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勇立潮頭敢為先 前進路上譜華章——記甘肅甘州區長安鄉前進村總支書記馬志祥

2014年06月12日08: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每個人都有所追求。有人追求名利,有人追求人生價值的實現。甘州區長安鄉前進村黨總支書記馬志祥的人生追求是:把人生的價值與群眾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用心為群眾辦實事,用情為群眾謀福利。憑著超前的意識,開拓的精神,務實的作風,他帶領黨員群眾走出了一條“生產專業化、生活社區化、環境田園化、農民知識化”的發展路子,用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群眾的擁護和百姓的稱贊。

創業富民的“領頭雁”

“加快發展、為民造福”是馬志祥十年如一日始終履行的任職諾言。上任之初,他就從深入分析村情、逐戶走訪問計、赴外學習取經入手,提出了立足城郊優勢、發展蔬菜產業、實現一村一品的富民強村思路,拉開了前進村創業發展、治窮致富的序幕。說了就算、定了就干,是馬志祥的一貫作風。為了消除群眾的顧慮,他帶領黨員和村社干部先干起來,一個春天就修建了68座高標准日光溫室,當年種植圓茄每棚平均收入達6000元以上,給群眾做出了示范,讓群眾看到了實惠,最終帶動全村建造日光溫室236座。溫室建起來了,怎麼種?怎麼銷?馬志祥按照組織搭台、能人參與、協會唱戲的模式,成立長綠蔬菜專業合作社,注冊“長綠”牌蔬菜商標,發展高檔菜、精細菜種植,單棚收入都達到了1萬元以上。蔬菜種植使前進村打了一個漂亮的經濟“翻身仗”,但馬志祥並沒有滿足,他認為,市場是一隻“無形的手”,農業生產必須主動適應市場需求,才能獲得長足發展。2007年,馬志祥在廣泛考察市場行情、邀請專家充分論証的基礎上,引導群眾發展設施紅提葡萄540畝,栽植紅提長廊1.5公裡,並注冊 “前進村庄”紅提葡萄品牌,棚均收入達3萬元以上。2008年他又通過入股合作的形式,引導85%的農戶以現金方式入股,30多戶農戶以奶牛入股,大力發展規模化奶牛養殖,並與伊利集團簽訂了長期供銷合同。去年,馬志祥按照穩定現有產業、主推奶牛產業的思路,吸收周邊縣區農戶入股或參股發展規模養殖,共建成總資產達6億元的現代化奶牛養殖場9個,入園奶牛1.6萬多頭,帶動本區及周邊縣鄉的3000多戶農戶發展奶牛養殖。搶抓市區加快宜居宜游城市建設的有利時機,投資260萬元流轉土地800畝,引進國內外名、優、特花卉苗木品種,形成了集種植、銷售、觀賞為一體的新型產業,帶領群眾走出了一條多業並舉、整體推進的前進之路。近10多年來,前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提高了3倍,達到2.2萬元,全村經濟總收入達4.2億元。

新村建設的“排頭兵”

馬志祥經常教育班子成員:“有福民先享,有難官來擋,給村民辦實事,自己受苦受累受點委屈不算什麼”。幾年來,他與班子成員一起想辦法,出主意,跑路子,從群眾最想、最盼、最急的問題入手,抓住每一次機遇,不放過每一個項目,為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為了牢牢抓住農村危舊房改造和“城中村”改造的發展機遇,他抹下面子,白天到上級單位“化緣”跑項目資金,晚上到群眾家中“攀親”做思想工作,一次不成兩次、三次……功夫不負有心人,一心為民辦實事的勁頭和誠心,終於得到了上級領導和黨員群眾的支持。項目資金落實了,群眾思想做通了,他便帶領干部群眾晴天一身土,陰天一身泥,使投資700萬元的32棟別墅式小康住宅樓順利完成,並採取租賃經營方式,建成“農家樂”餐飲休閑娛樂一條街。2011年,馬志祥帶領村“兩委”一班人按照“城市化發展,社區化管理”的理念,堅持“適度超前、整村推進、統一規劃、集中連片、分步實施”的原則,統一規劃建設佔地5萬平方米的農村小康住宅社區。目前,投資3000多萬元建設的7棟小康住宅樓拔地而起,使246戶村民整體搬遷入住,計劃到2015年到2015年整村實現“住樓夢”,農民人均樓房面積將達到30平方米。投資500萬元硬化通社公路18.6公裡,完成渠道、低壓軟管14.5公裡,栽植風景樹木300多畝,種植草坪1500多平方米、花卉2萬多株,村主干道路全部架設了路燈,實現了亮化、美化、綠化和田園化的目標。馬志祥工作思路開闊,在與各界客商的交往中,善於搶佔商機,夯實發展后勁。幾年來,他先后引資2700多萬元,建成雙華清真牛羊肉屠宰生產線,實現了畜產品的加工升值,帶動了養殖業快速發展﹔引進的鋼化玻璃生產線和中空玻璃生產線,為新農村小康住宅建設提供了新型材料﹔修建蔬菜預冷保鮮恆溫庫,提高了蔬菜產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如今的前進村人自豪地說:“馬書記給村上辦了很多好事,現在燈亮了,路寬了,房換了,吃好了,穿新了。”這正是馬志祥帶領總支一班人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生動寫照。

