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做一把不離大地的“土”

庄永明

2014年07月10日09: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假如選一個字,用來比喻像我一樣的基層干部,我想到的,就是“土”。土,很卑微,但農作物離不了。土,很渺小,但數量多、重團結、力量大。聯想到基層干部,土生土長,得鄉親恩惠,本身就是他們中的一份子。我們與群眾朝夕相處,知根知底,誰也離開了誰,就像土離不開大地。我們又肩負責任,要用行動回報家鄉、用實事服務人民。在老鄉眼裡,我們與最親的土地一樣淳朴,值得信任。

做一把不離大地的“土”,是件很幸運的事。離不開,忘不了。讓群眾踩著感到踏實,捧著聞到馨香,平時樂於親近,離別了還要揣進懷裡,帶到遠方。於是,我明白了,做一名合格的基層干部,就要有“土”的溫度,讓百姓時時感到溫暖。要有“土”的厚度,大愛無私、沉默朴實、執著堅定。更要具備“土”的力度,懂感恩、有營養、能量大,能滋養百姓生活,能幫助百姓實現播種與收獲的夢想。

面對群眾“有求必應”。基層干部就是那方群眾耕種著的“沃土”。不嫌棄,不挑剔,大度且“有用”。群眾種瓜,就為瓜提供養料。群眾種豆,就為豆補充養分。群眾種棵苗,就要幫它長成參天大樹。群眾種棵草,也要讓它綠起來,美化家園。從群眾播種的那天起,不斷提供服務,不斷給予幫助,時刻見証成長,直至迎來收獲,就像雷鋒那樣,用一生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把愛融在幫助群眾的點點滴滴裡,融進一個個具體的行動中。

面對組織“一顆紅心”。基層干部是組織的一塊“紅磚”。時刻聽從黨的召喚,堅決服從組織安排,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哪裡危險就出現在哪裡。關鍵時刻沖在前、敢擔當、勇於犧牲,裝進沙袋,可抗洪﹔填進火爐,可燒磚。建設大廈,能當基石。就像焦裕祿那樣,始終把黨的事業和群眾利益放在首位,眼裡隻有事業和群眾,唯獨沒有他自己。

面對收獲 “躲在背后”。基層干部像土一樣謙虛,像土一樣沉默。收獲的金秋,當黃燦燦的稻谷倒入百姓的糧倉,當寬敞的水泥馬路通到老鄉的門前,當鄉村道路上的路燈亮起來,當茶余飯后的人們在廣場上跳起健身舞,廣大基層干部,卻躲在群眾的視線外,一邊整理好忙碌了一天的工作,一邊擦著汗,戴上袖標,拿起手電,又走村串戶,訪群眾、夜巡防、當義工。就像組工干部涂紅剛那樣,隻知奉獻,不求索取。就像杜紅英那樣,不重成績、重實干,不求功勞、求口碑,默默無聞,無怨無悔,品質像“土”一樣高貴。

面對困難“堅如磐石”。基層干部是群眾的堅強后盾。力量來自站得正,與群眾站在一起,時刻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視團結為生命,把自己的命運,自覺與群眾的命運連接在一起,與群眾的幸福聯系在一起,始終與群眾緊緊團結在一起,做緊密聯系群眾的銅牆鐵壁,不做脫離群眾的一盤散沙。團結就是力量,就是勝利。就像菊美多吉那樣,把百姓的小事,當做頂天的大事,有了群眾的支持,就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

前些天,我認識的一名年輕的村黨支部書記突然離職,令人感到十分惋惜。為此,我也看到了“土”的缺點、“土”的弱項。“土”,顧大局、講奉獻,但不是萬能的,能量和付出都有限度。一旦過度耕作,會貧瘠。一旦過度開墾,會荒蕪。一旦疏於防護,會流失。土的形成,需要經過上萬年的風化。同樣,基層好干部的養成,也要經過長期、艱辛的培養與鍛煉。發展任務越是繁重艱巨,越是需要組織上的倍加愛護。要想愛護金子一樣愛護基層干部,“輪作”修養,不斷減負,讓基層干部從文山會海中解脫出來,集中精力干實事、好事、群眾歡迎的事。要不斷“施肥”,加強培訓,補充能量、提高素質。要提高待遇,營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環境,增強職業的歸屬感、榮譽感,為基層干部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土,來自大地,很微小、不起眼,但不丟人,很高貴,因為她滋養萬物。基層干部,權小位卑,不求名、不求利,但責任大,很偉大,因為我們心裡裝著百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