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吹響服務的“集結號”

——北安市委開展“四群一評”活動紀實

見習記者 李長文

2014年06月16日08: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是付玉書,謝謝你對我的幫助啊……”4月10日,北安市委組織部干部張春生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的付玉書是北安市東勝鄉東利村村民。

付玉書為啥要感謝張春生呢?這還要從北安市開展的“四群一評”活動說起。

集結,掃除服務死角

2014年新年伊始,北安市委在全市組織開展“四群一評”活動。“市委要求全市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1800余名黨員干部深入基層,傾聽群眾心聲、排解群眾憂愁、幫助群眾致富、保護群眾安全,並在每次聯系和走訪群眾后接受群眾評判。”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曹清利介紹,在活動中,每名黨員干部聯系包括貧困戶、留守家庭、產業大戶等不同類型的群眾5∼10戶,將寫有自己工作單位、聯系方式的聯系卡發放給群眾,將黨員干部與群眾“綁定”在一起,以便群眾遇到困難時能夠在第一時間與黨員干部取得聯系。

正是因為有了聯系卡,付玉書在遇到難題后就很方便地聯系上了張春生。20年前,一場車禍使付玉書喪失了勞動能力。他上有年邁的母親,自己治病、吃藥又要花一大筆錢,拮據的生活讓他無計可施,這才向張春生求助。

張春生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從兜裡拿出200元錢給了付玉書,又幫他把低保申請遞交到鄉民政助理那裡……在採訪中,記者問付玉書為啥專門打電話向張春生道謝?付玉書不好意思地說:“他走時,我都沒來得及和人家說句感謝的話……”

回程的路上,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存軍感慨地說:“群眾很淳朴,知恩謝恩,這是我們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四群一評’活動最有利的條件。”

除了幫助個人解決困難,“四群一評”活動還著眼解決一些村屯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3月26日,北安市財政局的黨員干部到負責聯系的通北鎮飛躍村調研時發現,該村的道路是制約村域經濟發展、影響村民致富的瓶頸,同時也是村民亟盼解決的民生問題,就向局黨委反映情況、提出建議。局黨委在做了進一步了解后,從多年滾存的財政自身建設資金中拿出30萬元,幫助該村修建了五條總計3500延長米的砂石路,實現了該村道路的全部硬化。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努力清除服務的盲區和死角,是集結全市干部走下去的目標之一。”李存軍對記者說。

集結,助力“三農”發展

春耕對農民來說是一等一的大事。北安市委把幫助農民科學、安全地備春耕,作為開展“四群一評”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三年前,市委集合了由工商局、農技推廣中心、農機局、農村信用合作社、質監局等七個部門黨員干部組成的“黨員服務團”,在春耕時節助力農民科技備耕。今年,借助“四群一評”活動的強勁東風,“黨員服務團”更加人強馬壯,又有總工會、科協、財政局等六個部門的黨員干部加入其中,把科技推廣、農機維護、生產物資服務、打假維權等服務送到田間地頭和農戶家中。

吳樹臣是北安市建華鄉建興村的種糧大戶。提起“黨員服務團”,他一口氣說了一大堆好處:“市裡對我們幫助很大,農技中心每年要辦好幾次培訓班,還提供高產種子﹔工商局的‘紅盾’政策讓我們能買到放心化肥﹔信用社在貸款上給我們提供方便……”

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薛薇告訴記者:“今年農技中心已經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38期,培訓農民15 000多人次,現場解答農民提出的技術難題300余個,推廣新品種18個、新技術12項,免費發放可以覆蓋10萬畝的大豆根瘤菌劑,並將每個種糧大戶都作為農民技術員培訓,以便更好地備春耕。”

吳樹臣就是農技推廣中心培訓的農民技術員,他肩負著向其他農戶推廣新技術的重任。在吳樹臣家,記者看到他扣種的高產種子——“北良一號”。種植這個品種,每畝玉米產量能提高15%左右,每年能增收10%以上。已經嘗到甜頭的吳樹臣,今年積極向周圍農戶推薦這一新品種。如今,連年增收的吳樹臣已經成了現身說法的大忙人。

