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胸懷擔當 錘煉自身 服務群眾

管譽峰

2014年07月28日15:2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近期,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全面推進,如何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當好一名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基層干部,我認為關鍵要抓住以下三點:

基層干部要有為民造福的擔當。黨和國家機關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必須為人民謀利益,為群眾服務。權力意味著責任,我們基層機關干部必須“在其位、謀其政”,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尤其要真正深入基層接地氣,學會面對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為群眾排憂解難。我們機關干部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能“唯上”,把獲得領導賞識作為自身的工作目標,而應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政治責任,有服務奉獻、為民造福的擔當。我們要把群眾的意願作為指導各項工作的第一信號,把群眾富裕作為第一目標,把群眾難題作為第一抓手。我們必須不怕揭短、不怕揭丑,面對問題、困難,不要遮掩、回避,唯有實事求是想辦法解決才是正途,才是王道。隻有真心實意把群眾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才能贏得群眾的信賴和支持,才能實現自身工作的最大價值,才能實現對上級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的有機統一。

基層干部要有為民服務的能力。對於基層干部來說,群眾工作能力是一項最基礎、最核心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能力。客觀上講,我們的干部隊伍建設確實面臨群眾觀念不強、群眾工作能力不夠的問題:一些基層干部對群眾工作的重要性認為不到位,眼睛朝上看﹔一些基層干部仍有“官本位”的意識,群眾工作應付過場﹔一些基層干部的群眾工作方法不多,以說教代替引導,以權力強行推動工作﹔一些基層干部不善於疏導群眾情緒,懼怕社會輿論。現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正當其時,要讓基層干部樹立群眾觀點,內心尊重群眾,確立和堅持“工作由群眾評判”的理念和標准。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夯實自身崗位業務能力是前提,改進群眾工作方法是關鍵,要在密切聯系群眾上下功夫,善於和群眾打成一片﹔要在增進信任上下功夫,善於發動引導群眾﹔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下功夫,善於維護群眾切身利益﹔要在保証公平公正上下功夫,善於關注平復群眾情緒﹔要在增強法治觀念上下功夫,善於處置突發事件和群體事件。

基層工作要與民心民意相符合。我們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但民心不是憑空得來的,隻有直面群眾、直面問題,有為群眾謀利、解決問題的干勁和實績,才能贏得群眾的衷心擁護。我們在開展各項工作的時候,必須考慮是否符合民意、能否贏得群眾支持。“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我們隻有拜群眾為師,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才能發現我們工作的不足,把握工作的方向。隻有從群眾的角度去看、去想、去做,才能真正把握住前進方向,有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解決民生實際問題。俗話常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為民做主”本質上講是要在工作中體現民意民智,而不是“替民做主”。我們開展各項工作本意上都是好的,確實想為群眾辦點實事,但事與願違,少數工作不僅沒有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反而贏得一片批評聲。這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替民做主”導致的,決策過程是在辦公室裡“閉門造車”,搞工作想當然,不搞調查研究,以“官心”代替“民心”,不能很好反映群眾心聲,結果政策“出門不合轍”,工作推進落實就比較困難,甚至不受歡迎。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