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基層干部要“敢亮劍”、“鑄好劍”、“亮真劍”

童星

2014年07月29日10:2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郡縣治,天下安。”縣鄉、區街一級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石,承擔著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肩負著改革發展穩定的大量任務。古語有雲,“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基層干部直接面對群眾、服務群眾,其作風和素質,直接關乎黨和政府的形象和權威,也直接關系到基層基礎是否牢固。不可謂不重要!作為一名基層干部,如何在復雜多變的社會形勢下站穩立場、砥礪品質?如何在服務群眾中增強本領、提升境界?如何在繁雜的工作中抽絲剝繭、務實高效?關鍵之處,在於“擔當”二字。有多大的擔當才能干多大的事業,勇於擔當、敢於“亮劍”,是一名基層干部必備的精神品質。

敢於擔當貴在直面問題。“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紛繁復雜,千頭萬緒。伴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呈現出群眾訴求多樣化,利益主體多元化,矛盾沖突復雜化,群體性事件高發多發等趨勢。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有可能在“蝴蝶效應”影響下演變成群體性事件﹔小問題處理不當,則有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面對復雜棘手的問題和矛盾,基層干部一方面要把工作做在前面,努力尋求群眾訴求的“最大公約數”,把利民惠民的“好事辦好”,將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發現苗頭性問題,要及時處理,無法處理的要及時上報,並做好信息收集等工作﹔另一方面,遇到重大問題要迎難而上,不回避、不推諉,主動作為,主動履職,領導干部更要沖鋒在前,敢挑重擔,敢於負責。“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方此可見境界和品格。

敢於擔當要以信念堅定為根基。信念是本,擔當是形。理想信念是內心的根本,外化於行則體現在擔當上。在春秋時代,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奮發圖強,最終打敗強敵,得以重建國家﹔西漢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扣,被放逐北海牧羊,歷盡19年艱辛,其間匈奴多次誘降,蘇武始終持節不屈﹔土地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為保存實力、北上抗日,經歷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裡長征,開啟了歷史的新篇章,被譽為“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勾踐為報國恥敢於擔當,蘇武為盡使命敢於擔當,紅軍為實現遠大理想敢於擔當。他們心懷崇高而光榮的信念,在困境中勵精圖治,奮勇前行。時至今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變成現實,是每一個基層干部的理想信念和時代追求。孫中山先生曾說,“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基層干部,能夠直接服務群眾,與群眾面對面,心連心,為群眾解決實實在在的困難,我們應該對此感到榮幸、感到欣慰,應該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職業自豪感和認同感。這種真實的自豪感和認同感,將成為我們實現遠大理想的前行動力。

沉下身子才能做到“真擔當”。基層干部不光要“敢擔當”,還要“真擔當”,贏得群眾的認可和贊譽,關鍵還在於“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心系群眾冷暖,讓群眾得實惠。當前,社會上有一種現象,有人把干部和群眾之間的“魚水關系”變成了“蛙水關系”甚至是“油水關系”,需要的時候,才往水裡跳一跳,做群眾工作蜻蜓點水,點到為止,沒有真正沉下身子解決實際問題,或者干脆就高高在上,浮在水面,根本融入不到群眾中,不了解群眾的真實想法和需求。古人說過,“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做基層和群眾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萬萬不能“參水分”,淺嘗輒止,做表面文章,否則會引起群眾的極大反感。帶著真情實感去做工作,真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豎起耳朵,用心傾聽群眾呼聲,認真解決群眾困難,全力化解群眾矛盾,才會得到群眾的真心擁護,黨的執政地位和基層基礎才會更加鞏固。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