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建

(最美基層干部)

“他太累了,該歇歇了!”

——追記原吉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曾建

記者 江 琳

2014年07月01日14: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曾建(右)在基層訪農戶。
  資料照片

  6月1日,江西吉安市城鎮醫保“一卡通”正式實行,同時,全市范圍內醫療保險轉診轉院全面放開,可為了這項政策奔走的他,卻走了。

  9月1日,吉安職業技術學院將正式投入使用,可就在生命最后半個月裡還一直為學院申報殫精竭慮的他,卻走了。

  江西吉安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曾建辦公桌上的日歷,永遠停在了2014年2月18日,上面寫著“上午8:30,總結大會﹔下午2:30,動員會”。

  2月18日,原本以為只是一次普通的住院,但誰也不會想到,2月23日,突傳噩耗:曾建積勞成疾,突發重病,經全力救治無效病逝,年僅58歲。

  啃“硬骨頭”

  “如果不革命加拼命地干,就肯定沒有希望”

  2014年1月28日,臘月二十八,人們歡天喜地迎接新年的時候,曾建接到一項重要使命:兼任吉安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第一副院長,最緊迫的任務,是為2月14日省裡評審會做准備。這也意味著,18天內,曾建就得把申報材料全部准備好。

  有人勸他:“你差兩年就退休了,學校籌建那麼辛苦,干嗎還攬這攤子麻煩事!”

  早在2010年,曾建就查出患有肺結核。看著走幾節台階就要停下來費力喘氣的哥哥,二妹曾華不理解:“你身子不好,地球沒了你不是不能轉!”

  “我身子是老毛病,沒事。”作為市人社局長的曾建心裡有牽挂:“那麼多孩子找不到好工作,吉安好多企業又招不到合適的人,要是能把這所學校辦好,能解決許多問題。”

  為了一次通過省裡的評審會,任職第二天,曾建就到現場投入工作﹔大年三十,別人都在與家人團聚,他卻在辦公室加班准備評審材料﹔正月初三一大早,曾建一扭頭又去了辦公室。面對這樣的情況,妻子和家人並沒有責備,因為他們早已習慣。

  2月14日,憑借曾建扎實的准備工作和出色的講演,吉安職業技術學院以96%的高票順利通過了省評審會。

  工作40年來,曾建一直是這麼一個人:在大事難事面前,勇於擔當,不怕苦不怕累,是組織的頂梁柱。

  2006年,吉安工業底子薄,排名全省倒數第二,很多人認為工業“沒搞頭”。

  “如果不革命加拼命地干,就肯定沒有希望。”為了啃下工業發展這塊“硬骨頭”,擔任經貿委主任的曾建進園區、走企業、看項目,不到一年時間,全市700多家規模企業他全部跑了個遍,提出一系列加快工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深夜,除了看見曾建辦公室那盞遲遲未熄滅的台燈外,還能聽見他的咳嗽聲。“你去看看病吧。”有同事勸他。“好好好,明天就去。”可第二天,他又把看病的事情拋在了腦后……

  擔任經貿委主任期間,曾建建立了全市的工業台賬,把家底羅列得清清楚楚。這份工業台賬,至今還在使用。也就是那幾年,吉安的工業猶如一隻靜悄悄的急行軍,沖到了全省第二,“想到了工業就想到了曾建。”

  叫“曾克思”

  “寧可身體透支,也不讓工作欠賬”

  查閱曾建的履歷,會發現一個現象,曾建從事的職業行業跨度大:他做過中學化學老師,搞過基層黨建,抓過經濟發展,生命的最后,他做起了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令人好奇的是,常年帶病的他,卻能很快成為各領域的行家裡手,並把這些工作都做得風生水起。

  曾建不是最聰明的,但卻非常勤奮,“寧可身體透支,也不讓工作欠賬”是他常挂在嘴邊的話,豈止是不欠賬,他願意學習,喜歡研究,追求完美。

  在吉安地委組織部工作期間,曾建曾從事過文件收發工作,大多數人覺得這項工作太瑣碎,不起眼,可他把每項工作都進行梳理,總結出一本厚厚的工作流程。這些工作流程后來成為全市學習的范本。

  曾建有個綽號,叫“曾克思”。大家覺得他一貫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具有極強的黨性原則和執著的工作態度。對此,曾建自己的理解倒是“大概大家覺得我太認真,原則性太強。”

