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顯龍
作為基層工作的管理者、規劃者和實施者,基層干部要適應多種角色。
一是當好黨和人民群眾的“聯絡員”。新形勢、新政策、新思想、新任務需要全數傳達到基層,傳遞到人民群眾的心中﹔普通群眾也需要及早了解大政方針,感知社會的瞬息變化。基層干部要及時、准確的把信息傳播開來,把惠民政策悉數落到實處,真正實現惠普民生。同時,做好耐心解釋與說明,讓群眾了然。
二是當好基層組織的“管理員”。每個基層干部都是基層組織的管理者,不能因為自己不是主要領導就“一推六二五”,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干一行、愛一行,始終保持對組織、對人民群眾的“敬畏之心”。把好關口,讓組織放心,群眾滿意。
三是當好人民群眾的“勤務員”。基層干部也是干部隊伍的一份子,離群眾最近,扎根黑土,接地氣。代表著黨和政府的形象,每個動作,每張面孔,每句言論,都會讓群眾感知到。要始終保持謙虛謹慎的工作作風,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民憂,幫民富,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辦能辦之事,與群眾始終保持血肉聯系。
四是當好經濟發展的“領航員”。經濟發展是第一要務,無論黨務干部還是政務干部,都必須謀經濟發展。對於基層干部來說,帶頭發展、帶領發展尤為重要。農村有句俗語: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群眾看干部。基層干部不僅為發展保駕護航,幫難解困﹔更重要的是在發展初期勇於先嘗先試,敢於挑戰新事物,發展新項目,為群眾積累經驗,掃除弊病。
五是當好文明進步的“指導員”。黨的十八大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之外,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其中。基層干部要深諳黨的十八大精神,領會精神實質,與基層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從思想上、行動上、規劃上、生產上認真指導群眾文明守紀,生態發展,做新家園的建設者、發展者和參與者。
六是當好社會輿情的“分析員”。網絡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捷,有效拉近了各個層面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然而,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咨詢迅猛傳播,也給工作帶來了諸多困擾。作為基層干部,要正確對待社會輿情,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傾聽民之所想,解決民之所需,科學分析民之所怨,時刻掌控基層的民生發展。
七是當好弱勢群體的“保育員”。基層是弱勢群體較為集中的地方,基層干部應該時刻把他們的冷暖記在心裡,及時伸出援手,幫貧扶困。心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對待弱勢群體多關心、多照顧、多聯系、多交流。不僅從生產生活上幫助他們,更要從心裡和他們交朋友,讓他們時刻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八是當好急難險重的“消防員”。基層干部在更好的落實上級政策,服務基層群眾的同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既能消除張家的婆媳之爭,也能和解趙家的鄰裡不和,還要時刻關注每一名群眾的不時之需。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填”。基層工作事無巨細,要練就 “菩薩心、婆婆嘴、橡皮肚、毛驢腿”的硬本領,成為這個社會范疇的“螺絲釘”和“千斤頂”。既當好“管家婆娘”,又要甘做“賢惠媳婦”,始終做到無孔不入,無所不能。
相關專題 |
· “我看基層干部”征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