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於鳳的“民情日記”

2012年12月08日11:04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於鳳的“民情日記”

  圖為於鳳(右)經常到社區看望77歲的孟憲坤老人,老人一見到她總有說不完的心裡話。鄭曉萍攝

  9月11日上午,記者來到七台河市桃山區桃北街道花園社區,專為剛剛被選為出席黨的十八大代表的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於鳳的“民情日記”而來。

  她的“民情日記”的扉頁上寫有這樣兩句話:一事一記總關情,架起居民連心橋。

  2001年8月10日,於鳳在日記中寫道:今天,我來到了花園社區,開始擔任社區黨總支書記、主任的職務。我想,要做好社區工作,應該做到“四訪”、“三問”、“兩會”,“四訪”即訪黨員群眾、訪弱勢群體、訪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訪企事業單位﹔“三問”即問情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兩會”即召開座談會、討論會。

  對於於鳳來說,每天晚上睡覺前的最后一件事、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帶在身邊的“民情日記”,把第二天需要辦的事情記錄下來,把這一天要辦的事情安排一下。天天如此。

  於鳳的“民情日記”,更貼切地說是“民情記錄”,把社區百姓反映的情況和事關社區百姓生活的事情記錄下來,每天記的事項少則四五項,多則十二三項,內容五花八門。

  到了晚上,這些事情縈繞在於鳳的腦海裡,閉上眼睛,她多麼想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呀,甚至希望做夢都能給她帶來靈感,想出好的解決辦法。早上醒來,她仿佛找到了答案,在每一項內容的后面分別加上了處理辦法,要麼到現場看一下、要麼協調當事人、要麼具體研究。

  為了方便社區居民與她聯系,她的手機24小時開機,難怪社區的居民無論遇到什麼麻煩都願找她解決、無論誰有了什麼煩心事兒都想向她述說。因為,在他們的心裡,於鳳已經成了他們最親的人。於鳳在日記中寫下這樣一句話:“社區居民的信任、支持,讓我感動,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2011年9月23日,於鳳記下了她“出師不利”的一幕:忙了一天,社區內角字樓的下水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還有六戶居民不同意、不掏錢,污水橫流、臭氣熏天,真是急死我也!她在日記中給自己加油:幸運的是大多數居民還是理解和支持的,不要灰心,不要放棄,今晚睡個好覺,養足精神接著“戰斗”,堅持、努力、加把勁一定要把問題解決,讓居民滿意、讓居民高興。於鳳還在日記裡“代表居民謝謝自己”,祝自己“晚安!”

  事后,這個難題最終還是被於鳳攻破了。

  2012年春節這天,於鳳在日記中這樣寫道:“和社區裡身體殘疾的人相比,我還是幸運的,還有更需要我去幫助的人。”“日子怎樣都能過,關鍵是要知足。”她相信:“靠自己的能力,我能行!

  看著她整日滿面春風地應對一撥撥的尋求幫助的人、不厭其煩地協調糾紛雙方當事人、登門拜訪噓寒問暖社區的孤寡老人,給人感覺她是個最不需要幫助的人。在花園社區採訪,隨便向一位社區居民打聽於鳳,大家在豎起大拇指的同時,還會補充上一句:“其實,她可不容易啦。”

  於鳳原來有個殷實的家,丈夫開個廠子,生意不錯,家裡啥事兒也不用她操心。可是,2009年5月,不幸降臨,愛人患上了罕見的格林巴利綜合症。花錢治病,生活陷入窘境,於鳳變得堅強起來。積蓄花光了、廠子變賣了、住房賣了,於鳳微薄的收入已難抵家用。為了貼補家用,她代收衛生費,還與她的社區工作結合起來,笑稱順便可以入戶了解民情了﹔為了貼補家用,她每天晚上給一家網吧打掃衛生,還帶上丈夫,她說一到這個時候,丈夫還能幫她擦擦地,讓他感覺很有成就感﹔為了多掙40元,她代發傳單,雖然辛苦,但她高興地說,人家花錢鍛煉身體,我發傳單鍛煉身體還掙錢。於鳳的樂觀,不僅感染著整個社區3600戶近萬名的居民,也成了這個三口之家的主心骨。

  記“民情日記”是於鳳幫助居民排憂解難、解決實際問題的“法寶”。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話套話,卻真實地記載了她的日常工作和為民情結。透過她的“民情日記”,我們看到了一個可親、可愛、可敬的於鳳。(鄭曉萍 季洪來 記者 文天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