理的是棘手難辦卻是人民群眾最突出的矛盾問題﹔承擔的是重大明確卻事關群眾福祉的責任。俗話說:“權力無限小,責任無限大。”正是對基層干部的真實寫照。小小的官職包含大大的責任,基層干部身居“小官位”,也能 “干大事”,但怎樣才能將“為民”這件大事干好?筆者認為:需要搞清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
常思考“為了誰”,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不管在哪個崗位上,最終取得的成績、效果都要由群眾來檢驗。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基層干部是直接跟群眾打交道的“一線干部”,他們官職雖小,卻能及時了解在上面難以聽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第一手資料。俗話說:“萬丈高樓起於壘土”,隻有基層干部的工作做好了、做扎實了、做深入了,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樹立牢固的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是基層干部“干大事”的基礎。清代的鄭板橋有這樣一首詩:“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在他的筆下,“些小吾曹”都能把“民間疾苦”放在心上,作為基層干部更應如此。深入群眾,擺正公仆與主人的關系,真心實意和群眾交朋友,推心置腹和群眾交流,強化“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官民意識,讓為民服務的宗旨深入骨髓。
弄清楚“依靠誰”,明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路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始終是我們黨立於不敗之地的根基。”這讓我們認識到:隻有人民群眾,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才是真正的英雄。基層是解決人民群眾問題的“主陣地”,基層干部是化解群眾矛盾的“主判官”,他們官職雖小,卻能解決關乎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大部分問題。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得其民有道,得其心。“得民心”就要求基層干部明晰為人民服務的工作路線是“干大事”的方向。俗話說:“方向指導道路。”基層干部要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一切依靠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的觀念﹔要在基層工作中始終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要沉下身子、放下架子,與民為友。真正做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避免“閉門造車”。
解決好“我是誰”,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工作職責。“為政貴在行,以實則治,以文則不治”。基層是人民群眾的“居住場所”,也是基層干部的“工作場所”。基層干部的官職雖小,卻是關系人民群眾“家”能否幸福的重要“把關人”。腳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才會裝載多少實情。要當好“把關人”,基層干部就要俯下身子、放開架子,全身心地深入到群眾中去,與群眾促膝而談,和百姓廣交良友,才能體察民情、了解民意、把握民心。詩曰:“但願蒼生俱保暖,不辭辛苦出山林”。基層干部了解了群眾所盼,就要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帶著深厚的感情去幫群眾解決困難,把為民謀福利的事情做到群眾的心坎兒上,用實際行動把為民服務的工作職責踐行好。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基層干部的官職雖小,但他們卻是跟人民群眾聯系最緊密的人。隻有把愛奉獻給人民,即使在小小的崗位上,也能干出讓世人稱道的“大事”。
相關專題 |
· 黨建網站聯盟 · “我看基層干部”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