除了農業技術推廣中心,“黨員服務團”其他成員單位的服務也在扎實開展:15 000余套農機具的檢修、296萬元檢修資金的提供、2.78億元的涉農貸款……一連串的數字記錄著“黨員服務團”的行動。

走進地頭,“黨員服務團”焐熱了農民的心頭。隨著“黨員服務團”參加單位更加廣泛、職能更加全面,服務也更加多樣。

城郊鄉革命村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中共北安縣委就誕生於此。但是,如今的革命村卻面臨著發展難題——青壯年勞動力幾乎悉數外出打工,全村勞動力嚴重不足。今年3月,北安市的四大班子在此進行封閉學習期間,市委副書記、市長黃世偉對革命村的發展提出明確規劃——發展紅色旅游、建立肉鵝基地。如今,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革命村紀念館已布展完畢,即將對外開放。同時,利用物價局提供的30萬元物價基金建立的肉鵝生產線也投入生產。革命村黨總支書記王立泉告訴記者,今年30多戶養鵝戶的平均收入預計可達到7∼8萬元。

改造自來水管線、辦理大病救助、解決住房問題、開展巡回義診……“黨員服務團”自成立以來,為解決農民春耕的技術、資金、物資難題發揮了巨大作用,越來越多的服務覆蓋到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集結,甘做社區義工

社區是城市的細胞組織,而要保持社區細胞的健康,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必須讓社區的貧困群體得到應有的關愛。為此,北安市委在開展“四群一評”活動中,組織聯系社區的機關和事業單位黨員干部,成立社區志願服務隊,對貧困群體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幫扶。

北崗區居民馬愛英的丈夫患有精神疾病,兩個女兒一個讀高中、一個上大學,全家除了低保就沒有別的收入來源了。當記者走進馬愛英又窄又矮的陋室時看到,炕面離房梁隻有一米高。然而,提及林業局黨員義工對她的幫助,馬愛英眼裡滿是感動和感激。她從一個存放重要物品的老式皮箱裡拿出一張黨員志願聯系卡,說起她的感慨。今年3月26日,市林業局干部來到她家,看到這間房屋隨時可能發生危險,便給她留下500元錢,用於暫時修葺房屋,並承諾盡快聯系工程隊為她大修。記者正要離開時,她家的電話響了。通完話,馬愛英高興地告訴記者,負責聯系她家的林業局干部說馬上要大修她家的房子了。

和馬愛英一樣,慶華區慶新社區的高鐵軍也是受幫扶的對象。41歲的高鐵軍患有風濕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平時靠妻子刮大白勉強維持生計,而每年的高額治療費用更使這個家庭雪上加霜。北安市刑警大隊教導員谷峰是社區志願服務隊成員,第一次走訪高鐵軍家時,就被高家的窘況深深觸動了,當即掏出500元錢讓高鐵軍暫解燃眉之急。幾天后,谷峰又為高鐵軍在大潤發超市找了一份門衛值班的工作,讓高家有了一份相對穩定的收入……說起這些,看到了生活希望的高鐵軍幾度哽咽。

社區志願服務隊還將開展公益活動作為重要內容。慶華醫院的“蒲公英”志願服務隊以美化社區環境、堅持定期義診、開展扶貧救助活動為志願活動內容,共進行衛生整治二十多次,有效地彌補了專業保潔隊伍的空當和不足﹔為周邊居民義診兩萬多人次,並在社區舉辦健康講座﹔定期上門為社區貧困群眾、孤寡老人義務測血糖、心電、血壓,免費發放藥品價值三萬余元。

和平街道黨工委的黨員群星藝術服務團,已為社區居民、敬老院、福康老年公寓義務演出五十余場,並且為北安二中患病學生李雨桐進行義演募捐。

……

如今,在服務群眾的“集結號”下,來自各單位的180支志願服務隊奔波於各個社區之間,集結的力量讓社區這個城市的細胞變得充盈而富有活力。作為這一活動的具體責任人,曹清利告訴記者:“服務群眾沒有終點。現在大多數的服務都是‘輸血’,以后我們會在‘造血’上下功夫,讓服務的機制更長久、效果更明顯。”

(黑龍江《黨的生活》雜志授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發布,請勿轉載)  

>>>點擊進入“全國黨建期刊博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金雪、秦華)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