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用愛編織幸福社區 做居民群眾貼心人

山西陽泉市城區上站街道小陽泉南社區 楊艷榮

2014年06月12日10:4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大家好!

我叫楊艷榮,來自陽泉市城區上站街道小陽泉南社區。

2002年我從南山路街道辦事處退休后,走上了小陽泉南社區黨支部書記、社區主任的工作崗位,寒來暑往已有11個年頭,我始終努力用自己的“真心、熱心、愛心”換得群眾的“開心、放心、順心”,以親情化服務,把社區建設成溫馨和諧幸福的大家庭,居民朋友們都把我當成了他們的貼心人。2012年我有幸當選為黨的“十八大”代表,成為我省黨的十八大代表中唯一的一名基層社區代表。作為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一名來自基層的共產黨員,能夠步入雄偉庄嚴的人民大會堂,與黨和國家領導人近距離的接觸,聆聽他們的聲音,一起學習、生活、工作,一起接受中外記者的採訪,一起合影留念,一起行使一個黨代表的權利,一起投下了神聖的一票,我深感榮幸。在倍感榮耀的同時,我深知離開黨的培養,領導的關懷,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就沒有我的成長和進步,在此,我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幫助我的各位領導和社會各界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深深的敬意。

今天我向你們匯報的題目是《用愛心編織幸福社區,做居民群眾貼心人》,如有不妥之處,請批評指正。

從薄弱的黨支部到充滿凝聚力的五星級黨支部

小陽泉南社區以建設五星級黨支部為主題。強化班子建設凝聚力量。對社區黨組織進行合理調整和設置。在“縱向”延伸上,把黨支部建在社區,黨小組建在樓院,黨員身份亮在樓門。在“橫向”拓展上,對社區內“兩新”組織進行了全面摸底排查登記,對符合建立黨組織條件的三家“兩新”組織提前介入,認真指導,及時成立了黨組織。按照“劃小組織、方便管理、發揮作用”的原則,建立和完善了以社區網格管理為基礎的“社區黨組織——居民小區黨支部——居民樓棟黨小組”三級垂直管理系統和由轄區范圍內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聯席會、社區黨員代表大會的橫向管理系統,從制度上捆綁了社區單位,搭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區域性社區黨建組織架構。

強化制度建設激發活力。著力在促進社區居民自治和發揮黨員模范作用上下功夫。在三年一次的兩委班子換屆過程中,產生的社區干部大專及以上學歷有7名,佔社區工作者的87.5%,並配備了專職副書記,實現兩委交叉任職。社區工作經費有保障,每年不低於5萬元。通過定期召開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座談會、社區黨務居務公開等途徑擴大居民自治,落實居民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贏得了廣大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在社區“兩委”班子成員中實行了“五必訪”、“四必問”、“五必記”。打造團結協作,一心為民的服務團隊。推行延時服務、節假日值班等工作制度,每年定期對黨員干部進行民主測評,滿意率達到99%。建立了“流動黨員管理站、困難黨員幫扶站、下崗職工黨員服務站、離退休黨員活動站、在職黨員加油站和社區黨員之家”的“五站一家”黨建工作模式﹔建立黨員服務聯系卡,設立“黨員先鋒崗”,推行挂牌上崗服務,開展“樹好黨員一面旗”、“黨員奉獻日”等主題活動,實現了黨員教育活動的全覆蓋,增強了社區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為了更好的發揮居民自治作用,社區根據黨員地域分布及自身特點,在純居民樓和商住樓建立樓院黨小組,積極調動在職及離退休黨員的積極性,建立業主委員會、小區業主議事會等小區樓院自治管理模式。

強化學習建設提高素質。社區黨支部把“學習”作為提升社區黨組織核心凝聚力的重要法寶,在堅持“三會一課”等制度、加強支部建設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類型黨員的特點,實行動態管理。對在職黨員實行報道卡、服務卡、反饋卡“三卡”管理﹔對下崗失業的黨員、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以及“兩新”組織黨員實行定時學習、定點活動、定期反饋思想的“三定”管理﹔對直屬黨員實行開展“為民建一言、為民辦一事、為民解一難”活動的“三為”管理,進一步提高了社區黨支部的管理能力。規范黨員學習,每月16日為黨員集中學習日,“一月一主題”,做到了“四個從不間斷”(即:黨課教育從不間斷、集中學習從不間斷、交流討論從不間斷、學習實踐從不間斷)。分類施教,開設“黨員手機課堂”,不斷提高黨員、社區干部的綜合業務素質與實踐能力。強調學以致用,在黨員干部中開展“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的“四百”活動。

