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王曉江:以民意為導向以滿意為目標

2014年04月21日15:2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延安4月20日電 今天,“群眾工作典型案例”頒獎座談會在延安舉行,中共陝西省紫陽縣委書記王曉江在會上發言,全文如下:

紫陽縣地處陝南,面積2204平方公裡,人口35萬,轄21鎮210個村、20個社區,境內山大溝深,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發,人口居住分散,社情民情復雜。一度時期,和全國大多數地區一樣,我們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干群關系卻越來越疏遠,曾是全市有名的信訪大縣。如何讓干部服務群眾成為常態?如何讓干部自覺主動地為群眾服務?如何更好地解決群眾最關心的難事、實事?如何通過干部選任和考核導向形成主動服務群眾的風氣?縣委、縣政府認真分析上述問題,採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從群眾最盼望的事做起,找准縣委、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從2007年開始,縣委、縣政府不斷拓展問計問政渠道,讓群眾意願成為施政方向。

——發放“萬人問卷”。每年“兩會”前,縣委、縣政府圍繞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城鎮建設、工業經濟、社會民生、干部作風等方面,在社區居民、村組農戶、各級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代表中開展“萬人問卷”調查,廣泛征求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據此,我們認真收集歸類整理,從群眾反映最強烈、要求最迫切的問題入手,確定來年縣委、縣政府工作著力點。8年來,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連年實施城鄉20件實事,累計投資近40億元,群眾出行、上學、就醫、住房、增收等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建立覆蓋全縣的民情信息庫。隨著手機等通訊手段普及和人口流動性大的實際,為更快捷獲得更真實的民意,2012年成立全省首家縣級社情民意調查中心,以戶為單位錄入全縣所有干部、職工和農戶電話18萬部,覆蓋城鄉居民戶93.6%。對錄入所有電話分行業、分系統、分地域建立到縣直單位、到鎮、到村、到組的數據庫。針對惠民政策落實、社會治安狀況、干部作風和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推進情況,中心設立4412340專門電話開展經常性調查,不斷收集群眾意見和建議,隨時發現縣委、縣政府各項工作落實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動態。建立網絡輿情信息系統,不間斷自動檢索中、省、市主流網站、各級政務網站和“紫陽人社區”等網站涉及紫陽的各類信息,當天匯總,直送領導。這些民意收集渠道基本覆蓋了全縣工作的方方面面,每年征集各類意見建議近萬條,有的被直接採納,有的作為領導決策依據。

二是創新聯系方式,搭建與群眾零距離的快捷通道。服務群眾的前提是聯系群眾,新形勢下怎樣聯系群眾,實現聯系群眾經常化,是一個實踐難題。為改變領導干部習慣層層聽匯報、逐級發指示的工作方式,拉近干部與群眾的距離,著力暢通直接聯系群眾途徑,讓群眾一個電話就能解決所要反映的問題。

——公開領導干部手機。2007年開始,縣委、縣政府領導率先在縣城廣場公開自己的照片、手機號碼、辦公電話和分工。凡政策咨詢類的,能當面解釋的直接電話解釋清楚﹔涉及有關部門的職責的,轉交督促有關部門限期辦理﹔比較復雜或反映特別重大的問題,縣級領導親自上手,直到問題解決。目前,全縣所有縣、鎮干部職務、崗位分工、手機號碼等信息均在縣政府網站和辦公場所全面公開,搭建了一條快捷高效的群眾訴求反映通道。

——開通441111便民服務熱線。為及時解決群眾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縣上又開通了“4411111”便民百事通熱線電話。實行24小時專人值守,接受政策咨詢、投訴建議、困難求助、政務轉辦、信訪舉報等,建立來電“接洽、登記、轉辦、督辦、回訪”閉合系統,確保有問必答、有難必幫、推諉必究。通過這些渠道,及時化解老百姓的急事、難事、怨事。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縣委、縣政府更側重於長效機制的建立,通過每月一次來電問題分析、預警,督促有關鎮和部門及時改進工作。

三是變被動為主動,把干部服務群眾工作做實做深

隨著國家惠農政策逐漸增多,如何不走樣的“直通車”式的送到群眾手中?農村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如何有效引導群眾發展產業、增加收入?群眾需求不斷增多,如何提供更加優質、高效、快捷服務?我們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方法,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服務的貼心。

——推行干部固定包聯農戶。過去干部下鄉大多有事隻找村組干部,與群眾基本不照面,工作浮在表面,流於形式。為解決這一問題,要求全縣1077名縣直部門干部與5896個示范戶、搬遷戶、低保戶等結成對子,898名鎮干部與70000余農戶簽訂幫扶承諾書,每人包聯100戶左右農戶,每月至少登門或電話聯系群眾一次,並做到“發生突發事件、鄰裡糾紛、婚喪嫁娶”三必到,“產業發展大戶、防汛防滑重點戶、矛盾糾紛重點戶、低保五保困難戶、計劃生育重點戶”五必訪,突破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腳路”,從源頭上主動解決基層穩定、發展的突出問題,實現了基層聯系服務群眾的“無縫對接”。在具體包聯工作中,群眾最盼望的是致富增收。我們要求包聯干部針對各家各戶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增收計劃。廣大包聯干部因戶施策,通過加強技能培訓有組織輸出勞務﹔引導發展茶葉、魔芋、中藥材等高效產業﹔幫助群眾協調貸款,發展畜牧和漁業養殖等方式增收致富。

