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她是群眾的貼心人——記黑龍江七台河市桃山區桃北街道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於鳳

2014年06月12日09:5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沒有轟轟烈烈的事跡,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是提起她來,人們總要津津樂道地豎起大拇指,因為她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多年如一日的執著與堅守,成為居民群眾的好當家人,孤寡老人的好女兒,失學兒童的好媽媽,下崗工人的好干部,義工兄弟的好姐妹。她,就是扎根基層近20年的一名普通黨員--七台河市桃山區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於鳳。

熱愛本職 社區是她夢想起飛的地方

1972年,於鳳出生在雞東縣向陽鎮古城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父親是村裡的支部書記,家裡姐妹六個,她排行老三。在於鳳很小的時候,父親經常把自家的糧食送給那些孩子多糧食不夠吃的人家,把分給自家的柴火拉到村裡的五保戶家,把自家賣豬羔子的錢給了急等看病的村民......那時候於鳳家裡也並不富裕,媽媽隻能用一點點米熬一大鍋菜粥,燒的不夠還要經常出去撿柴火。每次當媽媽答應給孩子們做新衣服的錢讓爸爸給了別人時,於鳳的心裡雖然不樂意,可看著村民充滿感激的眼神也讓她感動。作為全村帶頭人的父親,那種樂善好施的品格在她幼小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為她后來成為優秀的黨員、社區干部埋下了種子。

談起做社區工作,並不是偶然。在於鳳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老師讓全班同學談自己的理想,她說她長大要當村長,同學們都笑話她的理想太小。但她從小就願意和年齡大的人交流,還總說大人話,從小就願意串門子,誰家有啥事她都先知道,誰家孩子哭沒人看她就領著玩兒,誰家兩口子計較了婆媳有矛盾了她就像個大人似的幫著勸。應該說,小時候的於鳳就善於聯系群眾、善於做群眾工作。有一次父親因為闌尾炎穿孔住院了,聽說父親生病村民們都來了,院子裡站滿了人,有的年齡大的還哭了,那時她就想長大了也要當村長,當一名像爸爸一樣受人尊重的好村官。

無獨有偶。於鳳結婚后,她家的鄰居華姨剛好是居民委主任,她問華姨委主任是啥官,都管啥?華姨告訴她委主任就是和村長一樣的官,居民的大事小事都得管。她當時就說她也想干。華姨說:“那你得先跟我學。”這樣,隻要華姨下委入戶的時候,她就跟著去,比如發耗子藥、鄰居吵架、自來水漏水、出租房屋登記、生孩子入戶、送避孕藥具等,她都去幫忙。華姨還跟她開玩笑說:“你真挺帶架兒,適合干這活兒,我早點退了你接我的班吧”。

后來於鳳的家搬到了興崗街十委居住,她還像以前一樣願意管閑事、願意操心。老委主任李成榮退休時推薦了她,經過街道考核、居民選舉,她當上了興崗街第十居民委主任,圓了她當“村長”的夢想。

當熱愛變成一種責任,於鳳的心和群眾貼得更近了。她心裡想著的,不是手中的權利,而是怎樣為百姓服務。多年來,在社區工作這個崗位上,她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用心做好居民群眾的每一件事,贏得了廣大居民的信賴和認可。她本人也先后被授予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全國模范人民調解員、全國社區文化建設先進個人、全省十大社區工作者標兵、全省優秀黨務工作者、全省十佳女職工敬老標兵、七台河十大新聞人物等多項榮譽,2012年她光榮地當選了全國黨的十八大代表。

這一項項榮譽的取得源於組織的信任、培養和關懷,更源於她對社區工作的熱愛,源於她默默的付出與努力。閃光的榮譽背后,是她閃光的汗水和淚水。

傾心為民 人們親切地稱她為“小巷總理”

“既然選擇了扎根基層,就要心中裝著居民、事事想著居民、時刻為了居民”。這是她寫在“民情日記”裡的一句話。如今她的“民情日記”已經積攢了二十幾本,上面記載著社區黨員情況、貧困戶家庭幫扶情況以及社區企業、個體工商業戶的經營情況、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社區服務當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走訪時群眾提出的意見和建議等。可以說,她的“民情日記”就是一部社區發展史、創業史,是她服務居民群眾的點滴記錄和傾心為民、辛勤工作的真實寫照。

