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姜泓冰
2011年05月28日14: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楊兆順(右一)看望社區老人。 |
【人物小傳】
楊兆順,上海棉紡織業轉型中的一個下崗分流者,上世紀80年代后期,偶然參加了社區管理培訓班,成了居委會干部。1998年來到紫藤苑小區擔任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至今。
紫藤苑小區,位於普陀區桃浦鎮,居民大多從上海棚戶區搬遷而來。6000多居民的小區有“五多”:兩勞釋放人員多、精神病人多、下崗職工多、吃低保的多、外來人員多,光是受過刑罰的就有400多人,社區管理難度大,不穩定因素集中,治安狀況嚴峻。
楊兆順上任10多年來,帶領黨總支、居委會一班人,團結居民群眾,硬是讓紫藤苑舊貌換新顏,挂上了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全國計劃生育先進集體,上海市文明小區,平安小區、模范居委會等榮譽牌,成了有名的“樣板村”。
【心語】
“人要懂得感恩。從下崗工人到黨總支書記,組織上對我這麼好,我必須把工作干好,干出個名堂。在這個崗位,上能為組織分憂,下能為居民解愁,能把別人說‘難弄’的地方‘擺平’,我就覺得自己活著有價值!”
——楊兆順
楊兆順有點“草根”氣。
走在紫藤苑小區裡,他一路和居民們親親熱熱地打著招呼、聊幾句天,“兄弟”“阿叔”“阿姐”等稱呼不離口,上海話、蘇北話、普通話自由轉換,自然而然,就有種街坊鄰裡、自家人相處的隨意與親密。
“我就是他們中的一分子。”楊兆順這樣給自己定位。
每天婆婆媽媽,關鍵時刻豁得出去
當居委會干部,經常要與婆婆媽媽、瑣瑣碎碎,有時又很棘手難纏、煩心勞神的事打交道。楊兆順也不例外。
今年春節后,小區裡一對姓周的老夫妻找到楊兆順,眼淚汪汪地說24歲的兒子因為體重超過170公斤,四處應聘卻沒一家用人單位要他,一直在家“啃老”玩電腦游戲。楊兆順答應老夫妻幫他們想辦法,四處打電話聯系工作卻都被拒絕。晚上睡不著,他突發奇想:小周這麼個“大塊頭”,可以做小區保安嘛。跟居委會一班人一商量,又去請物業公司經理“給個面子”,於是,小區多了一個超級“魁梧”的保安﹔小周有了收入,臉上多了笑容,老周夫妻少了一塊心病。可是楊兆順卻多了一件操心事:小周太胖,當保安也有很多細節小事要特別考慮周詳:找出哪些崗位他能勝任,如何利用他懂電腦的特長﹔他的制服需要找人定做,還要價廉物美﹔普通椅子他一坐就壞,得設計一把大號鐵凳,讓人焊制﹔幫他制定減肥計劃……在小周值班時跑去看看聊聊,督促他減肥,甚至成了老楊的一個新習慣。
人與人之間的親近和信任,多半都是在點滴小事的積累中慢慢生長起來的。紫藤苑小區的保安隊長夏某,16歲犯罪,幾進監獄,2007年刑滿釋放回到小區,連父母都和他劃清界限。楊兆順怕他再犯法,一次次上門做他的工作,甚至干脆住到他家裡守著,以隔斷不良誘惑。夏某逐漸被他的“仗義”感動,不僅改過自新,還積極支持居委會工作。今年初,一戶民宅起火,夏某沖在前頭,眉毛也被燒掉了。居民們交口稱贊,夏某感慨:“如果當初楊書記不與我坐在一條板凳上拉家事說道理,我可能又‘進去’了!”
有江湖義氣的夏某覺得楊兆順像個哥們兒,楊兆順卻很清楚,雖然拍肩膀稱兄弟講感情,但“咱得時刻記住:大道不偏,小節不失,原則問題不讓步,是非面前不含糊,守牢自己的底線”。
10多年不離不棄,圖的是活得有價值
在一個人員成分比較復雜的社區內任職,楊兆順經受過不少極端時刻的考驗:面對過“刺兒頭”晃著刀子錘子的恫嚇威脅,調解矛盾時挨過冷拳頭,甚至還要給居民收殮處理后事。紫藤苑的老居民們都說:“楊書記在關鍵時候豁得出去、靠得住!”有一次,原居住小區裡的流浪漢黃某病臥大門口,身體臟臭潰爛,圍觀者裡三層外三層卻沒人敢上去拉一把。有人打電話找來楊兆順,他二話不說就抱起黃某,找了個能遮風擋雨的地方安置好,每天照料。黃某去世后,因為黃某家屬不願意管,連火葬場火化也是楊兆順去送的。
“我們身在最基層,黨和政府的想法要落到實處,不能光靠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去年8月4日深夜,紫藤苑一棟房屋出現險情,需要撤離居民。在當天動員了大部分群眾撤離之后,他開始上門說服少量因故不肯撤離者。一天又一天,他瘦了黑了,體力嚴重透支,悄悄去醫院打點滴之后,冒著滂沱大雨,又出現在居民區,奔忙到夜裡。住在33號的秦阿姨被楊兆順徹底感動了:“就憑你這種精神,我明天就搬!”
楊兆順平時走家串戶,作為普通一分子融入居民群眾中。2007年初,他聽到幾戶居民反映:現在日子比過去好多了,但有時煩心事不少,常常為電腦死機了、電視飄“雪花”了、洗衣機不轉了煩惱,尤其上了年歲的孤老,連剃頭都挺麻煩。楊兆順琢磨了幾天,萌生出創立小區為民服務社的念頭。經過幾個月的醞釀准備,為民服務社正式挂牌,把本小區內有專業知識和一技之長又熱心社會工作的居民組織起來,還請來周邊社區的綠化美化、家政服務、廢品收購人員一起組成為民服務志願者隊伍,把他們的姓名、住址、特長、服務承諾等公開並制成便民服務聯系卡,居民們打個電話就可享受志願者提供的上門服務。眼下,這個為民服務社提供服務的志願者有50多人,其中黨員20余人。到寒暑假,發現有些父母忙著工作不能照顧孩子,他又想出點子,請志願者們搞起“紅孩子”系列活動,建起“紅孩子廣播站”、“紅孩子合唱團”、“紅孩子讀書會”等,讓孩子參與社區建設,還帶動了身邊的大人們。
10多年扎根居民小區,楊兆順領導的紫藤苑小區獲得了30多個集體先進稱號,他個人榮獲各類獎項80多個,其中包括兩次入圍上海市“十大平安英雄”、市綜治工作先進工作者等。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沒有振聾發聵的豪言,是日復一日的付出與勞作,贏得了民心。不少居民主動寫信、打電話給新聞媒體和鎮黨委鎮政府,要求表彰這樣一位令人感佩不已的好書記。
“我圖個啥?要說圖利,居委會干部拿的是死工資,我老楊做得再好,上級也不會給我一個人加薪。要說圖名,我不虛榮,榮譽不能當飯吃。為了當官?我沒那個想頭。”“在這個崗位,上能為組織分憂,下能為居民解愁,能把別人說‘難弄’的地方‘擺平’,我就覺得自己活著有價值!”楊兆順說。
相關專題 |
· 踐行“三嚴三實”要求的好干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