從50平方米的辦公場所到800平方米綜合服務大樓

我剛起步之初,也曾面臨著諸多的困難,社區隻有一處50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場所,條件非常簡陋,許多工作開展都受到了局限。為了讓居民有困難時能找到社區,有問題時能想到社區, 2004年,我借全市“社區建設年”的東風,決心不等不靠,充分發揮社區自己的力量,修建一幢社區自己的辦公樓。

在產生為社區修建辦公樓的想法之前,我還是一個從未接觸過基建工程的門外漢,加上畢竟自己也是50多歲的人了,當時真有點硬著頭皮的感覺。但是,作為社區的書記、主任在困難面前不能低頭退縮,於是我自加壓力,在選址、規劃、設計、資金、地質勘探等前期工作中,我一次次地找、一趟趟地跑,無數次往返於有關部門之間,有時一天跑下來腿腫了,嗓子也啞了,可事情常常辦得還是沒個結果。回到家裡,我累得倒在沙發上,一動也不想動。有好幾次,聯想起我外出協調所受的委屈,我不由自主地跑進衛生間流起了眼淚,心裡真是覺得自己很累,也很委屈。但每次哭過以后,想到我是一名共產黨員,社區的帶頭人,我還是選擇堅持下去。一路的磕磕拌拌,一路的苦辣酸甜,在我們社區姐妹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盼到了工程開工的日子,卻沒想到更多更大的困難還在等著我們。

那是在地基澆筑的時候,到了晚上休息時間進度還沒完成。懂建筑的人都知道,混凝土澆筑需要一次性完成,否則會影響到未來工程的質量。然而,入夜以后,機器的轟鳴聲影響到了附近居民的休息,居民對此反映十分強烈,有人跑出來一下拉了電閘,要求立即停止施工。為了確保施工質量,我拖著已經忙碌了一天的疲憊身體,連夜挨家挨戶向居民做解釋說服工作,樓上樓下也不知跑了多少次,懇請原諒的話也不知重復了多少遍,雖然一夜未合眼,但心裡覺得甜甜的、暖暖的,因為終於爭取到了居民的理解和支持。

當辦公樓施工到一半的時候,建設資金又出現了問題,工程進度受到了影響,情急之下,我沒有和丈夫商量,就從家裡拿出了兩萬元錢墊支了進去。不管怎麼樣,功夫不負有心人,不到一年的時間,我們社區在經費、人員短缺的情況下,終於克服了重重困難, 五層800平方米的社區服務中心勝利竣工。2005年7月1日,社區綜合服務中心順利剪彩,有的單位送來了節目,有的送來了桌椅板凳,有的送來了祝賀。居民們興高採烈、奔走相告,用手機留下了美好的瞬間。有一位居民走到我面前,握著我的手親切地說:“大姐,你剛到社區時,我們認為你是一個外鄉人,又是女流之輩,憑什麼領導我們小陽泉的坐底戶,所以我們有事沒事給你找事,就是想趕你走,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你沒白天沒黑夜的硬撐著為我們6000多居民建起了800平方米的服務場所,讓我們有了活動陣地,你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真是服了你了,以后社區有什麼大事小情需要我們做的,你支一聲,我們會毫不含糊地幫助你。”他講話時,我能看見他眼睛裡充滿著淚水,那是既內疚又信任的淚光啊!。頓時,以往的汗水、淚水都化作我繼續為居民服務的熱情和力量,我在一張白紙上畫下了最美最好的圖畫,首次贏得了居民的認可。我的心裡熱乎乎的。隨后的日子裡,我們的相關工作趁勢而上,社區圖書室、活動室、警務室、悄悄話室、健身室、棋牌室、聊天室、未成年人陽光理療室、博愛友伴電腦室、溫馨話室、殘疾人康復室等功能相繼完善,居民們不出社區就可以享受到各種服務,社區被評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全國科普示范社區”、“全國婦聯基層組織建設示范社區”、“山西省和諧示范社區、綠色社區、安全示范社區”、“陽泉市十星級示范社區、一類社區”等。