1994年冬天,於鳳當上社區委主任沒多久,在幾個月的入戶走訪中,遇到了工作中的第一道難關。由於她所在的十委是礦工居住地,屬於“三不管”地帶,基礎設施非常落后,有300多戶居民的自來水管道腐爛、斷裂,長期沒水吃,冬天得到500米外的市煤礦工房去挑水。聽著居民一遍遍訴苦,看著大伙在冰雪路上一哧一滑的身影,她坐不住了,硬著頭皮到礦裡水暖科“上訪”,從礦上到家往返八裡路,她頂著“大煙炮”連跑了半個月,鞋也開膠了,腳也凍壞了,熱炕一緩刺撓的鑽心。她不放棄的勁頭終於感動了礦領導,同意重新鋪設一條主管線。她又挨家動員居民出錢出力,往自家接新管道,連續奮戰了一個多月,徹底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吃水難題。聽著居民們連聲的感謝,她的心裡熱乎乎的,第一次感受到這個委主任沉甸甸的份量。居民胡大娘還特意給她織了雙毛襪子,感謝這個能為居民辦實事的小主任。

打勝了第一個硬仗,讓於鳳明白了一個道理:怕苦怕累就干不了社區工作,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要有面對一切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她所在的居民委的衛生歸礦區管理,居民多年不交衛生費,導致垃圾多年不運,堆積成山,一到夏天臟水橫流、臭味刺鼻,蒼蠅亂飛,冬天四處結冰,所以無論是行人還是過車都很困難,對此居民反映十分強烈。1997年初春,經深思熟慮和多方考察,她向街道遞交了《請命書》,在全市率先提出民辦環衛的構想,並在十委先搞試點。她領著幾個人雇了兩台四輪車,起早貪黑清垃圾,累得回家吃飯手都拿不住筷子了。丈夫心疼地說﹔“咱別干了,你挨那累圖個啥?自己搭錢,居民還不理解,到頭來兩邊不討好!”可她就認准了這個理兒:“隻要真心實意為居民辦實事、辦好事,就沒有過不去的坎、辦不成的事”!苦干三個月后,垃圾清運終於見了亮,她又趁熱打鐵召開了“打造新環境、建設新家園”聽証會,讓社區居民共同出主意想辦法。居民們熱情高漲,你一言我一語地提出80多條建議,還有20多戶居民自覺拆除了自家的違章建筑,與其他居民一起修整巷道、栽花種草,十委居住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因工作業績比較突出,2000年,於鳳被任命為花園社區支部書記、社區主任。面對這樣一個有著3600多戶居民、接近1萬人口的大社區,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壓力也更大了,她也變得更加忙碌了。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每天起早貪黑地忙乎。誰家下水道堵了,哪個小區設施損壞了,哪戶生活遇到困難了,這些“家務事”都裝進了她的心裡。大家親切地稱她為“小巷總理”。

從早期的民辦環衛到近幾年的環境治理,對社區來說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考驗。在2012年轄區開展立面改造期間,於鳳具體負責居民和施工隊之間的協調工作。為了確保正常施工,她每天早上五點到施工現場,提前通知需要家裡留人的居民,還有哪戶居民沒聯系上,在哪接水,用誰家的電,都要提前做好准備。在孩子上學、放學的時間段,她還要做好安全疏導。每天晚上施工隊離開現場時都要交給她一堆事:張某某不讓拆了,李某某不讓動了,她就利用晚上的時間挨家去溝通、解釋。有一次,一樓的商戶因為進度慢影響他家生意了,業主見到於鳳就劈頭蓋臉一頓罵。連日來的勞累加上居民的不理解瞬間化成委屈,當著居民的面她流淚了。但是靜下心來,她想不能因為個別的居民不理解影響工作情緒,還有那麼多的居民支持她、理解她,擦干眼淚繼續耐心地工作。業主見她也不容易,氣很快就消了。當小區的整體立面改造完成,嶄新的面貌讓居民們拍手叫好,也對這個社區主任豎起了大拇指。

