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世界之巔上的奉獻——記西藏自治區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黨委書記次仁羅布

2014年06月12日17: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在西藏山南地區浪卡縣境內,座落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鄉——普瑪江塘鄉。普瑪江塘,藏語意為“(雪山)裡頭的草原”。鄉政府所在地海拔5373米,全鄉平均海拔5573米。普瑪江塘鄉共轄6個行政村,982人,7個黨支部,黨員135人。

科學家們認為,超過海拔5000米的地方,是生命禁區。普瑪江塘這塊“生命禁區”,許多人望而生畏。

而就在這塊“生命禁區”,卻有著一群共產黨員在這裡創先爭優,默默燃燒青春,奉獻邊疆。次仁羅布就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

次仁羅布,浪卡子縣人,一個普普通通的藏族漢子,2006年2月主動請纓到普瑪江塘鄉工作,一干就是七個年頭。七年來,他像一頭老黃牛,殫精竭慮,勤勉工作,奉獻在世界之巔。創先爭優活動中,他帶頭創先爭優,在這離天最近的地方,創造著奇跡。

“誓讓群眾全部住進新房”

“再艱苦的地方也需要有人守,再堅苦的工作也需要有人干”,懷著這樣的信念,2006年,次仁羅布放棄條件較好的縣城工作的機會,主動申請到普瑪江塘鄉工作。

許多人說,在普瑪江塘工作,躺著都是貢獻。但次仁羅布卻不這樣想。他一到新崗位,就立即投入工作,利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深入全鄉各村居、學校、貧困戶家中廣泛開展實地調查,熟悉和掌握鄉情、村情。在調研中他發現,普瑪江塘鄉經濟社會發展原始而落后,一部分牧民還過著游牧生活,還有相當一部分牧民居住的是草皮房子。那些天,次仁羅布徹夜難眠,他想:“普瑪江塘海拔這麼高,群眾生活卻這麼苦。我是黨員干部,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牧民兄弟居無定所,還過著苦日子。”他決心要為牧民群眾辦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

此時,西藏正在大力開展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次仁羅布抓住這一有利機遇,全力動員,四處奔走,多方爭取。在上級的重視下,游牧民定居、整村扶貧搬遷、農牧民安居等一系列工程在普瑪江塘鄉得以順利實施。如今,全鄉共221戶牧民全部住進了寬敞明亮的土木結構的新房,徹底告別了數百年的草皮房。

普瑪江塘由於海拔商、年平均氣溫隻有-7℃。由於天氣太冷,取暖方式單一,群眾和鄉裡干部大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關節炎和高原病,如果不生爐火,房子裡冷的根本呆不住。“住不了人,就留不住人”,次仁羅布憂心如焚。2010年,他查閱資料,請教專家,到兄弟地市參觀取經,在干部職工和群眾的房前建起了玻璃太陽房,有效提高了白天室內的溫度,既節約了能源,又改善了群眾和干部職工的居住條件。

當牧民群眾都住上了溫暖的新房,次仁羅布心裡又想著整治鄉村風貌、美化環境的事。創先爭優活動中,他帶領鄉領導班子把新農村建設、改善民生列入鄉政府重要議程,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使普瑪江塘鄉村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鄉村面貌徹底改觀,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一個初具規模現代化、醫療、商品流通,文化中心屹立在世界屋脊的高處。

“讓最高鄉的發展更科學”

“發展是硬道理,最高鄉雖說艱苦,但也要發展,而且要較快地科學發展。隻有這樣,才能讓全鄉群眾享受到更多的改革發展成果。”在全鄉創先爭優活動動員會上,次仁羅布向全鄉干部群眾闡述了最高鄉的發展理念。

次仁羅布帶領鄉鎮班子,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優勢與劣勢進行深入分析和論証,並積極思考謀劃全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次仁羅布深深知道,要想推進普瑪江塘鄉的發展,必須加強對群眾的思想教育,教育他們更新觀念。次仁羅布和鄉鎮干部充分利用召開黨員大會、群眾大會、座談會,進村入戶調研及黨內各項活動的機會,把中央和自治區關於“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有關知識以及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和黨的強農惠農政策等,及時全面地向廣大農牧民群眾做了宣傳,使農牧民群眾真正了解“惠在何處,惠從何來”。同時他廣泛收集農牧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深入分析對策,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年度工作計劃、五年工作規劃等,並認真組織實施。

