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基層干部,是距離群眾最近的干部,是黨的各項方針政策的宣傳者、執行者、落實者,是溝通政府和群眾的橋梁。他們與人民群眾有著最廣泛、最直接的聯系,對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最為了解,他們既是老百姓的父母官,也是人民群眾生活中的“貼心人”。在此,筆者想描繪一下本人眼中的基層干部。
走鄉串戶,“張家長李家短”如數家珍。
要想掌握人民群眾的真實情況,就必須深入群眾走訪了解情況。一輛有些破舊的電動車,通常是基層干部用的最多的交通工具,每日在鄉裡開完碰頭會,基層干部們便“乘”上這“座駕”開始了今日的“摸底”工作。說是“摸底”,其實更像是親朋間的串門子。到困難戶家嘮嘮,看看日常生活還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了解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健康狀況﹔給村民宣傳惠農政策,對於制約發展的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商討解決的辦法﹔找群眾“聊天”,側面了解群眾中出現的摩擦糾紛,及時了解原因,解決矛盾……總之村子裡的大事小情都得了如指掌。
官雖不大,百姓衣食住行全挂心頭。
“別拿豆包不當干糧,別拿自個兒不當干部”,這是基層干部常拿來自勉的話。不一定非得做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要堅信“群眾工作無小事”,做好群眾的衣食住行,保証群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才對得起“干部”這頭銜。隻要是群眾關心的問題,就實實在在設身處地的為群眾著想,認真研究問題的出現或存在的原因,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制定詳實的整改措施,不怵硬,不怕難,拿出“不撞南牆不回頭”的勁頭,堅持不懈,不厭其煩,一抓到底,必定能解民憂,看到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微笑。
善謀善為,帶領群眾發家致富。
能帶領大家過好日子的干部才能贏得大家的擁護與信任。基層干部要利用自己的智慧,結合實際,因地制宜,為群眾提供信息、資金、技術、物資等支持,理清發展思路,找准發展路子,完善發展規劃,謀劃建設基礎設施項目和見效較快的產業發展項目,幫助群眾拓寬致富增收渠道,逐步實現戶戶有門路、人人有活干、天天有收入﹔引導村民調整產業結構,根據村子特點優勢,大力扶持符合村子實際情況的特色優勢產業,培育起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努力形成促進村經濟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真正做到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促發展。
千方百計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帶著感情、帶著責任,走村串戶、下田間,傾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意願,解決好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改善和提升群眾的生產和居住條件,這就是我眼中的基層干部,老百姓的“貼心人”。
相關專題 |
· “我看基層干部”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