社區工作紛繁復雜,這裡一根針,上面下面千根線,大事小事都要管。一天,居民楊阿姨找到於鳳訴苦:“孩子們把我趕出來了,現在無家可歸,老頭子也撇下我不管了……”說著,老人淚如雨下。楊阿姨所說的“老頭子”是她再婚后一起生活了二十多年的蔡昌春大爺。幾年前,蔡大爺把社區干部、左鄰右舍找到家中,立了一份死后把房子留給老伴楊淑芳的遺囑。可蔡大爺剛剛過世,他的5個兒女就把繼母趕出了家門。面對老人無助的眼神,於鳳當即帶老人到法院起訴。察大爺的五個兒女明裡暗裡地威脅於鳳:“都少管閑事,要是誰敢去作証,腿給她打折!”面對威脅於鳳沒有退縮,她帶著社區幾位當事人出庭為老人作証,幫助楊阿姨打贏了官司。老人激動得止不住熱淚,抱著於鳳說:“要是沒有你,我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你就是俺的親閨女啊!”黑龍江省電視台《法制在線》、央視《道德與法》欄目還對此事做了專題報道。

為了改善為民服務的辦公條件,於鳳先后籌集物資、資金,建成了一個近400平米的全市一流的服務中心,內設文體活動室、服務大廳、電子超市、心理咨詢室、警務室等服務陣地,配齊配全了現代化辦公設備,使為民服務水平實現了質的飛躍。同時,為了豐富居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於鳳又多方化緣,修建了社區圖書閱覽室、學習室、培訓室,配備各類圖書8000余冊,對社區居民全天開放。修建了百米文化宣傳長廊,利用文字、漫畫等形式,廣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社區內的好人好事,在居民中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先后組建了秧歌隊、太極拳隊、民樂隊、廣場舞隊等7支群眾文化組織。每天早晚在社區的樓院、廣場、公園吸引成千上萬居民鍛練、娛樂。僅2013年,就組織舉辦各種文化娛樂活動20多場次,使文明和諧之風悄然吹進了社區大家庭,提升了居民群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甘於奉獻 她用平凡譜寫大愛

群眾利益無小事,細微之處見真情。多年來,於鳳要求自已切實做到尊重每一個困難群眾,把他們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來辦,從細節入手,竭盡所能讓每一個服務對象懷著希望而來,帶著滿意而歸。

2010年,46歲的下崗職工周麗艷,丈夫因傷害罪被判刑13年,刑滿釋放后,又患上了腦血栓、肝硬化,家裡當時還有兩個孩子上學,全靠周麗艷一人打工維持。過度勞累使她身患腰間盤突出、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疾病,需要立即手術,可周麗艷家所有積蓄還不到200元。於鳳和愛人商量從家裡拿出3000元錢交了住院押金,市民政局的領導得知后,送來了2000元的醫藥費,共同幫助周麗艷渡過了難關。病情恢復后,於鳳把她安排到一家食品廠打工。不久,周麗艷又患上了乳腺癌,真是雪上加霜。社區又幫助她籌集住院費、手術費近1萬元,幫助她申請了大病救助5000元,再次幫她度過難關。感動得周麗艷逢人便說,於鳳是她的大恩人。

對刑滿釋放人員的教育管理,始終是最讓於鳳挂心的事情。為了幫助他們盡快走出困境,融入社會,她費了很多心思。社區居民李佳成因交通肇事判刑6年,妻子領著孩子帶著患有精神病的婆婆苦苦等了6年。刑滿釋放后,因沒有生活出路,他開始自暴自棄。於鳳一邊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勸導他重樹生活的信心,一邊幫他聯系尋找就業門路。當了解到擦鞋行業本錢小、又不需要特殊技能后,她聯系了一家開擦鞋店的朋友,讓李佳成免費學習,並拿出500元錢買來擦鞋用具,協調市場管理處提供了免費攤位,解決了他的就業難題。現在,李佳成的小攤每個月都能掙上2000元左右,他自己還主動申請成為了社區志願者。

作為社區的負責人,她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去想已經做了哪些工作,而要常想還有哪些工作沒有做,沒有做好、做實、做細。在多年來的工作實踐中,於鳳感到,少數人的幫助對於眾多的貧困居民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隻有建立社區自己的救助體系,才能讓更多的貧困居民享受到社會的關愛。在市、區民政局的支持下,花園社區成立了全市首家社區慈善超市和黨員扶弱濟貧捐贈接受站,給每個特貧家庭都辦了一張滿載濃情厚意的“愛心卡”,社區的工作人員都是愛心使者。2004年開辦以來,已救助貧困居民367戶,資助群眾3000多人次。協調社區內2個衛生服務中心常年免費為276個低保和9位孤寡老人看病,70歲以上老人免費上門就診。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的小事凝聚了人心,使社區真正成為了眾多貧困居民的“主心骨”和“娘家人”。