從“三多”社區到國家級充分就業示范社區

小陽泉南社區居民大都是原小陽泉村的村民,居民中存在著下崗失業多、吃低保多、純居民多的“三多”現狀。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社區才能和諧,社區和諧社會才能和諧,要想家庭和諧必須有穩定的經濟基礎。經過一段時間的深思熟慮后,我從社區現狀及居民的實際需求出發,在社區成立了“創業就業培訓基地”,聘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開辦了美容美發、刺繡、剪紙、花卉種植、健康養生、電腦操作及維修、民間小工藝品制作等專業技術培訓,讓下崗失業人員、無業居民、農民工、“零就業家庭”成員、未就業大學生學到一技之長。目前,我們社區已經有8位原本生活困難的居民,通過社區“創業就業培訓基地”成功創業。

社區居民賈來福身患小兒麻痺,就業多次碰壁,妻子劉建華也沒有工作,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后來夫婦倆通過社區民間小工藝品制作培訓,為自己打開就業之門。

商金榮是小陽泉南社區居民,她和丈夫前些年雙雙遭遇下崗,一家人的生活僅靠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勉強維持。我根據社區裡有好多家長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的實際,幫助這夫妻倆辦了“小餐桌”,現在他們又聘請了1名大學生開辦了“小課桌”。有了穩定收入之后,夫妻倆主動退出低保又補交了養老、醫療保險,實現了創業帶動就業。

近幾年,我和社區的姐妹們還充分發揮共駐共建的優勢,創建開辦了4個為民服務的項目,自籌資金2萬余元組建了“心連心”禮儀服務中心,安置80名下崗失業人員靈活就業﹔投資5萬余元建起了綠礬溝汽車存車場,安置2名“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針對社區空巢家庭、獨居老人多、服務場所少的問題,拓寬思路,借助駐地單位資源,開辦了方便餐桌,並成立“陽光服務中心”,為社區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發放了社區“陽光溫馨卡”,讓他們隨時隨地享受最快捷的溫馨服務。與此同時,我們還積極開展免費的職業介紹,先后為社區失業人員和無業人員提供就業崗位2000多個,幫助實現就業230余人。我們社區的工作也得到了中央巡回檢查組副組長高俊良和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湯濤的充分肯定。並多次被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等數十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我們社區的就業工作取得了很大進展,成為全市乃至全省的示范單位。 2010年,我們社區被授予國家級“充分就業示范社區”稱號,成為全市唯一一個獲此殊榮的社區。

從一個個居民小家庭到社區和諧大家庭

社區工作比較瑣碎,一個個居民小家庭構成了社區大家庭,小家幸福則大家和諧。為此,我在社區全面推行了親情化服務,把自己更多的努力體現在平時的一言一行當中。2010年夏季的一天早晨,我剛上班就接待了這樣一位居民。“大姐,幫幫郝琪這個孩子吧,要不然她就輟學了。”

“你別急,慢慢說。”看到我懇切的神情,這位居民哽咽著對我說:“郝琪是我的侄女,她父親幾年前就去世了,母親也離開了這個家,丟下正讀書的郝琪和癱瘓在床的奶奶。幾年來的生活也全靠我這個下崗職工接濟著。如今郝琪考上大學了,可我湊不上孩子的學費,我都快急死了。”

聽著他的講述,不知道什麼時候,我的眼淚也開始控制不住地向外涌。“我不會讓這個孩子輟學的。”我暗暗地告訴自己。

為了孩子,我一趟趟往返於有關部門和駐地單位之間交申請、想辦法。當我為孩子領回了5000元助學金和2000元募捐款時,我突然覺得7000元錢好多、也好沉。我明白,這不僅僅是7000元錢,更體現著黨的關懷,社會的溫暖。郝琪接過這筆錢時,剛剛哭過的小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孩子的大爺說:“這是我看到郝琪拿到通知書后第一次露出笑臉,我這輩子永遠記住大姐的幫助,感謝大姐幫助郝琪圓了大學夢。”七一黨的生日那天,他還特地送來了“黨的好書記,人民好公仆”的錦旗一面。

我在走動式服務中發現綠礬溝5棟樓、15個單元、246戶居民因下水管道堵塞,臟水亂流,污染了環境,我和社區工作人員主動入戶了解協調解決,利用中午、晚上的休息時間,挨門挨戶向每戶居民收10元錢,經過加班加點,終於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了解決,居民拍手稱快﹔22歲居民張棟瑞,患有智障殘疾,父母沒有工作,家庭生活捉襟見肘。我了解情況后,積極主動為他辦理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居民張瑞萍,患尿毒症,每周需化療三次,每月花費6000元,孩子上學,丈夫是普通工人,屬於典型的因病致貧,我通過多方途徑為他家解決經濟問題﹔94歲高齡的老人郗夢連癱瘓在床,雖有6個子女但孩子們年齡最大的是74,最小的是57,照顧老人都很困難,為此我主動承擔起了為老人找家政的任務,經過多次聯系尋找,終於找到合適的人選。讓有問題找社區變為社區主動解民憂。