  擔任吉安市遂川縣委副書記時,曾建到一個鎮的村裡檢查煙葉生產。“煙葉開溝埋肥措施落實了嗎?”“已全部到位了。”隨同的鎮村干部想蒙混過關。令那些鎮村干部沒想到的是,曾建穿著雨鞋直接下到煙田裡,彎下身子,雙手揭開地膜,扒開表土,用十指摳挖到煙苗根部,卻仍沒有見到一粒肥料。曾建當即就發了火:“煙葉生產每個環節都必須落實到位,否則質量就沒法保障。這種事情怎麼能打馬虎眼!”之后,曾建又接連殺了幾個回馬槍,確保工作全部落實。

  有些同志都“怕”在曾建手下工作,因為他要求高、節奏快、加班多,有時近乎“苛刻”,不近人情。文件起草,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都要多次推敲、反復斟酌。在曾建手下工作的人,雖怕他,但敬他。“曾建以身作則,和他一起工作學到了不少東西,成長快,同時,曾建做的各項工作都能出彩創新。”吉安市委人才辦主任郭道經深有感觸。

  將心比心

  “我們都是普通百姓家走出來的”

  人社部門承擔著1/3的民生工程,企業招工、人才就業、養老保險,都是曾建關心的問題。

  今年春節前,吉安的企業面臨缺工困境,為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這位即將60歲,身體不適的干部決定親自帶隊去到貴州開辟勞動力市場。到遵義,一去就是25個小時的火車,凌晨上車,凌晨下車,兩天兩夜的奔波,一般年輕人都吃不消,更何況是身患重病的曾建?可身體不適,他沒和任何人提。吃泡面、啃面包,長途奔波勞累,加上身體狀況不理想,出火車站時,曾建臉色發黑,喘氣都十分困難。

  “曾局,先找個地方看病吧。”同事心疼地扶他。

  “沒事,我這是老毛病,睡一覺就好,不要緊。”曾建又翻出了他一貫的台詞。

  第二天上午,睡了不到3小時的曾建硬是提起精神,他心裡想的是,遵義這站如果順利走完,還能去趟貴陽,說不定能有多一些的勞務合作,解決企業招工問題。“從前吉安孔雀往外飛,現在外地孔雀飛吉安”。在曾建的努力下,吉安建立了首個省外市級勞務輸入基地。

  豈止是招工?吉安農村尤其是偏遠山區師資不足、孩子上學難,曾建都記在心上,他向省裡爭取自主招考的特殊政策,公開招聘了1000多名教師充實到農村教學點﹔社保卡下發后,曾建多次帶人社局干部到農村去,隨機找一些群眾,問收到保障卡沒有,能不能領到錢……為群眾服務,曾建將心比心:“我們都是普通百姓家走出來的,就該多為百姓做事。”

  他,就是這麼一個人,愛百姓勝過愛自己。

  “此路不通”

  “權力是用來給百姓做事的”

  在多個崗位擔任領導職務,曾建手上不是沒有權力,但他卻總說:“我現在雖然有點小權,但不是給自己用的,是用來給百姓做事的。”

  曾家四兄妹中,曾建是老大,三妹曾中靠擺地攤賣菜為生,二弟曾設是一名保安。曾建並不是不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看到妹妹擺地攤賣菜艱苦,他轉過身去抹眼淚﹔知道弟弟妹妹生活困難,他就拿出工資資助。曾建作為人社部門“一把手”,安排弟弟妹妹進一個單位,恐怕不是什麼難事,但曾建沒有這樣做。一次事業單位招環衛工,曾中想要哥哥幫忙打聲招呼,卻被曾建拒絕,他說:“有考試你就去,我不會幫你說。賣菜也挺好,很自由。”

  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免不了有些人情往來,可無論是什麼樣的人之常情,到了曾建這裡,隻有四個字:“此路不通”。

  在市工信委任職期間,有一個企業老板塞給他50萬元通融費,希望能拿到國家相關補貼項目,被曾建拒絕。這位老板不甘心,又多次找他,提出要給單位提供公用經費,曾建斥責:“我們是為企業服務的,不是用錢來買通的﹔隻要你符合扶持條件,我們就幫你辦!”

  在遺體告別儀式上,曾建的女兒、女婿發了一則訃告:喪事從簡,免收禮金。曾建的妻子肖梅說,曾建走得太突然,一句遺言都沒留下,是她和女兒商量后這樣決定的。“曾建一生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他一定會同意的。”

  《 人民日報 》( 2014年07月01日 06 版)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