在群眾面前,於鳳是一個強者,然而,在她的生活中還有一件鮮為人知的難事。2008年,丈夫患上了罕見的格林巴利綜合症,手腳不好使,大部分肌肉萎縮,家裡花光了積蓄,變賣了房子和工廠,也沒治好他的病。同年8月份丈夫又因血栓脫落導致大面積腦梗,造成右側偏癱,不能說話。於鳳咬緊牙關,一邊照顧丈夫,一邊忙於工作。

2010年,丈夫又得了繼發性癲癇。有一次發病身邊沒人,摔在一堆建筑垃圾上,臉、胳膊、大腿多處嚴重磕傷,舌頭也咬掉了一塊。這一次,她再也忍不住淚水痛哭了,猶豫了,動搖了,她一遍遍地問自己:“還能干了嗎?現在丈夫都這樣了,還是別干了......”當她把心裡的想法跟丈夫一說,丈夫使勁地搖頭......丈夫太了解她了,她離不開社區,割舍不下這個大家庭。經過認真的考慮,她決定不放棄社區工作,但必須得照顧好丈夫。於是,她一邊忙於社區繁雜的事務,一邊照顧愛人,一邊還要擠時間打零工掙錢還債,她每天從早到晚就像一台不停運轉的機器。

有一天,於鳳處理完政府4號樓下水堵塞問題后,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還沒走到家門口就昏倒了,好心的鄰居把她送回家,熱心的居民送來了雞蛋、牛奶和大棗等。有的居民直接對她說,“於主任,你不能這麼干了,累垮了咋辦啊,大家小家都指著你哪,家裡有什麼活就跟我們說一聲,我們幫你干,你可不能太累了,身體要緊!”更讓她感動的是,居民白阿姨拉著她的手說:“於鳳,大家知道你還在租房子住都很著急,大伙商量著要動員居民給你湊錢買房子哪。”當時,她的眼淚就下來了,趕緊說:“這可不行啊,大伙的心意我領了,謝謝大家了。”感受到居民表達的心意,她再次感受到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的欣慰與驕傲,也更加堅定了自己扎根社區、服務群眾的信念。

大家都知道在花園社區工作就四個字“事多活累”,工作人員調整的時候大家都表示再累也願意跟著於鳳干。她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精神不僅激勵著社區工作者忘我工作,也感染著身邊的居民群眾。

柳萬江、張桂平夫妻都是下崗職工,2002年剛剛失業的時候感到很無助,於鳳就鼓勵他們自主創業,幫助他們辦理小額擔保貸款干起了超市,生活一點點有了起色、有了積蓄,兩口子說一定要為社會、社區做點什麼。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5000元,玉樹地震捐款2000元,每年都要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並帶去吃的、穿的、用的,去年還把自己家的房子騰出來,無償對居民開辦了弘揚傳統文化的孔子書院,吸納了像他們一樣的30多名義工,吸引了上千人來學習。

有一戶居民叫盧佔才,今年58歲。前些天,他來找到於鳳書記,說:“這些年都是咱社區幫我了,現在我就想能不能為社區做點啥呢,我利用下班時間琢磨構思了很多圍繞反腐倡廉的漫畫內容,然后就去找人畫,現在已經畫了60多張了,如果能幫社區組織一個畫展就好了,你抽時間上我家看看,如果不夠我再畫.....”

一個又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有失業的,有下崗的,有退休的,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卻深懷一顆對黨和政府的感恩之心,時刻想著回報社區,回報社會。這些看似平常,卻是常人難以做到的舉動,在花園社區形成了一種風氣,這不能不說,是於鳳書記的一言一行產生的凝聚力和影響力。

於鳳,就是這樣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者。她用執著與奉獻打理著嶄新的每一天,擦亮著每一個平凡的日子。沒有豪言壯語,沒有豐功偉績,隻有信心、愛心、熱心和執著的追求,她用共產黨員赤誠的心澆鑄著一種信念———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努力做群眾的貼心人,她用辛勞和汗水詮釋著——共產黨員的本色。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