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崛起,緣為黨愛民

蒲江濤

2014年06月16日14:4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那是一所遠近知名的小學,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一所現代化校園蔚然落成。周圍綠樹成陰,校舍布局工整,辦公大樓氣派大方,所有教室整潔亮麗,學生公寓舒適干淨,食堂寬敞明亮,辦公設備時尚先進﹔牆上校訓遒勁、浮雕大氣,園中假山如畫,操場跑道寬廣漂亮。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整個校園格外雅靜。然而,有誰曾想過,就在幾年前,就是這所小學,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將這裡的一切摧毀:所有建筑被震裂,變成了D級危房﹔學生無法上課,教師無法工作,教育教學秩序被打亂,整個學校陷入了癱瘓。

這只是災區崛起的一個縮影。與此同時,劫此隕難的四川省通江縣二中、中醫院、縣醫院,以及汶川、玉樹、新疆和田等其他地方,也在短短的兩、三年間,從神州大地迅速崛起!是什麼賦予了這些災區如此神奇的力量?是什麼加快了這些地區崛起的速度?又是什麼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是一個心系天下的執政黨!在災難發生后的短短幾分鐘,他們的各級指示就傳達到了現場:不惜一切代價搶救人民生命!傾其所有努力找回親人!在災難發生的短短兩個小時內,下至基層黨組織、上至黨中央國務院的各級領導就已趕赴現場。正是有了他們的帶領,一切搶險救災工作才有條不紊的展開﹔正是有了他們的指引,災區恢復的藍圖才得以重新科學規劃﹔正是有了他們的協調,災區藍圖的實施才如此神速推進!是他們的英明抉擇,賦予了這個多災多難的大國重生的機遇﹔是他們的堅強領導,給予了人民否極泰來的燦爛和輝煌!

是這個國家的人民!在國難當頭,有這麼一群人,他們沒有倒下。在他們努力下,各地賑災機制迅速啟動,災建恢復領導小組很快成立。搶險救災的隊伍趕來了,災后評估小組的專家趕來了,援建單位的客人趕來了,地址勘測人員進來了,重建施工隊伍進來了,援建督察進來了……他們中,有身居要職的干部領導,有躬身基層的普通黨員﹔有遠道而來的捐建客人,有在地震中失去了親人的災民;有身先士卒的黨員,有忠厚老實的農民;有業務精干的專家,有善良朴實的農民工;還有那些身居海外、心系災區的熱心人……正是有了他們奮不顧身的努力,我們的生命財產才得到了及時有效的轉移﹔正是有了他們堅強不屈的脊梁,我們才有了活下去的希望﹔正是有了他們夜以繼日的拼搏,我們的家園才得以迅速崛起﹔正是有了他們揮歌豪情的精神,才有了我們幸福的今天和光明的未來!

是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歷經了多少大災大難,遇到過多少艱難險阻,在面對如此隕難之即,沒有哪個時期象今天這樣,能夠如此快速反映,迅速崛起?這是一種什麼力量,支撐著這個民族排除萬難、昂首闊步、堅毅前行?是我們黨心系人民的坦蕩胸懷,是我們人民永遠跟黨走的信心﹔是我們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是我們人民“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英雄氣概﹔是我們黨 “親民、愛民、為民”的執政理念,是我們自上而下各級黨組織心懷“大國安危、一心為民”的精神。而這一切,構筑了一個民族偉大的凝聚力!試問,還有哪個國家的執政黨能夠帶領這個星球上約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國,披荊斬棘,排除萬難,從戰亂走上和平,從貧瘠走向富強?還有哪個國家的人民,能夠秉承一種信仰,為國家、為他人奉獻自己的一切?這,正是中華民族崛起的一種精神、一股強大的力量,這種精神,這股力量,就是一個民族偉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崛起的,不僅僅是那棟棟凝固的建筑,是那一群群鮮活的生命,更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屈不撓、奮勇向上的精神,是人類歷史上永恆的豐碑!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秦華、權娟)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