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爭做“三針”基層干部

石作良

2014年07月11日09:1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有句俗話說得好:绱鞋不用錐子——針(真)行。基層干部踐行群眾路線,讓老百姓打心眼裡說“真(針)行”,就應該爭當“三針”干部。

一、心有指南針

內心有方向,前行不迷茫。群眾滿意是基層干部的指南針,基層干部的工作,隻有為千家萬戶百姓服好務,達到群眾的滿意,所做出的努力和付出才有意義。這就要求基層干部心中的“指南針”:一要指向於“群眾”。實踐証明:對群眾的感情有多深,工作的動力就有多大。心裡裝著群眾,身體就會接近群眾,就會聞著汗腥味香、不嫌腳上泥臟,就不會一門心思“攀高枝”、“接天線”、“跳農門”﹔二要定向於“服務”。基層干部心靈的指南針,如果不始終定位在“服務”的指向上,而是偏向於“待遇”、“地位”、“權利”、“享受”等錯誤指向,就會偏離工作目標方向,游離人生發展軌跡。要樹立“不為群眾賣一膀,就是白食吃空餉”的理念,始終圍繞“為民、務實、清廉”的工作導向,咬定“服務”不放鬆,任爾東西南北風﹔三要朝向於“模范”。能夠見賢思齊,時刻以模范的標准要求自己,在開展群眾工作中,吃得了苦、吃得了虧,受得了委屈,用自身的“辛苦指數”換取群眾的“幸福指數”。

二、拿好繡花針

基層干部接觸的是群眾,沐浴的是風雨。說粗話、干粗活是人們對基層干部的“常規”印象。但基層干部臉糙情不能糙,手糙心不能糙。工作趕不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就要做好雞毛蒜皮的“小事”﹔一臂難擎千萬斤,就要隻手善拿繡花針。善拿“繡花針”,首先要靜好心。對待群眾少些疾風驟雨,多些綿綿細雨﹔對待群眾工作少些粗針大麻線,多些心細如發絲。力避剪不斷,理還亂﹔其次要穿好針。牢記使命,瞄准服務,確保工作細致入微、毫厘不爽,發揮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再次要引好線。做到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有條不紊,絲絲入扣。絕不能因為一針腳扎錯,造成花形變,花色亂,偏離了設計的模板,影響到預期的效果,真正把工作任務的“七彩絲線”編織成絢麗完美的“刺繡錦緞”。

三、扎准小銀針

小小銀針治百病,神奇療效人人敬。改革和嬗變中的大千世界,基層干部面對著千變萬化的疑難雜症。這就要求基層干部一要“補得了鈣”。打鐵還需自身硬。基層干部要學深吃透有關城鎮化建設、民生保障、矛盾糾紛調解、征地拆遷、突發事件處置等相關政策規定,做業務工作的“全天候”,群眾利益的“守護神”,防患於未然,讓好政策原原本本“落地”﹔二要“把得好脈”。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准確把握群眾訴求,知曉群眾所急、所盼,清楚基層干部“應干、應辦”﹔三要“找得准穴”。鍛造面對疑難雜症不犯憷的“回春妙手”,練就四兩撥千斤的“終極功夫”,及時化解群眾積怨和解決難題,贏得群眾理解和信任,爭得基層干部美譽與榮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