——主動送政策到群眾手中。為提高群眾對涉農政策法規的知曉率,使各項政策的貫徹落實更加公開透明,縣委、縣政府專門編印了《惠民政策及法律法規知識問答》9萬多冊,內容包括移民搬遷、土地流轉、醫療保險、城鄉低保、退耕還林,以及貧困學生資助、外出務工維權、社會治安管理等中、省、市、縣政策和法規628問,全縣所有農戶和干部人手一冊。《問答》涵蓋群眾生產生活方方面面,惠民政策清清楚楚,辦事程序一目了然。成為群眾的“政策明白卡”和約束干部的“施政監督卡”。

——公開縣級權力清單。為解決少數部門辦事相互推諉、吃拿卡要以及窗口單位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的問題,成立縣政務服務大廳,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公開縣級權力清單,把38個縣級職能部門所承擔的251項行政審批事項納入中心集中審批辦理,中心窗口負責全程辦理本部門審批服務事項,對即辦件即來即辦,承諾件、聯辦件限時辦結,實現了“前台受理,后台審批,部門管理”的審管分離格局,群眾和企業辦事不與審批人見面,杜絕吃拿卡要﹔在縣政府網站全面公開行政審批事項流程,承諾審批時限﹔建立電子監察系統,規范行政審批行為。

——推行鄉鎮和縣鎮便民服務大廳全天候上班。針對農民有趕集辦事的習慣,在鄉鎮全面實行鎮干部兩周輪休制度,確保節假日有半數以上干部在崗,隨時受理群眾訴求和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縣鎮便民服務大廳365天上班,隨時為群眾提供全方位服務。

四是樹牢干部考核和選任導向,讓聯系服務群眾成為各級干部的自覺行動。聯系服務群眾容易,難的是堅持和保持。要讓聯系服務群眾成為常態,必須在干部考核和干部選任上進行創新。過去對干部的考核評價,實質是干部對干部的評價,少數領導干部對干部的評價,如果普通群眾對干部考核和選任沒有話語權,干部主動服務就難以堅持。為此,我們相繼建立了民意導向的干部選任、考核機制,最大程度地發揮普通群眾對干部選任、考核的話語權,促使廣大干部完成了從“要我服務”到“我要服務”的轉變,有力地保障了聯系服務群眾工作持續深入有效的開展。

——重視在群眾工作一線選拔干部。鎮村一級與群眾聯系最緊密、最直接,直接面對群眾,直接服務群眾。針對基層條件艱苦,縣直部門優秀干部不願去、基層干部不安心的實際,縣委規定:優先從鎮干部中選拔鎮黨政領導干部,鼓勵縣直部門優秀年輕干部到基層任職﹔縣直部門正職一般從具有鎮黨委書記任職經歷的干部中選任﹔縣直部門除業務性較強職位外,一般不直接從機關干部中提任副科級以上領導干部﹔縣直部門副職優先從鎮現任科級領導干部中選任。每年從縣直部門提拔擔任部門副科級領導職務的干部不得超過當年度縣直各部門提拔和轉任領導干部總數的20%。通過重基層用人導向,有效激發了廣大干部主動到基層為群眾服務、到一線建功立業的積極性。

——干部選任實行群眾滿意率一票否決。首先在干部提名的初始環節,書記辦公會在醞釀干部選任時,原則隻定條件和調整人數,具體人選由考察組現場匯總民意后報組織部部務會審定。干部考察環節,隨機在信息庫中抽取一定數量服務對象或包聯農戶進行滿意率測評,擬提拔對象群眾滿意率低於80%的,暫緩研究。

——強化日常考核管理。為充分體現民意在干部評價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將聯系服務群眾工作納入全縣各級年度目標綜合考核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實績評價考核體系。規定在各鎮、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中,包聯農戶或服務對象滿意度佔10分分值,干部個人年度考核中聯系服務群眾佔20分分值。定期對各部門、各鎮群眾滿意率進行抽查,月排名通報到鎮、到村、到組、到行業、到干部個人,群眾滿意率低於75%的鎮和縣直部門,對單位主要領導進行提醒談話,限期整改﹔年度平均滿意率低於80%的,單位和個人年度考核不得進入優秀等次﹔對鎮干部考核分為優秀、稱職、基本稱職、不稱職四個等次。確定為基本稱職的,不享受年度考核獎金,由鎮紀委實施誡勉談話,限期改進﹔確定為不稱職等次的,個人年度考核直接確定為基本稱職等次﹔連續兩年不稱職的,個人年度考核直接確定為不稱職等次,予以待崗培訓。村組干部服務群眾情況與報酬直接挂鉤。

主動化聯系群眾,常態化服務群眾,凝聚了人心,匯集了民智,促進了和諧,推動了發展。近年紫陽先后榮獲全省“工業經濟增速前十位縣”“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爭先進位獎”“移民搬遷工作先進縣”“保障性住房建設工作十佳縣”,連續三年在安康市目標責任制考核中位列優秀等次,連續四年被評為全省信訪工作“三無縣”。2012年,紫陽縣委被中組部授予“創先爭優活動先進縣黨委”稱號。中央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督導組評價:“紫陽的系列做法很實在、很管用,做到了聯系群眾主動化、服務群眾常態化。”人民日報、新華社、陝西日報、陝西廣播電視台等中省媒體先后進行了報道。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喬業瓊、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