2012年12月22日我在陽泉市率先成立了小陽泉聯合黨委。2013年7月4日,我在區域黨委聯席會議上提出了“一元黨費”愛心基金的提議,各支部、黨員積極響應,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共籌集到3608元,救助24戶78人家庭困難的黨員群眾,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讓百姓感受到了黨的溫暖,社會的關愛,“一元黨費”愛心基金實現社區跨界服務。

2012年,社區成立了陽泉市首家老年日間照料中心,以老年人需求為導向,以老年人生活區為圓心,以路程不超過15分鐘的距離為半徑,明確“打造4個15分鐘便民服務圈”,提升了社區服務社會、服務居民的質量和水平。

一是打造15分鐘內按時定點生活照料服務圈,為老年人提供托老、購物、就餐、送餐等服務。為70歲以上的老黨員和90歲以上的老年人送生日壽桃,為金婚老人過金婚紀念,社區居民都說,方便餐桌為老年人辦了一件實事、好事,真正解決了老年人的后顧之憂。郭段敏老人留下了“飲食無小事,關乎生命線,一枝一葉情,愛心存人間”的贊語。

二是打造15分鐘內安全便利的醫療保健服務圈,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康復護理以及緊急救助等服務。社區衛生服務站和社區內的老人進行了一對一家庭醫生簽約,為每一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檔案,發放了醫護人員服務卡,還為60歲以上的獨生子女家庭的老人發放了一鍵通手機,保証一旦有病情,醫護人員能夠在15分鐘內抵達老人家中。艷榮工作室志願者黃淑英每周三為老年人免費測量體溫和血壓,艷榮大講堂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免費發放健康教育和科普知識小冊子,舉辦專家進社區義診等活動,方便老年人咨詢或就醫。

三是打造15分鐘自娛自樂的老年文體服務圈,為老年人提供政治文化講座,學習培訓,體育健身等服務。免費為老年人全天開放電腦室、圖書室、健身室、棋牌室、聊天室、多功能文體活動室等娛樂健身場所,保証健康老人行走15分鐘就能到達活動場所。依托“睦鄰文化節”,舉辦“大愛社區中、親情樓道裡”,“萬家圖書進家庭、社區,和睦鄰居餃子宴、幸福樓院壽絲面”活動﹔開展書法繪畫剪紙作品展、卡拉OK大賽、和諧社區譜新篇聯誼會、趣味運動會、消夏晚會、居民才藝表演活動等活動﹔組建了夕陽紅太極拳、劍、扇、俏夕陽舞蹈隊、銀發科普合唱團、戲迷協會等多支業余文化活動隊伍,營造了天天有活動、周周有表演、季季有比賽、重大節日有重大演出的文化氛圍,豐富了老年人的文體活動。

四是打造15分鐘老年人精神慰藉服務圈,為老年人提供鄰裡互助,感情溝通,談心聊天,心理咨詢等精神慰藉服務。社區成立了“老年維權站”,開通了“QQ群”和熱線電話,提供“愛心志工服務”,保証老人需要精神援助、心理調解時,愛心志工服務人員能在15分鐘內到達老人家裡,進行慰藉疏導、妥善解決。李淑蘭,是一位70歲高齡的孤寡老人,因房屋滲水與鄰居發生了糾紛,老人情緒激動,血壓升高,得知情況后,我迅速趕往老人家裡,協調解決,安撫老人,穩定了老人情緒,妥善解決了鄰裡糾紛,防止了事態的擴大。這幾年裡,為老年人提供就近生活照料、就近醫療保健、就近文體健身、就近陪護聊天,老年人也就近發揮了他們老有所為的作用。

從探索黨代表常任制到架起黨群連心橋

11年的社區工作,雖然很累,但很充實,那麼多的老百姓都是我的親人,大家給了我這麼多的榮譽和獎勵,各級領導那麼關心我,那麼多的好心人支持我、幫助我,我就怕自己干差了,對不起大家,現在我經常睡不好覺,心裡又高興、又擔心,老想著如何才能更多地回報社會,回報大家對我的愛, 同時我也深深的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擔子重了不少。如何當好這個黨代表,履行好黨代表的職責,帶領黨員群眾更好的服務社會,服務群眾,是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那就是“用平常心干平凡事,把居民群眾當親人,把百姓的事當成自己的事來做。”

