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品味年輕基層干部的“舍”與“得”

童惠

2014年07月17日14:4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基層是人才成長的沃土,干部從基層選拔、在基層成長、到基層培養是我們黨的一貫用人方針。年輕同志隻有從基層來到基層去才能逐漸磨礪成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但對於意氣風發、滿懷抱負、涉世尚淺的年輕人而言,基層也是問題最復雜、任務最繁重、待遇最差、級別最低的地方,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渴望被重視而不得的焦慮、24小時隨時待命的高負荷工作,讓年輕基層干部的“酸味”有點濃,往往感慨“時間都去哪兒了”,“工資都去哪兒了”,“待遇都去哪了”。

24小時隨時待命,“5+2”、“白加黑”工作,常態化住鎮,讓年輕基層干部舍棄了時間和清閑。基層的工作不分工作日和休息天、八小時工作制以外和以內、白天和夜晚,任何時間都可能發生狀況,群眾的任何小事都是最要緊的大事,隨時必須處於待崗狀態。基層的干部是最不自由的,尤其是年輕干部,作為承擔大量繁雜工作的主體,他們的時間更多地奉獻給了工作,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考慮個人問題往往成了很多年輕基層干部的困擾。

基層工作環境艱苦、生活清苦,讓年輕基層干部舍棄了優越的工作環境和優厚的工資待遇。當代年輕基層干部大多成長環境相對優越,習慣了城市的繁華,到了基層工作,開始感到環境艱苦、工作清貧。住的是破瓦房,吃的是大鍋飯,沒有空調,沒有娛樂設施,沒有曾理想的高收入,這些都是對年輕干部的考驗和挑戰。

基層干部隊伍龐大、晉升速度慢,讓年輕基層干部舍棄了遠大的理想和政治抱負。大多年輕干部都是滿懷激情到基層來,想大展拳腳,做出一點成績,得到組織認可,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現實卻往往與之相差甚遠,很多年輕干部在鄉鎮都擔任“小角色”,從事著基礎性或邊緣的工作,付出大量的勞動卻往往得不到重視,不免感到“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無奈和失落,時間久了,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職業選擇和理想信念。

有舍才有得,年輕干部在基層雖然嘗盡了酸甜苦辣,舍棄了很多,但也收獲了群眾工作的寶貴方法、促進了基層發展、帶給群眾幸福、贏得群眾滿意、工作作風得到了錘煉,這些收獲相對於那些失去的應該更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得到了群眾工作的寶貴方法,奠定了成長的基石。年輕干部在基層工作中通過與群眾面對面交流、心貼心服務,摸索出加深干群感情、密切干群關系、解決群眾難題、化解群眾矛盾的工作方法和竅門,這將是促進他們成長的寶貴財富。近年來各地各部門的公務員招考中也紛紛加大了對有“基層工作經歷”干部的招錄比例,這無疑有力印証了年輕干部在基層成長鍛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帶來基層發展和群眾幸福,自我價值得以充分實現。基層直接面向群眾,年輕干部通過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給群眾帶來了一個個實惠,幫助生活困難群眾領到了低保、為群眾辦理了家電補貼、給留守兒童和孤寡老人送去了關懷,這一件件鮮活的小事都給群眾帶來了幸福和快樂。在為民服務中,年輕干部用青春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人生價值在基層得以實現。

加深與群眾的感情,工作作風得到了錘煉。在基層年輕干部通過深入群眾,感知群眾冷暖,服務群眾零距離,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作風,避免了產生形式主義、脫離群眾等“機關病”,學會了真心真情為群眾付出,磨礪了品質,錘煉了作風。

細數年輕基層干部的舍與得,不難看出,他們用時間、青春、奉獻換來了成長和自我價值的實現,這些才是年輕干部最大的財富。品味舍得,學會舍棄,這是一種智慧。年輕干部應看輕名利、甘於清貧、甘於奉獻,在基層的廣闊天地不斷學習、實踐、成長,讓自己的人生發光發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