黨員干部的“主心骨”

“群眾看干部,黨員看支部,沒有一個團結堅強的核心,群眾就會像一盤散沙”。這是馬志祥經常說的一句話。幾年來,他緊緊抓住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和黨群關系三個關鍵,積極適應產業發展的需求,大力探索“黨支部+合作社”的產業黨建新模式,指導組建長綠蔬菜、紅提葡萄、長安家園、奶牛養殖、農場種植等5個專業合作社,並全部建立了黨組織,通過推行黨員承諾制,設立黨員示范崗,劃分黨員責任區,帶動群眾創辦致富項目20多個,建立產業示范基地6個,發展壯大經濟實體3個,使黨員成了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推動和諧新村建設的中堅力量。黨員唐榮年在馬志祥的幫助下,租賃承包原機關農場的撂荒地,示范帶動80多戶農戶實行集約化經營,使專業化的蔬菜種植擴大到4000多畝。馬志祥十分重視培育、引進、用活人才,積極為做出突出貢獻的人才配車子、獎票子、給位子。為保証蔬菜種植、奶牛養殖、溫室葡萄等主導產業的穩步快速發展,每年投入30多萬元培訓經費,組織“兩委”班子成員和產業帶頭人到發達地區考察學習,每月定期舉辦勞動力技能培訓,累計培育“土專家”、“田秀才”154名,全村勞動力人均掌握了2門以上的致富技能。幾年來,他先后高薪聘請8名甘肅農業大學、河西學院的專家教授擔任發展顧問,大膽引進24名有潛力的高校畢業生進村發展,積極回請10多名務工經商人員回鄉創業,為人才發揮作用、能人創業致富搭建了實踐平台,全村各個主導產業上的致富帶頭人也由10多個人激增到了200多人, 人才在前進村科學發展的征程上生機勃勃、活力盡現。對班子成員馬志祥也是以自身的模范行動來感染人、影響人。10多年來,他始終堅守“官可以不當,人不能不做”的信條,把村上的事當成個人的事來辦,不但不花集體一分錢,村上的大小接待費用都由他個人承擔,每年還把自己的工資作為績效獎金全部獎勵給了其他村干部。在他的帶動下,班子成員處處以身作則,嚴於律己,贏得了全村黨員、群眾的一致稱贊,出現了村黨總支書記馬志祥連續五屆全票當選,全村群眾爭先入黨的喜人現象。

和諧發展的“先行者”

馬志祥大會小會都講:“一人富了不算富,全村富了才算富。建設和諧新農村決不能讓一個人掉隊。”他著眼黨群共富,促進全村和諧,與支部一班人制定“211”計劃,要求村干部每人幫扶2戶特困戶,社干部幫扶1戶貧困戶,有幫帶能力的先富型黨員和富裕戶各幫扶1戶一般戶,帶領全村群眾共同發展。探索建立養老保障制度,為60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發放150元的生活補貼,每人每天還免費供應半斤新鮮牛奶。二社的王德祥,前幾年一次意外事故中造成身體偏癱,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馬志祥看在眼裡,急在心上,決定幫助王德祥建大棚治窮根。缺資金,他主動墊付﹔缺人手,發動黨員幫﹔缺種子,由協會支持……日子好起來的王德祥逢人就感動地說:“這幾年我家有啥困難村上都幫助解決了,沒有村黨總支,沒有馬書記,就沒有咱家的今天啊!”在實現農民經濟收入增“量”的同時,馬志祥非常注重群眾精神生活“質”的提高。他多方籌措資金購買娛樂演出設施,在各社組建群眾性文化娛樂團隊,每逢傳統節假日、重大節慶日都組織開展文體活動,每年大張旗鼓地開展好婆婆、好媳婦、五星文明戶評選活動,每月組織群眾開展村容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形成了淳朴文明的村風民風。在他的倡導下,把每年的8月29日確定為“愛村日”,從最初10萬元到現在的600多萬元,連續六年重獎在村集體事業發展中成績突出的致富標兵、優秀黨員、產業能人,廣大群眾愛村、興村、富村的熱情逐年高漲。踏上康庄大道的前進村,生產專業化、生活社區化、環境田園化、農民知識化的繁榮景象讓路人駐足而望,群眾的幸福感和自豪感與日俱增,追求文明和諧、科學發展成為前進人的自覺行動。2012年,馬志祥先后被中組部、省委授予“全國、全省創先爭優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殷殷桑梓情,拳拳赤誠心。馬志祥憑著企業家的無限魄力和共產黨員的無私情懷,以促農增收、推動發展為已任,把自己的才智奉獻到為民干事創業的具體行動之中,譜寫著人生的壯麗之歌,用自己的赤誠鑄就了前進村的輝煌之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