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年輕干部“墩墩苗”才能“拔拔高”

2014年07月23日16: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7月14日召開的全國優秀年輕干部選拔培養工作會上,劉雲山同志指出讓年輕干部到基層去“墩墩苗”。稍懂些農業常識的人都知道,“墩苗”就是盡量讓農作物的根系向土壤深處生長,使根系更加發達,保証作物健康成長。庄稼生長是這樣,人才成長亦是如此。年輕干部隻有到必要崗位上、艱苦環境中、急難險重任務中歷練一番,才能把基礎打扎實,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穩更遠。這才符合優秀年輕干部的成長規律。但年輕干部到基層去干什麼、怎麼干?筆者認為:年輕干部到基層去,就是要把自己理想信念、能力素質、思想意識、意志品格“拔拔高”。

堅定“亂雲飛渡仍從容”的理想信念。年輕干部勝在年輕,問題也出在年輕。外面的世界誘惑太多,年輕干部容易出現定力差、理想信念動搖的情況。如果信念不牢靠,就不會安心工作、用心做事,甚至還出現“跑官要官”、“買官賣官”等急功近利的行為。基層是個大熔爐,基層的群眾內心淳朴、勤奮朴素。年輕干部要到基層去,到群眾中去,群眾的質朴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年輕干部的心,使其在利益誘惑面前不動搖﹔到條件艱苦的基層去,深入群眾,體會人民群眾的疾苦,才能把當干部的目的及意義想明白,就能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從而堅定理想信念。

強化“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思想意識。群眾路線是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年輕干部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生力軍,更應牢固樹立群眾思想。基層是直接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的地方,年輕干部隻有到基層去,才能將群眾思想深入到骨髓、烙印在心裡。到基層去,把為民服務的思想落實到行動中、體現在工作上。面對群眾困惑難解之事,年輕干部要多些“耐心”,仔細講解﹔看到群眾不會干之事,年輕干部要“貼心”,主動幫助﹔聽到群眾訴求困苦之事,年輕干部要“上心”,努力滿足。隻有真正走進群眾的“家門”,打開群眾的“心門”、聽到群眾的“心聲”,才能接地氣,把服務群眾的思想意識加深。

提升“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能力素質。基層是矛盾問題突出的第一線。年輕干部不少是“出家門”、“進校門”、“進官門”的“三門干部”。他們大都基層經驗缺乏,處理急、難、險、重的能力有所欠缺,盡管學識高,但處理事情的能力還有待磨練。學識、能力跟不上時代發展的形勢,就達不到高水平的執政要求。所以,年輕干部要到基層去,到信訪一線去,直接參與接待群眾來訪、包辦重點疑難案件,提高處理急、難、復雜問題的能力﹔到項目一線去,參與征地拆遷、處理矛盾糾紛工作,增長才干﹔到先進地區去,學習先進理念、致富方式,提高發展經濟的能力。

砥礪“千磨萬擊還堅勁”的意志品格。基層大都條件艱苦,對磨練人的意志很有幫助。年輕干部年紀輕、閱歷淺,抗打擊能力差、意志不堅定。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越是條件艱苦、困難較多的地方,越能磨練人的意志。讓年輕干部到基層去,和群眾接觸,從小事中學習、積累經驗。要沉下身子、扎下架子,向基層的老同志學習,向人民群眾學習,才能真正將他們的意志品格轉化為自身行動的“硬本領”。

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年輕干部隻有多“墩墩苗”,到基層去,真正做到“拔拔高”、“派得上用場”,才能成大器、堪大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