普瑪江塘鄉屬純牧邊境鄉。牧業是牧民的生命,也是全鄉經濟的命脈。次仁羅布在牧業上做足了功夫。他針對部分牧民“惜殺”、“措售”的觀念,帶領鄉、村干部連續三年一家一戶地做思想工作,並親自到縣、地區為牛羊肉找銷路。群眾在勸說中逐步改變了觀念,全鄉牲畜出欄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草場載畜量也明顯降低,僅此一項還為群眾增加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2011年,全鄉牧民人均純收入超過5000元,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守土有責,守土更要盡責”

普瑪江塘鄉不僅是海拔最高鄉,還是海拔最高的邊境鄉。它距不丹王國隻有25公裡,全鄉邊境線長25公裡。

“普瑪江塘雖然海拔高,但每寸土地都是祖國的神聖領土。我們一定要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在全鄉干部大會上,次仁羅布的話擲地有聲。

打鐵還需自身硬。針對普瑪江塘處在反分裂斗爭的最前沿的實際,鄉黨委著力加強全鄉干部群眾思想教育。次仁羅布時時處處利用各種機會,用新舊社會的對比和大量生動的事實,教育村民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為確保邊境安寧,鄉黨委組織黨員成立了由30名民兵,25名邊境巡邏隊員,7個治保小組組成的“邊境黨員義務聯防隊”,全面加強邊境一線巡邏和監管工作,確保邊境通道被牢牢掌控。為使邊境防控做到全方位、無縫隙,次仁羅布積極做好在邊境牧民中發展黨員工作,在邊境放牧點發展農牧民黨員,真正做到了“放牧點是哨所、放牧人是哨兵”,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維穩防線。

如今,全鄉連續多年實現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的目標,保持了持續穩定的大好局面。

“群眾的事都是大事”

普瑪江塘鄉人均壽命隻有45歲。

次仁羅布在調查中了解到,除了氣候、海拔原因,全鄉人均壽命低還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缺醫少藥有關。在大會上,在走訪中,次仁羅布循循善誘,教育牧民群眾摒棄陳規陋習,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檢查身體,呵護生命健康,並多次邀請地區和縣醫療衛生專家到普瑪江塘鄉開展衛生防疫知識講座。他還四處爭取資金改善鄉衛生院的條件、選派醫生到對口支援省市醫院業務進修,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買藥難的問題。

2011年10月,一場罕見的大雪襲擊了普瑪江塘。面對災情,面對危險,次仁羅布一直沖在最前面、奮斗在第一線,在雪地指揮救災連續18個多小時,在最短的時間裡打通了通往縣城的道路,確保了救災人員和物資的暢通進入。當路打通的時候,他再也堅持不住了,累倒在地上。當他醒來的時候,聽說牧民扎西一家還在牧場上沒有找到的消息時,他又立即帶領村干部和牧民冒著沒過膝蓋的大雪和隨時迷路的危險,上山尋找扎西,直到把扎西轉移到安全的地點。

在次仁羅布心中,牧民之事無小事,牧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當得知牧民需要改良畜種時,次仁羅布多方爭取資金70萬元,從亞東和洛扎兩縣引進種牛72頭,從桑日縣引進優質種羊100隻,有效地改善了畜群結構並且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使牧民群眾嘗到了甜頭﹔在一次下鄉調研時他發現五戶特田戶的住房破舊,生活困苦,當即組織副科級以上黨員領導以自願捐款的方式籌措資金3萬元修建了6棟64平方米的住房,並且為特困戶購進50隻羊和12頭牦牛鼓勵他們在黨的富民政策下早日甩掉貧困帽子,走上致富之路。針對三戶“五保戶”的住房面臨危房的情況,次仁羅布帶領黨委一班人共籌措資金15000余元,對五保戶的房屋進行重建並購置了生活必須品。他還經常與基層干部群眾拉家常、交流談心,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子女上學、住房、飲水、用電、出行、就醫,抗災以及牲畜防病、草場糾紛等方面的實際困難和問題。他每次下鄉總忘不了探訪貧困群眾或孤寡老人,遇到生活有困難需要幫助的,總是慷慨解囊,少則幾十一百,多則幾百上千。自創先爭優活動開展以來,他個人為農牧民群眾捐款捐物3萬余元,受到了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贊譽。

由於長期在高寒缺氧的地區工作,次仁羅布患上了高原心臟病、多血症、關節炎等疾病。但七年來他一直堅守在工作崗位,從沒有休過假,也沒有因私事請過假。他雙親年老多病,但因工作忙也不能陪伴老人去看病,他對父母和妻兒深感愧疚,他的愛隻能埋藏在心底。他為大家,舍小家,詮釋了他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