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基層干部要聽好群眾“牢騷聲”

劉政

2014年07月21日13: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民聲反映民生。基層的“疑難雜症”有哪些,群眾的急難盼怨是什麼,老百姓心裡最清楚,也最有發言權。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而想要搞好服務,首先就要清楚群眾的需求是什麼、工作的重點在哪裡。如果基層干部對基層不了解、對群眾沒感情,總是以“我以為”代替“民以為”,就極有可能把政策用偏、把路子走歪,甚至出現“好心辦壞事”的情況。這就需要廣大基層黨員干部,特別是駐村干部,在基層一線聽好群眾“牢騷聲”。

願意傾聽“牢騷聲”。態度決定行為。傾聽群眾“牢騷聲”,首先要求基層干部得願意聽、樂於聽。如果干部態度不端正,對聽民聲的意義認識不充分,甚至是帶有抵觸情緒,就難以真正走出辦公室、走進“百姓門”。即便最終硬著頭皮下基層,也終究是被上級“推著走”,根本難以真正地沉下心、聽民聲,最終隻會助長形式主義作風。所以說,基層干部要端正態度、走進群眾。要充分認識聽民聲的重要性,並把它當做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列入短期和長期工作計劃﹔要帶著微笑下基層、帶著熱情聽民聲,讓基層群眾切實感受到干部下基層的誠意,鼓勵群眾講實話、多說話﹔要積極深入基層,廣泛開展調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通過多種形式打開群眾聲音的“上傳通道”,邁穩走好傾聽群眾“牢騷聲”的第一步。

敢於傾聽“牢騷聲”。聽民聲不難,難的是敢於聽真話、聽難聽的話。干部越是深入群眾,就越能聽到群眾的真聲。其中,不乏一些群眾在無助和著急之時,發出的抱怨聲和憤怒聲。干部如果聽不了這樣的“牢騷聲”,甚至是對群眾惡語相加,非但達不到聽民聲的目的,反而會激化干群矛盾,把下基層變成“嚇基層”。因此,基層干部要鼓起勇氣,敢於傾聽“牢騷聲”。要把群眾不滿當做自己最大的恥辱,把聽得群眾“牢騷聲”當做分內之事,設身處地地為群眾著想,充分理解群眾的難處、苦處﹔要敢於讓群眾“挑刺兒”、勇於讓自己“丟丑”,鼓勵群眾把對自己工作的意見建議講出來、說明白﹔要直面群眾的不滿和自身的不足,以強烈的擔當意識和積極的主動作為,硬著頭皮上、紅著臉去聽,真正把群眾的“牢騷聲”聽准、聽全。

善於傾聽“牢騷聲”。干部聽得民聲,更要服務民生。願意聽、敢於聽,都只是前提和基礎,善於聽、化為行,才是傾聽“牢騷聲”的關鍵所在。干部聽民聲,如果只是聽時點點頭、流流汗,聽完依舊我行我素、高枕無憂,對群眾的呼聲置之不理。那麼,群眾的問題就始終不會被解決,黨員干部的公信力就會被反反復復的形式主義消耗殆盡。所以,基層干部要善於傾聽“牢騷聲”。要把聽到的“牢騷聲”原原本本地收集起來,認認真真地梳理匯總,分清輕重緩急、建立民情檔案﹔要認真分析群眾呼聲,從中找出問題根源,並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工作計劃﹔要在解決問題、服務群眾的過程中,繼續傾聽群眾的“牢騷聲”,及時發現問題和不足,真正取得讓群眾滿意、讓群眾受益的良好效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