2013年3月20日,為了更好的發揮黨代表在閉會期間的履職能力,在城區區委書記康曉劍的倡導下,一個由我的名字命名的黨代表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以“知黨情、聽民意、惠民生、促和諧”為宗旨,招募兩代表一委員、轄區內外有一技之長的黨員志願者、專家學者組成服務團隊開展工作。工作室為居民群眾提供政策宣傳、養老助殘、小區維護、黨員教育、文體健身、醫療保健、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還輔助熱線電話(2012118)、QQ群、網站、微博等現代電子手段服務居民。

目前工作室網站點擊率達到2800余次,發布各類微博信息227條,撰寫周報43期,信息194篇,開設志願者風採、領導關懷、好人好事、政策吹風、艷榮大講堂等周報欄目,艷榮日記堅持每天更新,QQ群現吸納成員85名,在冊志願者407人,累計接聽群眾熱線電話1378次,來電來訪(預約)服務478人次,小區維護44處,心理咨詢98人次,黨員教育216次,文體活動115次,政策宣傳253次,醫療保健180次,接待參觀學習150次,反映問題118件,解決率達到97.8%,接待上訪人員7人次,整改通知書下達13份,艷榮大講堂開展講座24次。

“網名“月光下的海”在QQ群上向我們求助,需要尋找一名出租車白班司機,工作人員通過多方尋找,為其找到一名出租車白班司機﹔網名“花妮”的居民希望在小陽泉附近找一個少年乒乓球培訓班,工作人員接到求助后,及時為其聯系並尋找到一個合適的教練﹔帝神廣告因有位家住礦區客戶把身份証丟在其店裡,希望歸還失主,及時在QQ群中發布信息尋找失主,工作室志願者及時與礦區相關社區聯系,幫助其找到了失主,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等等。居民群眾到現場來找我們的也很多,反映的問題也五花八門,內容涵蓋政策咨詢、鄰裡糾紛、家庭矛盾、上下水管道破裂、廁所管道維修、亂傾倒垃圾、亂擺攤位、汽車亂停亂放、校車駕駛員的養老補助、防汛、透山水倒灌、井蓋破裂更換、更換落水管、污水管道處理后路面恢復等,97.8%的已經處理,剩下的也已提交到相關部門協調解決。經過我們的努力,艷榮工作室已經成為全市唯一一家全省黨代表工作室建設試點,艷榮工作室已成為區委區政府的“擴音器”、民情民意的“回音壁”、干群關系的“連心橋”。

小區路燈問題是困繞小陽泉南社區多年的頑疾,一到晚上小區就漆黑一片,嚴重影響了社區的安全和居民們的出行,居民經常向我反映,我也多次找有關部門反映協調。今年4月26日,小區路燈問題終於得到了徹底的解決。晚上燈火通明,道路暢通,居民們興高採烈拍手稱好,握住我的手親切地說“您又給我們辦了一件惠民的實事,社區平安了,我們幸福了,您辛苦了,您真是我們的貼心人!”

是社區這塊小小的田地,給了我體現人生價值的舞台。一個退了休的人,還能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些事情,解決一些實際困難,我心裡快樂並幸福著,十幾年來,居民就像大海一樣的胸懷接納著我,包容著我,關心著我,支持著我,我就像一滴小小的水,融入了大海,才有生命,才有青春,才有快樂,才有使不完的勁,每當我看到居民們洋溢著幸福的笑臉時,對我來說,任何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我對不起我的家人,丈夫、兒子、女兒,因為我不是一個稱職的妻子,更不是一個稱職的母親,以我的年齡應該是頤養天年,我沒有給他們看過一天孩子,接送過一次孩子,我對不起我自己的孩子們。但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定要用心去對待,認真去解決。從事社區工作十幾年來,我沒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最大的感受就是每天早出晚歸,不厭其煩的做著那些婆婆媽媽的“小事”,然而小事不小,小事接地氣,小事連民心,小事影響百姓工作生活,小事關乎百姓幸福冷暖,所以我們要認真去解決每一件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小事”,黨的群眾路線才能貫徹始終,惠澤民心,我們才能不脫離群眾,繼續前行,做好居民群眾的貼心人。

謝謝大家!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