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抓好黨建聚合力 傾心為民保和諧——記河北滄縣崔爾庄鎮東村黨支部書記 張振忠

2014年06月12日15:1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張振忠擔任東村黨支部書記以來,本著抓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創先爭優,開拓進取,有效地凝聚了黨心、民心,把東村建設成為人心凝聚、社會安定、擁有集體資產6000多萬元、年人均收入13000多元的“滄州棗鄉第一村”。2006年,村黨支部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張振忠多次被省、市、縣授予優秀黨員榮譽稱號,2011年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

選准黨建切入點,創新農村社會管理機制。張振忠堅持把加強農村社會管理創新作為黨支部工作的重要任務來抓,通過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保証村庄和諧穩定。東村過去曾是一個派系爭斗、管理混亂的老大難村。縣、鎮黨委多次派工作組進村,都因為村內宗派矛盾嚴重、情況復雜,盡管做了大量工作,仍然無功而返。張振忠剛上任的時候,許多村民對他能否收拾這樣一個爛攤子持懷疑態度,甚至有的打破鑼、說風涼話,“東村是神仙也沒治了”。面對壓力,張振忠與村黨支部一班人對全村情況進行深刻分析后認為:東村窮、亂的根源在於“人心散”,主要是村干部辦事不民主,村務不公開。找准根源后,他首先把加強民主政治建設作為突破口,1995年在滄州市第一個建起黨群議事會,組織全村56名黨員和選舉出來的24名村民代表組成議事會,定期集體商議村務。16年來,東村每月初二下午雷打不動地召開黨群民主議事會,村內大到小棗市場建設、村庄規劃,小到路燈開關、道路維護等都拿到議事會上進行集體決策,通過說大事、議小情,真正議出了和諧,議出了穩定,實現了人心齊,泰山移。在長期實踐的基礎上,張振忠及時對“黨群議事會”這一有效做法進行總結完善,形成了以黨員大會和村民代表會聯會商議村務,黨員大會審議、村代會決議,村委會執行為主要內容的“聯會兩議”黨群議事制度,實現了村務決策民主化、制度化。該村做法被中央組織部《黨建研究》刊發,河北省委組織部還專門拍攝了《民主治村筑坦途》電化教育專題片。

夯實黨建支撐點,走共同富裕之路。張振忠帶領村黨支部一班人,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注重在推動科學發展中亮出黨的旗幟,凝聚和調動全村黨員群眾的創業熱情,傾注全力抓發展。經過充分論証、民主決策,決定利用東村地處滄州小棗主產區中心,緊靠307國道、石黃高速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建設紅棗交易市場。為清理市場新址上的150多座墳墓和2000多棵樹木,他帶領村干部親自動手遷墳、抬骨頭﹔為解決資金問題,他一方面四處化緣,多方協調籌措,一方面把市場統一規劃,按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發動村民帶資入場建門市、搞經營。五個月后,投資1500萬元,佔地130畝、清一色封閉式鋼棚以及300余間門市的市場一期工程在小棗交易旺季到來前建成並投入運營,並取得了良好效益。在此基礎上,張振忠又擎起發展的旗幟,立足高站位、大發展,提議注冊成立了滄州棗業集團公司,發起成立了國家小棗協會,並投資6000多萬元完成了市場二、三期工程建設。籌建了紀曉嵐故居和紀念館項目,進一步豐富了東村的文化內涵,提升東村品牌效應﹔投資1350萬元興建了萬噸級冷庫,促進棗食品種開發,提高小棗產業收益。目前,東村紅棗交易市場已成為集網上交易、電子匯兌、棗質檢測、飲食住宿、棗品儲藏及旅游觀光為一體的全國最大的紅棗批發市場,常駐客商2000多人,年交易量8億公斤、交易額40.2億元。紅棗市場被確定為河北省重點龍頭企業、全國食品行業優秀龍頭企業。東村紅棗市場的建立,解決了近百萬棗農賣棗難問題,並帶動發展包裝、運輸、服務等企業攤點500多家,為棗區4萬余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東村人均收入也由10年前的800元增加到了13000元,成為遠近聞名的“棗鄉第一村”。

抓住黨建落腳點,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張振忠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村黨支部工作的落腳點,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圍繞服務群眾,組織黨員干部帶頭開展“認責承諾”活動,全力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切實讓群眾得到發展的實惠。為改善辦學條件,張振忠積極組織黨員群眾捐款,並帶頭捐出2000元,在他的帶領下,僅3天時間就籌資5.3萬元,建起了師資雄厚、設施齊備的幼兒園﹔為解決行路難、澆地難問題,先后投資30余萬元硬化村內道路3000余米,投資110萬元新打機井6眼、配套深機井11眼,全村實現了耕地澆灌全覆蓋﹔大力組織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投資50多萬元進行了低壓線改,安裝了虛擬網絡電話和有線電視,先后安裝路燈、霓虹燈230多盞,種植花卉苗木3000余株,村容村貌實現了淨、整、靚﹔投資30多萬元建成了佔地200平米、集辦公、學習、開展文體活動等為一體的村民活動中心,購置了健身器材和娛樂設施,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每年出資近萬元為黨員和村民代表每人訂閱一份滄州晚報和其它雜志,並定期給孤寡老人、困難農戶發放生活補貼﹔倡導移風易俗,改變落后喪葬習俗,投資80多萬建起了骨灰堂……在張振忠的帶領下,東村風清氣正,和諧穩定,發展有序,向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大步邁進!(中共滄州市委組織部 供稿)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